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积极参与土壤修复,上海建工担当环境工程“国家队”

第一财经 2020-04-21 23:50:56 听新闻

作者:陈姗姗    责编:陈姗姗

以土壤修复业务为代表的环境工程业务,也是上海建工集团推进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着力打造的五大新兴业务领域之一,除了在传统主业上继续拓展,上海建工也立志成为中国环境工程的“领跑者”。

4月21日,上海普陀区桃浦的一块工地上,几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一套大型污染地下水抽提处理系统间穿梭,他们负责的这一603地块,是目前上海地区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

603地块项目的场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修复工作量包括21万立方米的污染土,以及13万立方米的污染水,他们的最大污染深度达到14米。

目前,603地块的污染治理项目已完成0~2米浅层污染土的修复,即将全面展开2米以下深层高浓度污染土的开挖和修复。

负责对这一地块进行修复的,是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旗下的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琸域环境”)。自2017年成立以来,上海建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调查评估、修复方案编制项目700余项,实施修复工程20多项。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告诉记者,以土壤修复业务为代表的环境工程业务,也是上海建工集团推进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着力打造的五大新兴业务领域之一,除了在传统主业上继续拓展,上海建工也立志成为中国环境工程的“领跑者”。

专业修复技术背后:中英强强联手

记者在603地块项目现场看到的这套污染地下水抽提处理系统,是由上海建工琸域环境公司自主研发的。它可以根据污水方量、污染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组装,相比同类设备占地小,反应效率高,拆装便捷,可有效控制二次污染,修复后的地下水达纳管排放标准。

设备能够顺畅运行,背后还有一组集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修复设计、修复施工及运营维护为一体的技术人才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目前,上海建工已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土壤修复专业团队,并在系统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全过程技术研究与技术储备,配备专业化的技术装备,提供污染场地修复“全过程”服务等各个维度同步发力。

而在603地块项目的工地上,还有4名经验丰富的英国修复专家团队常驻现场,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增添了国际经验。

这四名英国专家来自英国洛尔集团(RAW Global),负责603地块项目的琸域环境公司,就是由上海建工旗下的园林集团与英国洛尔集团合作成立。

英国洛尔集团是英国排名第一的专业环境修复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参与英国环保局关于英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指导性修复标准制定的环境修复公司,在英国及爱尔兰地区承诺4小时响应时间,130人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包括伦敦奥林匹克场馆土壤修复在内的近8000个污染事件和环境修复项目。

目前在603地块项目工地上工作的大型高速异位土壤处理设备,也是从英国引进的。相关技术人员对记者介绍,这台设备由计算机控制,可实现固态和液态化学药剂的自动添加,每小时最大处理量可达400吨污染土壤,是当前国内技术最先进、混合搅拌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一体化设备,国内同类设备的处理量只有它的十分之一。

“上海建工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探索,早在上海迪士尼施工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通过融合国际先进的一流的土壤修复技术,结合我们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进行的广泛紧密合作,土壤修复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幅提高。”卞家骏对记者指出。

“修复工厂”的土壤处理设备

“工地大脑”实时管控“修复工厂”

除了在土壤处理技术上引进国际最高标准,在寻求污染防治新思路、新模式上,上海建工也一直在加大探索力度。

纵观我国各地开展的污染场地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实践案例可以发现,当前污染场地治理思路较为传统,哪里有污染就治理哪里,往往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在原址上进行修复,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一次性剔除。

然而随着未来需要修复的污染地块数量激增,这样的“独立大开挖”逐一治理模式,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同时污染土壤跨区转移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也将随之上升。为此,突破传统思路寻求适用于当下的治理新模式势在必行。

在603地块项目上,上海建工就综合考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规划用地功能、区域环境条件及地块开发进程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在附近的地块上建立了一座全新的“修复工厂”,

“修复工厂”内有两座污染土壤修复大棚,专门用来接收桃浦工业区内多个污染地块的污染土壤,送达后进行集中管理处置。

统一管理、集中处置,可以避免各个地块都要设立单独的设备和人员,设备集中处理的效率也得以提高,不仅节省了修复成本,提升了修复效率,还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而对这一“修复工厂”进行管控的,则是位于千米之外603地块项目办公室里的全过程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

据记者了解,传统的土壤修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求非常高,对污染修复工程数据的采集及自动化处理分析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在项目管理上也缺少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为项目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为此,上海建工发挥多年来积累的强大工程总承包管理优势,集BIM技术、GIS系统、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为603项目开发了智慧管理平台。

在项目办公室中,三名工作人员在大屏幕前就可以随时调取污染信息,风险信息,运输车辆信息等项目相关信息,一旦污染等数据超标,屏幕会自动报警;同时,平台还开发了移动协同端,为土壤提供信息查看、数据上传、协同工作,可以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大屏决策端的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示(工地现场视频),则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时监控风险,从而达到降本增效,资源优化的综合目标。

“有了这样的智能平台,就可以对污染场地的施工进行随时监控和监控,对安全质量进行预警,这样的操作在全国土壤修复领域都是最领先的。”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向明告诉记者。

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工地大脑”背后,是上海建工长期钻研攻坚的结果。

早在2015年,上海建工旗下的市政总院就成立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开展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研究。2017年又响应上海市环保局提高土壤环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牵头组建上海市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场地环境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平台。

2018年,上海建工再次联合多家业内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土壤治理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单位,共同建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壤治理专业委员会,通过参与土壤领域环保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开展国内、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支持服务政府土壤治理的管理与决策,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及科研资源共享。

百亿土壤修复市场的“上海建工”优势

除了603地块项目,上海建工的身影还活跃在其他环境治理领域,从园林集团世博后滩、崇明东滩、新江湾城生态保育等生态修复,到琸域环境海南昌化铅锌矿矿山环境治理示范、昆山某小区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等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到琸源生态山西长治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西湖大学生态水系建设、长三角路演中心湿地修复等,上海建工以环境工程业务领域的“加速度”,成为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领跑者。

而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的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也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施工场地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污染场地修复的需求非常迫切,从每年的中央修复资金拨付情况来看,2019年预算额经历下降后实现扭转,同比大幅增长42.9%至50亿元。

近几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空间也在不断增长,2017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规模达151.4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公开招标的环境修复相关项目近1300项,场地调查与评价类项目金额约15亿元,各类修复类工程项目金额约120亿元。随着各城市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的详查和建档的完毕,土壤实际修复的市场仍具有高爆发的潜力,预计到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60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使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2017年增至2800家,2018年约为3800家。

不过,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行业壁垒将明显提升,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且有不断拓展区域市场份额的动力,一些在细分领域专业性强的技术企业也将脱颖而出,行业领军企业间竞争将整体加剧。

“我们非常看好这一蓝海市场,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凭借上海建工独特的技术专利和设备人才品牌优势,不论是在施工体量还是施工能力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卞家骏对记者指出,“目前,上海建工在土壤修复、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环境工程领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投资、勘查、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到后期的运营维护一体化,这几年不仅仅是业务的增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国企的担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部部长:要铲除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滋生的土壤

这些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环境权益。

03-08 13:59

已修复4558处重点项目!我国灾后水毁工程修复总体进展顺利

截至目前,重点水毁修复项目已修复4558处,确保今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水毁工程修复重建。

03-01 10:32

基金经理投资没法“靠脸吃饭”;国家队后续“救市”思路猜想|大V热观点

📈市场点金 ———— 杨峻(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 基金经理投资是一项高度专业的事,业绩是实打实的,没法“靠脸吃饭”。试想一个基金经理一年到头没跑几次实地调研,何谈对标的公司有深刻理解,更何谈为投资者实现收益呢? 王军(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后续国家队“救市”思路的猜想,在资产购买的结构上,国家队入市可能仍以央国企、大市值为主,这类公司往往也是高分红、高股息的公司。 🛒消费新声 ———— 李伟(长江商学院亚洲市场副院长): 短剧才是下沉市场需要的精神消费品。过去一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370来亿,2023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也才549亿。 🔋科技新语 ———— 尹烨(华大集团CEO): 当我看着Sora生成的一个个真假难辨的demo视频的时候,我更加清醒地明白了,我们遇到的不是一个周期,而是一个时代。一个真正的数字世界,已经开始了它的时代。 ⛪️地产洞察 ———— 梁云风(秦朔朋友圈撰稿人,资深媒体人): 随着核心城市的房地产松绑政策持续推进,政策宽松也将进入加速落地阶段,一二线城市大概率将迎来利好,嗅觉灵敏的购房者已经开始潜伏入市。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热观点

02-23 14:34

王军:国家队救市的历史经验、思路风格及市场反应猜想

目前的经济环境是长周期、大背景的转换。扭转预期或者说是重构预期是当下救市的关键。

02-20 13:56

杠杆、空头、国家队,A股“救市”全景实录

市场走势永远充满未知,节前众多“非常举措”对市场的影响也必将复杂而深远。

02-18 20:5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