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IMF称全球外部失衡面临主要两大短期风险: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英国无序脱欧

第一财经 2019-07-18 12:07:35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冯迪凡

目前全球外部失衡面临的主要短期风险来自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或英国无序脱欧,结构性政策仍然是解决一般外部失衡问题的关键。同时,所有国家都必须避免扭曲贸易的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年度《对外部门报告》(ESR)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后,经常账户总顺差和逆差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约6%大幅降至2013年的3.5%左右。而当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仅略有下降,2018年占全球GDP的比重为3%,且由新兴经济体转移至发达经济体。

ESR是IMF分析全球外部发展情况,并提出对经济体外部头寸(包括经常账户余额、实际汇率、外部资产负债表、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最新评估的年度报告。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在17日针对ESR的记者会上介绍了全球对外不平衡的近况以及应对政策,并指出,目前全球外部失衡面临的主要短期风险来自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或英国无序脱欧。

35%~45%的全球外部失衡属过度

戈皮纳特称,并非所有外部失衡都令人担忧,因为各国在某些时间点出现经常账户赤字或经常账户盈余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失衡可能是过度以及危险的,因为借款过多的国家可能会遭遇资本流入的骤停,经常账户盈余过多的国家可能储蓄过多,从而对全球需求带来不利影响。

“自从2007年全球外部失衡达到顶端(占比全球GDP的6%)以来,全球失衡已经取得了极大进展,目前占全球GDP的3%。”戈皮纳特坦言,但2013年以来这一进展始终缓慢,外部不平衡也逐渐更多地体现在发达国家中。

具体而言,她称,IMF研究发现,2018年全球外部不平衡中,35%~45%应被归为“过度”。

“过度经常账户盈余仍然整体集中在欧元区,主要由德国和荷兰推动。此外,过度盈余还出现在部分亚洲发达经济体,例如韩国和新加坡上。而过度经常账户赤字仍然集中在英国、美国以及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上。”她介绍称。

此外,她表示,(与经常账户余额)的不平衡情况相比,资产储备不平衡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债务国和债权国的净资产差持续扩大,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位。

戈皮纳特指出,目前全球外部失衡面临的主要短期风险来自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或英国无序脱欧,因为他们“可能对全球需求和全球风险偏好产生负面影响,并反过来影响那些高度依赖外国需求和外部融资的经济体”。

从中期来看,她进一步称,若缺乏纠正政策,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变得根深蒂固,资产失衡的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导致关键债务国经济出现破坏性调整,而这些调整可能会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

结构性政策是关键,外汇对调整失衡短期作用有限

基于此,戈皮纳特强调称,全球各国需要精心计划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外部再平衡。经常账户赤字过度的国家需要采取增长友好型的财政整顿,与此同时,经常账户盈余过度的经济体应该引入可促进潜在增长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再平衡。

“整体而言,结构性政策仍然是解决一般外部失衡问题的关键。”她表示,盈余过度的国家应该推行鼓励投资以及防止过度储蓄的改革措施,包括支持创新、降低关键部门的准入门槛、扩大社会安全网的覆盖范围以及解决企业储蓄率不断增加背后的(结构性)扭曲问题。赤字过度的国家则应通过例如增加对工人技能基础的投入等手段来加强贸易部门的竞争力。

最后,戈皮纳特指出,需要认真监督部分主权国家和企业外债不断增加的情况,以确保不会发生货币或期限错配加剧的情况。

对于近年来流行的通过汇率来促进外部不平衡调整的论点,戈皮纳特指出,通过全面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方面,IMF发现,总体而言,汇率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在短期内相对较小。在那些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的经济体间,出口数量往往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动反应不大,亦即汇率灵活性在协助外部再平衡或帮助经济体应对冲击方面的短期效用是有限的。

“这表明,需要引入其他周期性政策工具来配合汇率灵活性发挥作用。”她称。

此外,戈皮纳特还强调称,所有国家都必须避免扭曲贸易的政策。“因为外部失衡仅会受到涉及总储蓄和投资的宏观政策的影响,近来的双边贸易问题对全球失衡没有明显影响。但增收关税已导致消费价格上涨,并令全球贸易投资和增长承压,削弱(对全球贸易的)信心,扰乱全球供应链。”她指出,“各国不应采取扭曲的贸易行动,而应共同努力恢复贸易自由化,并加强在过去75年中为全球经济服务的多边贸易体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