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8私募基金“比惨”:小公司想存活,大佬忙清盘

第一财经 2018-12-24 22:15:34

作者:王娟娟    责编:黄向东

从前比谁赚得多,今年比谁回撤少,私募行业的洗牌是否才刚刚开始?

“熊了一年,无论大小,(私募的)日子都很难。”从前比谁赚得多,今年比谁回撤少,在沪上一阳光私募董事长眼中,2018年私募基金的日子都不好过,而这种“不好过”,在股票私募基金身上尤甚。

10亿-20亿规模,平均收益-13.32%;20亿-50亿规模,平均收益-11.71%;50亿-100亿规模的平均收益-14.61%;100亿以上最为可怜,平均亏损16.27%·····从今年前11个月的平均收益来看,股票私募都没能逃掉亏损,且幅度大大超过了行业亏损9.64%的平均水平。

弱市之下无英雄,从学术派黄明转型量化投资,到昔日明星罗伟广“炒股爆仓”,再到千合资本的产品清盘风波·····私募大佬们今年风光不再。相比之下,中小私募要直接面临的则是生存难题。一中小私募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虽然今年回撤只有几个点,也算跑赢了大盘,但不赚钱令客户不满,将来小私募的发行募集会越来越难。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1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规模2.26万亿元,同比减少了200亿,首次出现负增长。受访人士多认为,规模缩水,监管趋严,私募的赚钱效应减弱,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被动助推了私募行业的洗牌,小私募减少,大私募的研究和择股能力也面临着挑战。

股票策略私募“比惨”

今年前11个月,沪深300累计下跌21.29%,A股低迷私募过冬,整个私募行业平均亏损达到9.64个百分点。

私募排排网以股票策略、固定收益、管理期货、宏观策略、相对价值、事件驱动、复合策略、组合基金这八大策略统计,其中仅有3个策略录入正收益。

矮个子中找高个,管理期货前十一个月平均收益率5.72个百分点,领跑各大策略。接下来则是固定收益和相对价值,分别录得1.74%和1.38%的收益。

负收益榜单中,事件驱动和股票策略下跌最惨,前十一个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7.87%和-14.26%,也是两类亏损超过10个点的策略分类。除此之外,复合策略、组合基金、宏观策略也同样录得平均5%左右的负收益。

格上理财做了进一步的统计,以北上广深策略管理规模在50亿以上;或管理规模30亿以上且机构成立满5年的私募为样本,竟未有一家今年以来获得正收益。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其中有12家1-11月的平均亏损在20%以上,不乏知名私募。

成立六年,著名投资人彭旭领衔的鼎萨投资亏损超过30%。去年平均收益超过50%的景林资产,2018年产品平均亏损21.99%。淡水泉投资的平均亏损也超过20%。剩下的老牌私募,如朱雀投资、明达资产、六禾投资等老牌私募平均亏损则在10%-20%。

从规模角度来看平均收益,大小股票型私募一起“比惨”。前11个月,10亿-20亿规模,平均收益-13.32%;20亿-50亿规模,平均收益-11.71%;50亿-100亿规模的平均收益-14.61%;100亿以上最为可怜,平均亏损16.27%·····

另一厢管理期货榜单中,林军掌管的鸿凯投资、裘慧明领衔的明汯投资1-11月平均收益分别达到32.87%和31.08%。2017年日子难过的量化私募,在2018年也有了更为宽松的赚钱效应。相对价值策略(包括套利策略、阿尔法策略)中,进化论资产前11个月平均收益在27%,居于榜首。

大佬也“摔跤”

有人爆仓,有人清盘、有人突然改变策略·····2018年的市场让私募大佬也同样头疼。

今年4月,以黄明为核心人物的睿策投资因改变投资策略而全面清盘,引发争议。更改策略前,睿策投资管理规模在60亿上下,这样规模的私募突然全面调转方向,无疑将面临从头开始的挑战。

格上理财研究员王媛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睿策投资的转变在业内并不普遍,这种转变代表公司发展策略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私募产品上演了集中清盘,前11个月,清盘产品数量累计已经达到 4764 只。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清盘最多,占比47.45%。在这4764只清盘产品中,提前清盘的占比高达57%。大势如此,私募大佬中亏损、清盘在2018年也时有发生。

此前6月12日,金刚玻璃(300093.SZ)曾公告称,公司股东、新价值投资掌舵人罗伟广“炒股”爆仓,融资融券账户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处理,减持其账户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价值投资旗下正在运营的47只基金,仅有一只录得正收益,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12只最新单位净值跌破0.8元,亏损最大的是股票多头基金——广州名投价值一号,今年以来收益-88.24%,单位净值0.11元。

“市场信心脆弱,大佬的亏损更容易被关注和放大。”上述光私募董事长认为,集体亏损之下,私募过往过度依赖明星人物,而这些明星人物的光环,在弱市中不仅被减弱了,甚至成为负累。

11月22日,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旗下千合资本的产品——铁宝盈祥云3号被曝提前清盘,随后公司澄清清盘系产品结构问题,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公司主动做出调整。

从收益情况来看,千合资本今年也不算乐观:旗下19只基金今年以来出现负收益。其中,6只产品亏损超过20%。2012年成立的昀沣虽然累计总收益71.43%,今年以来的亏损却已达36.18%。

基金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华夏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孙建冬创办的鸿道投资,今年有两只产品清盘。除此之外,更多的大佬也在清盘线上下煎熬。葛卫东创立的混沌道然资产也面临类似情况。混沌道然资产旗下基金产品今年以来全线亏损,15只基金目前有10只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5只跌破0.7元。

行业洗牌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2.26万亿元,环比减少151.07亿元,降幅为0.66%;同比管理规模减少200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风险性事件也在今年集中暴露出来。6月,阜兴系旗下多家私募失联,百亿规模产品无法兑付,阜兴系后被公安核查涉嫌非法集资。

“阜兴事件之后监管更严了。以前还可以从券商那儿临时开口子,给客户特殊赎回,现在已经完全不行了。”前述中小私募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这样透露。

规模缩水,监管趋严,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私募今年的赚钱效应持续减弱,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被动助推了私募行业的洗牌。

“我们今年亏得不多,也就几个点,算是跑赢大盘,但不赚钱客户终究难开心。”该投资总监认为,对于没有品牌缺乏IP的小私募来说,管理成本高,客户黏性较低,还要应对渠道盘剥,而未来募集会更加困难。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大金主”靠山,或者优秀的基金经理,大浪淘沙中小私募将难以存活。

相较而言,大型私募的研究和择股能力也面临着挑战。

“与去年‘赚钱效应’明显的行情不同,今年影响整体市场行情的内外因素太多,这种环境对择股提出更高的要求。”星石投资策略师袁广平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的市场需要机构聚焦基本面,深入到细分行业中,找到估值合理的公司,挖掘结构性机会。

“以后有主动权的仍然是优秀的机构,这些机构可能由于策略容量限制、成立时间较短等客观因素,规模上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张,但不代表其实力落后。”王媛媛表示,能存活下来的私募,一方面,是能够产生持续收益;另一方面,是风险控制得当,不能因市场弱导致自己管理的基金不可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