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社科院:要让脱贫人口过上体面的小康生活

一财网 2016-03-15 23:30:00

责编:谢涓

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有效工作日不足,没有充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分工。政府理当主导让五六千万贫困人口脱贫,但是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还是需要让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更加市场化。

记者邵海鹏实习生唐乐融发自北京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扶贫攻坚战的第一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此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减少了1亿人。

在这场政府强力推动下的扶贫攻坚战中,日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部分农村人口未能脱贫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分工。政府理当主导帮助最后五六千万贫困人口脱贫,但是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还是需要让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更加市场化。

农民贫困的根源

在党国英看来,虽然贫困是由一连串的因素造成的,但是多年来贫困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民的隐性失业,就是农民的有效工作日不多。“他们自给自足,没有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分工,这导致农民的劳动效率很低。”同时这也跟当地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关。

党国英举例说,农民务农,平均每户约10亩地,按照正常标准来计算,四五十个工作日就足够了。相对于城市工作三百多个工作日(考虑加班等因素),显然收入没有优势。若是农民兼业外出务工,在工种转化时,劳动时间的损失比较大。当他们参与社会分工,跟市场结合成为专业性的产业工人,每年的有效工作日就会延长,收入自然会提高。这时,农民已经不再是农民。

他认为,如果在贫困地区,各种要素市场化以后,会很好地解决贫困问题。

以劳动力要素为例,在充分的市场条件下,贫困人口只要有就业能力,在家乡不能充分就业时,就会主动做其他选择,比如转移到城市中就业。农民的流动最终会形成一个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点。

那么,这种转移是否存在门槛呢?

党国英认为,转移肯定是比不转移要好。最主要的门槛不是就业难,而是农村土地制度不合理。现行制度不利于耕地流转,影响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土地制度还不允许农民的宅基地进入市场交易,限制了宅基地实现其市场价值,其他所谓的教育资源短缺、社保体制不顺等问题,均不是最主要的。

具体来说,在农村,宅基地是一户一宅,相对于城市居民所居住的楼房来说,土地的价值相对要高许多。在竞争充分的市场条件下,农村住房的价格应该比城市的单元楼房价格要高。只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情况正好相反。

脱贫后要考虑3亿人的“体面”

在中国,最新的扶贫标准是2011年设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每年还将根据物价指数、生活指数等动态调整。相较于此前的标准1196元,增幅为92%。

贫困线的提升,意味着减贫任务的增加。这直接导致当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

国家统计局上月底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一年的7017万减少到5575万,减少1442万人(比上年多减2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

刘永富在去年10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讲到,2014年贫困标准上升至28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

党国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甘肃调研时,他做过估算,现行2800元的贫困标准线,其实只是满足了中国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准。即使每人每天8元,能够保证吃饱,大体上还有营养保证。但是如果翻番的话,就能够让他们过上更体面一些的生活,因为他们还需要有一些其他消费。

他说,这是按照恩格尔系数不高于50%来估算的。按照16元的标准,每月每人差不多应该有500元,一年就是6000元。要是这样的话,在甘肃农村,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就达到24000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讲是比较可观的。当然在其他发达地区,要求就更高一些。在他看来,“这是脱贫以后达到小康的标准”。

党国英表示,按照他的理解,目前官方的标准解决的是绝对贫困的状态,按照不超过50%的恩格尔系数来扶贫的话,达到的是小康标准。换句话说,面对五六千万的贫困人口,要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不过,要达到有意义的小康标准,让人们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么这部分群体无疑数量更大,大约有3个亿。

那么,是否应该在2020年之后再去提高扶贫标准呢?

他认为,从政策的稳定性来讲,不建议现在就提高扶贫标准,而是考虑物价指数、生活指数进行动态调整。只是需要认识到,这两个标准的存在。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基础之上,还要有比现行脱贫标准更高的小康标准。

党国英认为,要实现摆脱绝对贫困状态的脱贫,财政兜底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要实现“3个亿”这一更高层面上的小康状态下的脱贫,就一定要做到改革脱贫、发展脱贫。如何改革?还是要讲市场化,特别是要素的市场化;如何发展?就是要通过城市化,让贫困人口逐步进入社会分工体系,在农村要搞规模经营,走专业化的道路。

要用更市场化的方式来脱贫

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使得目前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必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为此,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并且还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党国英认为,脱贫工作政府当然不能缺位,主要是因为五六千万的绝对贫困群体,要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公共性的问题。政府理应发挥这样的主导作用。而且,国家有条件提前完成现行脱贫目标。

不过,要想让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还是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党国英提到,贫困地区不论如何扶贫,都需要规模化,才能实现脱贫。以前在河南一个地方调研的时候,他发现当地有农户种苹果,但是卖苹果要花掉其70%的时间。随着当地农民普遍种植苹果,形成规模以后,收购商就主动上门了,这样卖苹果就变方便了。

这就涉及精准扶贫。中央明确要求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党国英表示,除了精准识别外,还要注意扶贫资金要花得有效率。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村庄有10户人家,只有1户贫穷,那其余9户也不会特别富裕。如果不提高这9户的水平,那么这1户即使提高,也只是会跟他们一样,仍然无法实现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活动要具有集约性,农户经营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将扶贫当成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提高市场化、专业化的程度,就可以改善整个社区共同体的生活状态,说白了,就是“水涨船高”。

对于外界有声音称,扶贫缺乏第三方评估,党国英认为,所有的公共政策其实都涉及评估问题。这个钱应该由政府来投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阅读

90后农村敬老院院长:带老人拍短视频,苦恼招不到年轻人

在格西王姆看来,养老护理人员是老人们看世界的一扇窗户,年轻人学东西干活快,更重要的是能带给老人更多新鲜的东西。

03-21 22:08

农村养老:亟待补上的短板

人社部明确,2024年社会保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02-26 22:26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丨微研报

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农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粮食安全。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文件对耕地重要性再强调,农业基建有望受益,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02-07 11:27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新华社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02-05 12:34

全国城镇实际薪资年均增长8.5%,教育回报率呈递减趋势

从城镇实际薪资增长率来看,北京(9.67%)、上海(9.47%)、内蒙古(8.50%)、山东(8.49%)、重庆(8.44%)位列前五;全国有17个省份增速超过8%。

从数字看发展
01-04 21:0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