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蔚来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32.86亿元,召回副作用凸显

第一财经 2019-09-24 17:31:12 听新闻

作者:唐柳杨    责编:李溯婉

蔚来汽车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稳固现金流,应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挑战,实现品牌与销量同步的向上。

今天下午,蔚来汽车(NYSE:NIO)披露今年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因受今年6月的召回事件影响,蔚来汽车二季度整体呈现出收入减少、亏损加重趋势。

据蔚来汽车财报,2019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5.09亿元,其中汽车销售额为14.14亿元,营业总收入环比一季度下滑7.4%;净亏损为32.86亿元,环比增加了25.2%,同比增加了83.1%。除股份支付费用,调整后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31.94亿元人民币(4.65亿美元),环比增加了27.5%,同比增加了84.5%。

接近蔚来汽车高层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营业收入减少和亏损扩大主要由于6月份召回事件所致,“蔚来汽车把召回的成本全部放在二季度计提,所以净利润的影响比较大。”

今年6月,因电池自燃隐患,蔚来汽车召回了4800多辆ES8。根据宁德时代每千瓦时电池成本约1000元估算,蔚来汽车此次召回成本预计为4~5亿元。此外,由于优先满足召回电池的生产,影响了正常车辆的交付,导致7、8月蔚来汽车销量有明显的下滑。

今年二季度,蔚来汽车交付汽车3553辆蔚来ES8和ES6,由于ES6实际交付时间为6月初,因此未能在二季度形成足够的销售增量。ES8则受召回事件影响7、8月销量下滑明显,不过ES8前8个月的总上险数达到7528台,在同价位(40万-50万元)豪华SUV销量排名中仍排名第5。连同7月交付的837辆和8月交付的1943辆,今年1-8月份蔚来汽车交付量为10322台。

根据2016-2018年费用支出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蔚来汽车财务上最大的困难是研发和销售管理费用支出过高,营业收入难以覆盖成本支出。

为了在短时间内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溢价能力,蔚来汽车在营销与用户服务、用户体验方面投入巨大。根据蔚来汽车2018年财报,其研发费用率为82.39%,销售及行政费用率达到110.08%。而传统车企的费用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采购和制造,其次是研发,最后才是销售等费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蔚来汽车的盈亏平衡点为年销量3.34万台,蔚来汽车想要实现盈利,首先是要提高销量和营业收入,其次是优化成本。这实际上也是蔚来汽车正在推动的改革的重要内容。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为应对整体放缓的市场条件,我们通过在企业内执行了全面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手段,优化资源投入与回报。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在销售服务网络及研发活动中提升效率和精简运作。”

在提升销量方面,蔚来汽车在上海已经推出5年零首付的购车政策,试图通过金融政策扩大销量。除此之外,蔚来汽车加速单店面积在几十平方米到200平方米、更偏重销售属性的NIO空间的建设,以低成本方式增加销售网点数量。

李斌还称,蔚来汽车将会通过技术进步加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持续提升销售,具体内容包括从10月起将开始交付配备84千瓦时电池包的ES6和ES8,车辆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将分别提升至510公里和430公里等。

在成本优化方面,蔚来汽车在财报中公开披露了其裁员举措:在今年9月底前裁员2100人,将员工总数从9900人降低至7800人。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裁员带来的成本优化大体和减少员工数量的比例相当。

蔚来汽车还计划出让一些短期难以创造收益的业务单元的股份,放弃FE车队拥有者的身份,转变为品牌参与方。“至今年年底,我们将通过额外的重组和拆分一些非核心业务来进一步达到更有效率的运营。”李斌说。

目前,蔚来汽车销量、营业收入呈持续下滑趋势,除了6月份召回打断了销量增长节奏,还有补贴退坡之后导致新能源车市低迷。

不过,蔚来汽车预估三季度将迎来明显好转,交付量将为4200到4400辆,环比增加约18.2%到23.8%;对应三季度总收入将为15.93亿元到16.63亿元,同第二季度相比增加约5.6%到10.3%。

此外,蔚来汽车正在切实降低运营成本,其中二季度扣除计提召回成本后的销售成本为16.737亿元,同上季度相比减少了9.6%。扣除计提召回成本,二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为负4%,上季度为负7.2%。

前瞻研究院的报告认为,蔚来汽车虽然亏损严重,但在汽车领域亏损百亿仍属入门级别,不可通过蔚来汽车损益表判断其投资价值。蔚来汽车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稳固现金流,应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挑战,实现品牌与销量同步的向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