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深高速下一个五年要进击“收费公路+环保”双主业,靠谱吗?

第一财经 2019-08-26 20:51:38

作者:蒋琰    责编:陈天翔

高速公路公司进军大环保产业,靠谱吗?

“所有公路上市公司都在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开展新业务。”在深高速(600548.SH)董事长胡伟看来,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十年前已经出现变化,转型已是必由之路。

8月26日举行的2019半年业绩会上,深高速的管理层称,下一个公司的五年发展计划中,收费公路和环保将成为公司的双主业。

主业收入基本持平,变量在ETC

从主营业务来看,收费公路一项上半年收入为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0.48%,扣除三项目上年同期路费收入3.42亿元的影响后,可比路费收入同比增长3.95%,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中金公司认为,深高速收费公路运营平稳,同比口径车流量增加4%,路费增加4%,全为内生增长,除水官、益常高速外其他控股路段车流量与通行费收入均实现增长。

收费公路依然是一项毛利率较高的好生意,深高速上半年运营成本为10.52亿元,毛利率为52.25%,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总体变动轻微。

展望下半年及未来,对收费公路这项主营业务影响最大的变量之一来自近期大热的ETC。2019年5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力争于2019年底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交通运输部有关通知也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严格落实对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到2019年底,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对深高速来说,收费公路业务的下半年计划就落在完成现有收费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实现取消省界收费站和不停车快捷收费的目标。

深高速总裁廖湘文表示,深高速一直在推进电子化收费,目前旗下的公路电子收费覆盖率约为40%,预计到10月底要完成覆盖90%,未来将有望取消现金收费。

相应的ETC设备支出方面,廖湘文表示团队正在对设备进行施工、软件调试,今年计划投入4.38亿元进行ETC设备建设。当然,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将有所上升。此外ETC用户今年95折的优惠也会对收入有一定影响,目前预计影响路费收入7000万元。

同时廖湘文也指出,ETC对公路通行效率是非常大的提高,另外员工也将有一定的分流,带来人力成本的下降。

环保布局中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已经发布半年报的近10家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中,只有山西路桥(000755.SZ)和吉林高速(601518.SH)的收费公路业务营收超过95%,其他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发展其他行业,房地产、广告、金融等行业是比较集中的发展方向。

其中,市值过百亿的五家高速公路行业龙头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除深高速外,宁沪高速(600377.SH)收费业务约为75%,招商公路(001965.SZ)投资运营板块收入占70.68%,山东高速(600350.SH)收费路桥业务合计92.77%,唯一对主营业务比较坚持的粤高速(000429.SZ),公路运输收入占比96.82%。

之所以选择环保行业,胡伟认为除了行业贴近深高速主业以外,也对环保的长期景气发展表示看好,“我们判断30~50年都是行业景气期”。另外环保行业也有一定门槛,胡伟称“深高速不轻易进入任何门槛过低的行业”。

在多个环保细分领域中,胡伟称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布局,未来将聚焦于危废处置、有机垃圾处置、工业废水和风电等领域,深高速将通过并购、自建、合作、品牌维护等方式来实施上述业务。

在资产结构中,胡伟介绍称:目前收费公路占比65%,大环保产业占比13%,城市综合开发占比6%,其他占4%。

深高速在环保领域的布局已初见雏形,2017年认购水规院15%股权是第一次试水,同年全资子公司环境公司完成了对德润环境20%股权的收购,2018年环境公司与苏伊士集团旗下的升达亚洲合资成立了深圳高速苏伊士环境有限公司,其中环境公司占51%股权。今年的最新动作是3月进行了控股收购南京风电51%股权,清洁能源方面也实现了布局。

环保领域的两个主要投资中,截至6月30日,德润环境的净利润为4.86亿元,为深高速带来投资收益9711万元。今年4月刚并表的南京风电目前尚未盈利,上半年净亏损为1181万元。

虽然大环保产业已确立为主业,但对上市公司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目前为收入带来较为明显增长的则是房地产业务。根据该公司营收项目的统计,房地产开发一项上半年收入为3.09亿元,收入占比11.47%,仅次于收费公路业务,并且该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179.3%,主要原因是贵龙开发项目本期交房数量增加。

对于房地产业务,深高速的态度比较审慎。胡伟表示,国资委批复深高速经营业务包括高速公路及相关土地开发,“房地产一定不是深高速主业,将来也不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