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发扬清明传统助推社会清明

第一财经APP 2016-04-05 07:13:00

责编:吴苏宁

清明,乃中华民族传统的“时年八节”之一,2008年成为法定节假日后,清明节不但寄托了家国情怀,与经济生活的关联也越来越大。

清明,乃中华民族传统的“时年八节”之一,历来颇受重视。2008年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之后,清明节不但寄托了慎终追远的家国情怀,与经济生活的关联也越来越大。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祭祖。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为56.2%,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个数字仅2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城市常住人口祖居或出生之地在乡村,集中式的回乡祭祖首先给交通带来了压力。今年清明假期,沪宁高速就不幸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当天雨天路滑和雾气导致能见度不佳等客观原因,但道路管理和民众的安全驾驶意识较低,责任亦不小。首先,在清明假期人流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须启动应急措施,今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又出现大雨大雾天气,更需严阵以待。而作为驾驶出行者,在恶劣天气下尤需提高安全驾驶意识,诸如正确使用“灯光语言”、控制车距、不占用应急车道。事实上,这些行为要求历来为交管部门所强调,且施以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但每逢车流量较大时,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出现,且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

与此同时,清明期间因不文明祭扫引发的火灾险情,一直饱受诟病。以2015年为例,公安部消防局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国共发生火灾2975起。今年在林业部门加强预警和严格管控的前提下,火灾险情亦有发生。

引发这些火灾的原因,主要是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等清明祭扫行为。倘若禁止这种延续多年的习俗,似乎也有悖情理。因此,在相关部门引导和控制焚烧数量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应该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让火燃烧在受控区域,且确保火灭后再离开。这样的祭祀,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生态文明的呵护。

《礼记·祭统》有云:“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当今社会,先人坟墓与自身所居之地往往相距甚远,因此,可移风易俗,倡导“心祭”,即保留清明追思先人的传统,通过网络祭奠、闭目深思、文字寄托哀思等方式,追思逝去的先祖和亲人。毕竟,只要追思逝者的情感内核还在,保持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清明祭祀表现形式大可向更适合当下社会生活的方向转变。

此外,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水平未能与之匹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近期发生的“疫苗事件”即是一例。这些问题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即经济快速增长下大众文化水平没有跟上,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仅仅指教育,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内核。而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主要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若能加以发扬与传承,对于大众文化提升大有裨益。

何谓清明?《岁时百问》解释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同时,清明节对于先人的追思和对于民族过往历史的思索,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当下生活的不易,以及对过往和未来的敬畏。而清明传统中包含的信仰、感恩、反思、博爱、敬畏、自然等文化特质,正是当下社会所缺失的,清明节频发的交通事故与火灾险情,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传统的发扬不够。

李克强总理曾经不止一次提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清明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若能在现代社会将清明传统予以发扬,必将有助于社会清明。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