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观点】张春解析中国的汇率决策选择

一财网 2016-03-21 16:00:00

责编:于舰

张春认为,人民币不宜一次性大幅度贬值,并放弃盯住美元,参照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交替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

近期,在美联储的鸽派言论影响下,美元指数持续下挫,这也给予人民币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喘息之机。针对“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这一话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近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张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下降并不完全意味着中国财富损失,多数是从“藏汇于国家”向“藏汇于民”的转变,我们一直呼吁要“藏汇于民”,因为海外资产配置少更容易出现恐慌性购汇,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高达20%。今后,人民币必须放弃盯住美元,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对一个大国而言更为关键的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但短期内的一次性大幅贬值并不可取。

人民币不宜一次性大幅度贬值

人民币多年来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这一趋势随着“811汇改”和美联储步入加息通道而扭转。

也有学者指出,政府必须在保存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之间做出选择,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应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然而,张春认为,在居民、企业有一定数量的外币配置之前, 不宜采用一次性大幅度贬值的方法来达到“均衡汇率” ,这也是为了防止大幅度贬值预期的形成。

有分析称,日本国际投资净头寸占M2之比为41%,中国则只有8.3%(截至2014年); 此外,中国居民的外部资产比例较日本小得多,因此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冲击远高于日元大幅贬值的冲击。

此外,张春认为对外部效应的考量也不可或缺。“由于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人民币大幅度的贬值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反过来负面地影响中国经济。”

他指出,
今年年初由于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和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引起的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有史以来最差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想通过汇率贬值达到的效果,通过一次性大幅度贬值其实是达不到的。

此外他也表示,“谁也不知道市场均衡汇率在哪里,需要在动态中寻求平衡,而且还有可能有多重均衡汇率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以及改革和转型的不确定性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

放弃盯住美元 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

既然人民币不宜一次性大幅贬值,未来人民币汇改应该如何推进?又该如何化解“三元悖论”?

首先,张春建议人民币汇率必须放弃盯住美元,参照一篮子货币和市场供求。此前,央行推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即参考一篮子货币而非盯住美元。

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一国金融体制在以下三项中只能选二: 货币政策调控的自主权(独立性) ,汇率稳定,资本跨境自由流动 ,三者不可兼得。

张春分析称,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而中国香港的选择是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这是由于中国香港经济多数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关,汇率稳定非常重要,因此也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率和美元保持一致,由美联储决定。

他指出,中国迄今为止基本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跨境资本自由流动不太重要。而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正在提高。”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企业国际化和居民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不断增强,资本账户开放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需要。过去这几年的经验也证明,在经常项目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管制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他表示,有国际经济学家也觉得目前跨境资本流动是很难控制的,所以实际上的选择是“二元悖论”(Rey 2015) 。

针对几年前被热议的金融改革顺序,张春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要渐进交替,成熟一项开放一项。

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再是绝对概念

近期,美元的确扭转了此前的强势格局。美联储鸽派声明引爆美元跌势,美元指数过去两日贬值 1.1%,创 2009 年以来最大跌幅,主要非美货币创出数月新高。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暴涨5%突破40美元大关,亚系货币和商品货币也全面攀升。

这在张春看来,体现出尽管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于大国而言不可放弃,但在这个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不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例如,当各界在讨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的同时,必然也会谈及其“溢回效应”(spill-back effect)——例如强美元已经打击了美国出口、对美国通胀造成了下行压力,可见“我的美元,你的问题”似乎已经站不住脚了。

张春指出,美联储以前从来不考虑它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但去年12月美国加息的政策溢出到中国后又反而溢回到美国了(美国今年初的股市大跌主要受中国的影响) ,现在美联储很可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溢回效应”,放慢其加息速度 ,今后跨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也符合自身利益,一定会增加。中美央行官员近期汇聚上海和杭州,的确突出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激增的当下,或许一定的“政策协调”在所难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阅读

推动创新数字消费:解析《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充分发挥数字消费释潜力、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作用。《通知》从供给、消费、载体、业态4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加快促进数字消费领域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推动数字消费规模稳步增长。

04-17 02:37

余向荣:重新检视对中国增长的周期观点

对中国经济中期增长前景没有必要过分悲观,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04-09 11:32

擘画数字未来,深化数据改革——“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解析与展望

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正迈向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未来。这一转变,旨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4月1日至2日,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这不仅是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数字中国建设未来蓝图的深度探讨。

04-08 03:36

汪毅:汇率之惑:稳汇率和降息一定是矛盾的吗?

此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外部事件产生的冲击。3月中旬以来,伴随美国2月份通胀数据强于预期,叠加日本宣布退出YCC且基准利率由-0.1%上调至0-0.1%、瑞士意外降息,美元指数强势拉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3月22日一度跌破7.2,但是此轮贬值并非是人民币单边贬值,日元、泰铢等亚洲货币在3月以来也在面临贬值压力,同时我们发现,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非是同向的,2024年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波动率一直处于一个极低的位置,这次外部冲击在客观上促使人民币汇率恢复了一定的弹性。 汇率有一定贬值空间,但属于区间性质而非趋势性质。此轮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中,我们发现,USDCNY、USDCNH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贬值幅度差异是比较大的,这也造成了人民币的在岸价和离岸价、中间价和离岸价价差绝对值均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值,政府可以通过干预中间价,以中间价作为“锚”调控人民币汇率, 此次从价差的角度来看,此轮贬值可能会对中间价造成一定压力,汇率尚有一定的贬值空间。从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角度来说,我们既需要币值有一定合理的波动性来维系流动性,又需要币值相对稳定,因此政策上“稳汇率”基调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现在的汇率的波动率重新回归合理区间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积极影响,另外一方面,政策端也一直在防范一致性的贬值预期形成,从2023年第三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就可以看出,政府的调控力度一直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一旦触碰到7.3的位置,汇率便开始快速回升。 “稳汇率”和降息并不矛盾,重点在于合理运用政策工具。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大多是通过调降LPR实现提振经济的作用,对于MLF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LPR(5年)属于贷款人长期贷款的资金成本,而MLF属于银行间的借贷成本,从作用上来说LPR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大,后续出于提振国内经济的需求,LPR仍有调降空间,且LPR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较弱,政策工具的多样性可能会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03-29 02:46

俄军对乌克兰决策中心进行了集群打击

俄国防部26日说,俄军对乌克兰决策中心进行了集群打击。

03-26 19:0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