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打破垄断格局之后,联影医疗走向全球高端医疗装备市场

第一财经 2022-11-14 10:20:26 听新闻

作者:陈爱晨    责编:宁佳彦

在以年内最大规模IPO登陆科创板后,联影医疗持续创新,加速向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迈进

 

Q:第一财经

A:张强 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为打破过去几十年高端医疗装备依赖外资品牌的困境,联影医疗在创立之初便选择了最难的路——全线覆盖自主研发,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对标国际顶尖水准。历经十余年突围,在以年内最大规模IPO登陆科创板后,联影医疗持续创新,加速向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迈进。

Q:数字化发展给生物医药产业的智能化变革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A:数智化变革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型医疗装备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小型化、情感化、低碳化,对操作者的依赖会越来越少。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当患者进行扫描的时候,不再需要技师进行复杂的操作,设备能够自动识别人体、自动调整,一键全自动扫描,并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判断,这为医生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变革进程中,联影医疗积极探索大型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转型,以解决产业痛点,赋能产业发展。例如,长期以来磁共振应用中一直存在扫描过程中噪音大、扫描慢、操作复杂、阅片难度大、伪影来源多等多重痛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个磁共振“类脑”平台uAIFI Technology。这一由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同驱动的磁共振智能“类脑”中控平台,包含15项以AI赋能的核心技术,覆盖磁共振扫描前、扫描中、扫描后全流程,逐一突破现有痛点。例如ACS智能光梭成像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磁共振加速扫描,可以实现全身部位成像均在100秒以内完成,并且保持高清的图像质量,以往磁共振扫描动辄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这项技术大大缩短了扫描时长,加大医院的患者通量,也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

Q:联影医疗如何突破海外市场?未来在全球布局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A:联影医疗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波兰、南非、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设立海外分部及研发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汉、美国休斯敦进行产能布局。

公司在海外市场采取“高举高打”策略,即通过世界级领先高端设备先行突破美国、日本等高端市场,再逐步辐射其他海外地区。例如,在相对成熟、对高端产品需求较多的北美地区市场,公司与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承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计划重大项目,我们作为工业合作伙伴为该项目研发打造新型高灵敏度脑部专用PET系统;我们还与美国顶尖分子影像团队联手打造世界首台2米PET-CT;与17位诺贝尔医学奖诞生地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基于联影医疗1.5T MR在心脏磁共振领域协同创新,通过AI技术全栈赋能心脏磁共振扫描、处理、阅片与诊断;与德克萨斯大学McGovern医学院合作,基于联影医疗的PET-CT探索研发心肌成像技术,推动分子影像领域心脏研究等。

凭借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海外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波兰、印度、韩国等约53个国家和地区,并携手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美国盐城湖犹他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中心、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日本综合南东北医院等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前瞻医学,构建全球创新共同体。

未来,联影医疗会基于全球视角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全球化能力布局,广纳全球英才,推进国际市场对联影医疗品牌的认知与信赖,让中国智造、中国科技惠及全球更广泛人群。 请世界期待一个更“锐意创新”、更“开放”、更“博大”的联影医疗。

Q: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在全球市场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A: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国家政策的深化,医疗器械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再者,目前国内厂商已逐步掌握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并面向市场推出了行业首款Total-body PET-CT、行业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行业首款一体化CT-linac等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产品,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引领。这将推动产业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以及整个上下游产业迈进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最后,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正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这将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加速推动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Q: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愿景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A:公司所处的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涉及磁、声、光、电、医等十几个交叉学科,对人才素质和经验的要求极高,尖端人才需求大。同时,行业处于医疗与高端制造的交叉口,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兼具医学工程、医学等复合背景的顶尖人才。

对此,联影医疗积极与高校、医院等机构共同合作,联和培养具有复合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比如,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共建“交大-瑞金-联影“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医学诊疗技术领域里的高端人才。此外,公司还与上海科技大学开展项目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双方加强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丰富“产学研医”融合工作内涵和方式,重点培养复合式高层次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人才。

Q: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最显著的优势是什么?

A: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优势突显,可以说是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也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顶尖阵营竞争的重要担当。

第一,上海具有优越的人才环境。上海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林立,同时具备一系列开放、先进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这使得上海成为世界级人才的培养、汇聚和发展之地。

第二,上海顶尖的研究型三甲医院众多,不仅临床科研实力雄厚,而且这些医院勇于创新、积极与产业合作。正是在与这些医院的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中,联影医疗研发了一批真正符合临床需要的、世界级的产品与技术。

第三,上海相关政府部门对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重视,并且创新管理水平极高,这为产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政策体系,培育了开放、友好、高效的营商环境。

第四,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深深受益于长三角地区深厚的机械加工、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这为生物医药产业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Q: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应当在哪些领域继续着重发力?

A:十余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硬核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建议上海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帮助企业招引培育高端人才,抢抓当下的海外顶尖人才“回流”黄金窗口期,为其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形成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端紧缺人才聚集的强大磁场,帮助企业维系科技创新的持久源动力。

其次,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创新。硬核科技的原始创新离不开创新体系的“硬支撑”和长期研发的“大投入”,仅凭“一企之力”远远不够。上海应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已获成功的融合创新模式,为创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培育沃土。

此外,进一步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准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通产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筋骨脉络”,加速科技转化与产业转化。

采访对象照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