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贸区扩容在即 成都角逐首个内陆自贸区

一财网 2016-03-10 23:16:00

责编:任绍敏

成都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按照部署,已在全市范围内对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进行了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第三方评估认为,成都的改革举措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度赞赏,使在蓉投资企业广泛受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放宽投资准入,创新内陆和沿边开放模式,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因此,业内普遍解读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将落子中西部地区,而其中,在成都设立自贸区的呼声很高。全国政协委员杨兴平等10多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为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内陆对外开放,建议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实际上,成都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按照部署,已在全市范围内对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进行了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第三方评估认为,成都的改革举措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度赞赏,使在蓉投资企业广泛受益。
在此基础上,成都正在努力申报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可以针对成都的实际情况出台更贴近企业需求的改革措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改革的挖掘机和开放的破冰船”。而通过“准自贸区”的打造,创新力量的集聚,成都申报自贸区已经显现出很大的优势。
成都创新优势凸显
去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可把对外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具有共性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探索最佳开放模式,为对外谈判提供实践依据。
去年,国务院进行了上海自贸区扩区,广东、福建、天津等第二批自贸区也挂牌成立。去年11月25日,李克强到上海自贸区考察时强调,要把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尽快向其他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广。
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三批自贸区争夺的主战场或在内陆地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也纷纷提出与自贸区相关的议案提案。
去年12月1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前,成都正在对标上海自贸区经验,探索成都改革升级版,成都已向国务院上报了争取建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方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外商投资企业总量达7091户,投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其中,2015年新增外资企业863户,新增投资总额39.8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6%)。外商投资企业户数、投资总额以及注册资本均位于中西部城市第一方阵。
成都市商务委主任郭启舟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成都发展对外贸易运输成本优势不明显。但是,在众多跨国贸易运输方式陆续齐备,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国际航线运输能力持续增强的情况下,成都已经成为真正的内陆口岸城市,这是成都创设内陆自贸区的现实支撑。
不仅如此,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意其可结合自身特点,在推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了8个区域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其中,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成都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是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
一个月后,李克强访问韩国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联合宣布在成都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
一系列以创新改革为任务导向的试验密集布局成都,使得成都在角逐内陆首个自贸区上有了更大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戴晓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设立成都自贸区,成都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成都位于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交汇点和国家向西、向南发展的战略支点,是联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西向开放”的战略前沿。
在戴晓雁看来,成都争取内陆自贸区不是简单地争取一个特殊政策,而是通过成都的成功模式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由此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
已打造成“准自贸区”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定位是要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为支撑,充分发挥成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和向西向南“贸易走廊”地缘优势,打造我国立足内陆服务全国、承东启西辐射亚欧的战略载体,培育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实际上,2014年上半年,按照四川省部署,成都市梳理了16个方面55项可学习借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在全国率先启动复制推广工作。2015年,按照国务院要求,成都市加快推广35项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经验,截至目前,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复制推广改革事项,成都已完成27项;地方政府借鉴推广的6项改革事项,成都有望1至2年内在全国率先完成。
据介绍,通过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成都的营商环境不断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迈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投资管理、税收征管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第二,贸易通关及过检(疫)更加集成便利。第三,金融制度不断创新发展。第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
比如,建立了“备案+核准”的外资管理模式,放宽外商投资商贸物流、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和一般性制造业的准入限制。
成都还制订了《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都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税务登记网上自动赋码,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试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放宽企业名称注册登记条件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设立“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窗服务、自动赋码、网上查询”,办理证照平均时间从4~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
去年9月1日,成都发出首张西部地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营业执照。随着“一窗式”受理以及放宽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成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改革叠加效应逐渐显现。

2015年9月1日,成都,工作人员向企业业主颁发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

目前,广受关注的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已在成都全域推广。
其中,符合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条件的银行超过40家。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以及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等试点顺利推进。目前,全市参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的企业已达到8家。随着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开展,全球领先的货币兑换公司艾西益、通济隆2家公司已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立了网点。
在复制推广工作一周年之际,成都市还全国首创开展复制推广第三方评估,委托普华永道组织开展专项评估,以检验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的效果。
普华永道西南区业务主管徐闻介绍,评估专业团队包括参与过上海自贸区运行评估的上海团队、了解成都当地情况的成都政府服务团队以及普华永道全球行业专家团队。评估所采用的模型与普华永道评估上海自贸区运行所采用的模型相一致,该模型在评估上海自贸区的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徐闻表示,通过评估,我们发现,成都市的改革成效明显,受到绝大多数受访企业的高度赞赏。改革使得在蓉投资企业广泛受益,成都市不仅积极推进国务院要求在全国推广的改革事项,还大胆创新,根据成都当地的实际情况,先行先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过,徐闻也表示,目前的复制推广工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取得更好、更全面的改革成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成为内陆自贸区,这样一来,可以针对成都的情况出台更贴近企业需求的改革措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