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拜登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商界多重发声表达不满

第一财经 2024-05-17 18:53:12 听新闻

作者:冯迪凡 ▪ 程程    责编:戚德志

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

美国14日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

消息传出后,美国诸多商界人士、商业团体对此表达了不满之情。

由270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组成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在发给第一财经的声明中,表达了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的为期四年的301条款调查结果的失望之情。

USCBC表示:“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因为维持先前的关税(不降低)并征收额外关税最终会使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土和海外的竞争更加困难。这会导致美国就业机会减少。在通胀压力持续的背景下,这也会拉高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称,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刘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特朗普时期对华关税)可以看出,此次加征关税的产业和产品比较集中,并且关税的征收额度调整幅度较大。对于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美国限制或制约发展的意图很强。

美国消费者来买单?

14日,美国亿万富翁、城堡投资(Citadel)创始人格里芬(KenGriffin)在卡塔尔的一场论坛上表示:“对低价高质、对美国消费者有益的中国电动汽车开征高关税,是拜登政府经济策略没有连续性的又一表现。”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也对拜登政府此举“非常失望”,并表示“随着消费者继续与通货膨胀作斗争,(美国)政府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对进口产品征收额外的税,这些产品将由美国进口商并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支付”。

近期,高盛在一份报告中称,“2018-2019年的关税明显提高了消费者价格”,并称这些价格上涨“几乎完全由美国企业和家庭承担”,而非中国出口商。

高盛公司估计,有效关税税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直接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降低0.03%、消费者物价上涨0.1%以及通胀维持一年的上升。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斯威特表示,关税的政治意义通常大于经济意义。

斯威特表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是一个坏主意,因为关税会阻碍一个国家从专业化中获益,扰乱商品和服务的流动,并导致资源分配不当。在实施关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往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纽约联储也发现,由于税负增加和市场效率损失,2018年的关税使美国家庭每年损失419美元。研究人员估计,随着其他关税在2019年生效,这一数字翻了一番。

经济学家们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2024年1月发表的一份工作文件中写道,进口关税、报复性关税和农业补贴对美国就业和企业的净经济影响,“充其量也就是‘冲洗’一下,而且还可能是轻微的负面影响”。

上述研究人员在这份工作文件中表示,贸易摩擦似乎确实带来了政治上的好处,加强了美国中心地带和受关税影响最严重的社区对共和党的支持,“受关税保护地区的居民不太可能认同自己是民主党人,而更有可能投票支持特朗普。因此,尽管关税保护的经济成本很高,但选民似乎给出了有力回应。”

美国业界要求竞争

近期,美国财长耶伦频频在媒体间露面并解释此次加征关税政策,但也在采访过程中屡屡面对有关加征关税会拉高物价的质疑,其中就包括“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更便宜,如果更多(美国)人购买,不是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有帮助吗”等问题。

对此,耶伦解释称,随着美国公司积累生产这些产品经验,以及新建造的电池工厂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汽车的价格将会下降。

不过,业界恐怕有不同看法。全球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塔瓦雷斯(CarlosTavares)就表示,提高关税不会保护他的公司。他认为,“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战斗”,因此公平竞争的唯一方法是降低成本并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电动汽车。

实际上,此前有多个案例证明,加征高额关税并不能促进美国国内企业发展。

2002年,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随后研究表明,虽然这只造成了3000万美元左右的经济损失,但却导致美国钢铁消费行业的价格上涨,并导致整个钢铁行业的就业机会急剧减少,尤其是那些没有市场力量来影响价格的小型企业。

2009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关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这一举措被认为挽救了美国轮胎制造业约1200个工作岗位,但却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让美国人付出了11亿美元的代价。

一位长期在美国从事进出口行业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美国此次调整关税的做法,姿态多过实际影响。

以他非常熟悉的太阳能板产品为例,他对记者表示,这次调整之前,由于反倾销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板已经大幅减少:美国市场上的太阳能板大部分都是从越南或泰国进口,从中国直接进口的非常少,实际上,自去年以来,中国相关企业的几千个集装箱在美国码头被扣留,相关企业在码头可能支付了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堆场费。美国目前的政策明确显示,想要进入美国市场,这些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设厂。

然而,鉴于一些已经发生的案例经验,在美本土设厂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美国确实封锁了从越南的进口渠道,我难以想象美国的太阳能板将从何处进口。但依赖美国本地生产的太阳能板似乎也不太现实。”他补充道,对此,美国的多家媒体也提出了质疑,他们不理解为何要阻止中国这些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口,尤其是在美国政府一直倡导这些清洁能源技术的背景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也表示,拜登政府已经开始对中国光伏的海外投资进行围堵。

他解释道,4月24日,美国开始对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光伏双反调查程序,预计今年年内初裁,明年年中终裁。目前提起调查的申请中列举的四国倾销幅度从70.35%到271.45%不等,大有一次堵死四国对美光伏出口之势。

需要看到的是,在美国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之后,正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欧盟方面表态较为谨慎。

刘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可能会对欧盟有示范效应。但欧盟与美国不同,中欧之间的贸易联系更紧密,欧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比较大。

刘斌表示,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欧盟市场,具有“先动优势”。因此,欧盟像美国一样大范围和高额度调整关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欧盟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以环境保护的名义调整税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