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反经济周期”特征失灵危机之下 MBA不再是“香饽饽”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2-17 01:07:00

责编:群硕系统

自己身处的国家正值危机,这多少让人感到沮丧,更何况当这危机真实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负面的情绪恐怕更为强烈。

自己身处的国家正值危机,这多少让人感到沮丧,更何况当这危机真实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负面的情绪恐怕更为强烈。

Antonio的体会正是如此。已晋升中层管理人员的他为欧洲当地颇为著名的大型企业工作,为了以后的晋升作准备,Antonio计划申请欧洲的顶尖商学院进修MBA课程。“公司能提供助学经济补贴,不必担心高昂的学费。”Antonio原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然而变化也来得很快。先是自己的妻子失业,然后Antonio又收到公司的通知:公司取消了员工的助学经济补助。Antonio的财务状况一下子变得紧张,既要维系整个家庭的开销,又要承担高昂的学费,Antonio犹豫之后决定放弃申请MBA。

同样沮丧的还有商学院,因为和Antonio有着类似遭遇的申请者不止一个。“我们已见证了诸多案例,即由于经济危机的阴霾持续存在,许多原先支持与赞助申请者的欧洲公司最终取消了其原先的赞助计划。”西班牙IE商学院招生办的负责人Julian Trigo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坦承。

事实上,不管是因为申请者的财务状况出现变化抑或是其他原因,顶级商学院正面临“MBA申请人数减少”这一棘手问题。对于原先处于主动地位的顶尖商学院而言,似乎也要开始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生源的问题。

“反经济周期”特征失灵

优秀的商学院从来不乏MBA申请者。虽然Julian所在的IE商学院,在2010年MBA申请者的增长率较往年下降了2%,但一直到2011年夏季,IE的MBA申请者数量仍然在不断地增长。

然而夏季过后,情况变得不那么乐观,MBA申请人数似乎慢慢在减少,Julian统计发现申请人数下降了6%。这其中的原因,Julian归因于:“危机的阴霾持续笼罩之故。危机的影响超过了预期,提供MBA报考支持与赞助的公司数量也明显下降。”

法国马赛商学院MBA、EMBA主任Michel Gutsats亦告诉本报记者:“就MBA的申请人而言,此次欧债危机已影响到大批在欧洲与美国的申请人,他们的数量大幅下跌,由于不同的学校声誉,下跌幅度在5%~15%不等。”

按照以往的经验,美国非营利性教育协会——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GMAC)发现全球MBA申请人数呈现出“反经济周期”的特征。例如,根据其调查,在2001~2002年全球经济放缓时,MBA的申请人数增加;在2007年开始的经济萧条期,MBA申请人数再一次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

然而,此轮欧债危机之下,MBA申请人数的“反经济周期”特征似乎并不奏效。同样来自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2011年大部分MBA项目的申请人数减少,其中2011年全球商学院全职MBA项目中,只有约37%的申请人数和上年相同或有所增长。

“2011年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足为奇,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学生更会权衡读取MBA学位所需要投入的财务和时间。”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总裁和首席执行官Dave Wilson这样解释。

救星的“隐患”

的确,来自IE商学院经济援助部门的负责人Joel Mcconnell也发现,危机之下的MBA申请者对于投资回报的权衡显得更为谨慎,这也体现在寻求银行和学校经济援助的申请者比往年都多,MBA申请人数的减少也并没有缓解对于学校奖学金更为激烈的竞争。

“这是因为与往年相比,今年MBA申请人的财务问题更加突出,”Joel对本报记者分析,“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所给予的助学金大幅缩水,甚至取消。另外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往申请人的家庭愿意使用自己的存款支付学费,但现在欧债危机日趋恶化,这些家庭更希望能留住可流动性资金。”

本地申请者的财务问题、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以及奖学金之间的激烈竞争,这一切都让商学院如何招到足够的生源变得困难。商学院如何面对这一棘手问题?Joel回答:“顶尖国际商学院的优势在于能从全球范围内招生,这意味着当一些市场对更高教育的需求降低时,其他的市场可以补充。”

从其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吸收生源成了如今许多商学院的应对策略,其中也不乏一些商学院专门针对亚洲市场设立奖学金项目,国际学生显然成了商学院的“救星”。但让Michel感到意外的结果是:国际学生的申请数量已超过了国内申请人数,特别是那些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

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的统计也表明,2011年有46%的MBA项目表示来自国际申请者的人数增加,其中中国和印度位居国际申请者总量的前列,特别是全职的MBA项目。

但在Michel看来这并不全是好事,太多的救星似乎也存在一些隐患。“存在的问题是,美国和欧洲公司并不倾向于在其本土招聘外籍员工,这是由于招聘外籍人员会导致许多本土人员的失业,但仍有许多中国与印度学生希望能受聘于美国和欧洲企业。这具体的后果不言而喻,我认为外籍申请人的数量在将来也许要有所下降。”Michel说。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