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治理乱收费事关减税红利能否落地

第一财经 2019-07-25 22:43:59 听新闻

作者:社论    责编:杨小刚

在减税已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降费,尤其是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就成为减轻企业负担、更大程度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工作方向,也可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冲抵效应。

大规模减税降费效果正日益显现,但在此过程中也要警惕税减费增现象的出现。

7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严禁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发现违规收费的要限期退还并依规追责。坚决查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

在减税已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降费,尤其是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就成为减轻企业负担、更大程度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工作方向,也可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冲抵效应。

何为“冲抵效应”?简单地说,就是税减下来了,费没有减下来,导致企业负担并没有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减税10387亿元,降费1322亿元,这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涉企乱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有抬头趋势,亟须进一步治理。

例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曝光的满洲里口岸部分单位和企业乱收费、乱涨价现象,为了规避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权限,满洲里市政府以经营服务性收费名义收取口岸设施建设维护费,2018年这项乱收费规模为1.05亿元,今年前5月收取了0.45亿元,上述收费直接冲抵了70%减税红利。

在上半年全国减税降费规模超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如何防止乱收费变着花样卷土重来,关系到今年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效。这也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措施的动因。

为什么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涉企违规收费抬头的现象,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一是,有的地方政府有“主观能动性”。受今年大规模减税影响,财政收入放缓明显,其中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速仅0.9%,地方上的日子不好过,于是一些地方就“另辟蹊径”,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以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拿满洲里来说,上述乱收费的性质就属于政府收费,并且是加重企业负担的乱收费行为。

其次是一些垄断行业收费不透明,利用优势地位自己说了算。拿银行业来说,在乱收费方面就存在着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违规收取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等情况。这些“附加条件”没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亟须融资的企业来讲,“附加条件”又不能不接受。对此,银保监会今年6月决定开展银行违规涉企服务收费专项治理工作。检查要点主要分为收费行为规范、价格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程序等几类。

再就是一些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协会违规涉企收费成为了一个“重灾区”。去年,民政部曾经通报了包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6家协会违规涉企收费的案例,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中,违规向获奖单位收取证书工本费等105.17万元。

再拿北方某省来说,该省在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上,2017年减少了1.2亿元,2018年减少了9700万元。这还是清理的“阶段性成果”。

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下一步地方政府要坚决树牢“自己过紧日子”、“企业过好日子”的思想,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同时,要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包括清理规范各地区各部门委托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办理的事项,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等。

再就是要建立健全违规收费举报投诉、随机抽查、曝光问责、联合惩戒等机制。这方面,监管部门尤其要加强监管。有的监管部门所说的人手有限、多少有些力不从心、难免有些涉企违规收费的问题未被发现等这些情况要加以避免。因为很多事情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或者是不尽力而为。

另外就是在涉企收费上项目上要“阳光普照”,也就是向市场主体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的收费项目要及时取消,确有依据的要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标准等。

总之,治理乱收费,既事关减税降费红利的落地,也事关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