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PUS李涛:最年轻的亚洲“独角兽”要输出技术标准

一财网 2015-12-18 12:29:00

责编:霍光

李涛表示,未来会有三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中心、家庭数据中心和个人数据中心。

“程维说滴滴是最年轻的公司,有3年的历史。但这次参加大会的企业中,APUS才是最年轻的公司。我们公司成立只有18个月,产品上线只有15个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万物互联驱动产业变革”论坛上,APUS公司创始人兼CEO李涛表示,作为亚洲最年轻的“独角兽”,APUS要通过国际化输出产业技术标准。

APUS被视作是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成长最快的公司,截止今年第三季度,其在全球囊括了超过5.1亿的用户,99%都在海外,公司估值超过15亿美元。

用户系统是真正的万物互联者

互联网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三个阶段。“PC互联网时代是入口为王,通过屏幕和键盘接入,所有互联网快速增长都是因为取得了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连接为王,接入到互联网中不需要键盘,甚至不需要屏幕,这时候需要连接到用户;但物联网时代则是‘连接+大数据’为王。”李涛说,万物互联有几种模式:苹果模式、谷歌模式和APUS模式。

谷歌通过控制硬件、操作系统和用户系统三位一体的方式来控制连接:谷歌1.0希望控制入口,2.0控制连接,通过提供操作系统控制连接。“它所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提供Android操作系统来完成这个使命,这本质就是人未来所能接触到的终端全部都将智能化,所有的终端都将通过使用Android系统连接到移动互联网上去。”

而APUS则采取了用户系统的模式。李涛表示,一部手机三部分组成:硬件、操作系统、用户系统,APUS在操作系统之上构建用户系统,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实时响应与分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万物互联。

“未来的IOT时代,操作系统的思路已经落伍,其设计的出发点是对硬件的控制,而随着智能硬件的多元化,有数百亿上千亿各种终端接入到互联网中,面向硬件的操作系统日显繁杂,这样的形态不可能用某一种操作系统和终端来管理,自下而上的设计思想已经落后了,未来重要的是如何相应、判断用户需求,实时分析、解决问题,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用户系统则能通过响应用户需求的方式,不管硬件终端如何繁复不同,均可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自上而下的,提供人性化的用户服务。”李涛说。

目前,APUS的用户系统包括5个部分:用户交互界面、系统管理、应用管理、信息管理、通讯和社交管理。

手机将成为大数据核心

李涛表示,未来会有三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中心、家庭数据中心和个人数据中心。

其中,Facebook、Google等通过对海量用户进行画像,向他们推荐精确的信息和内容,进而满足用户方方面面的需求,形成了公共数据中心。

而家庭数据中心由路由器、私有云等构成的数据共享中心,比如外拍照可自动同步到家庭数据中心,获得授权的家庭成员可及时查看,或者在办公室和户外进行的工作、进度和数据等,可以实时同步到私有云。

对于个人数据中心,李涛认为,手机逐渐成为每个人随身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可穿戴设备将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手机将成为三大数据中心最重要的核心。

“APUS的大数据平台有两点非常重要:全球有超过5.1亿用户,而且用户数据密度非常高——微信每个用户使用时长每天100分钟,APUS使用时长则是它的三倍,一天有5个小时是在APUS系统之上,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流量。”李涛说。

连接全球 输出技术标准

实际上,APUS通过与Google、Facebook、Yahoo、Amazon、InMobi、Yandex等移动互联网行业巨头合作,将中国移动互联网影响力遍布全球超200多个国家。

“全球互联网已经被分为美国、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三大板块。美国是最为成熟的市场,中国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落后中国2-5年时间。”李涛说,1998年-2006年的初期阶段,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占主流,2006年到2014年,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崛起,而2014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走向全球,开拓全球市场。

他认为,在这样的基于下,“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面向海外的经贸之路,同时还是产业技术标准和中国文化的出海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传统经济实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经济实体,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抱团出海,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提升的重要体现。” 李涛说,希望能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商业理念、运营方式,加快APUS在全球的拓展,比如通过成立APUS基金,在全球孵化与APUS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加快APUS用户系统互联全球的步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