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丨经济数据回暖 打破中国经济“硬着陆”流言

第一财经APP 2016-04-12 08:14:00

责编:SXS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预期再次变强、新兴经济体普遍遭遇重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企稳无疑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

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披露,中国经济回暖迹象逐步显现。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月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月持平,温和通胀正是各方愿意看到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4.3%,既结束了连续两年多环比负增长,且同比降幅连续收窄,同样透露出积极信号。

正面信息近期一直在传递。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1至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其中2月份增速达到4%,较去年全年的0.5%回升明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终结了此前七连跌态势,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局面;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重回荣枯线之上。

向好的数据接踵而至,不仅击碎了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甚至崩溃的流言,对于近期穆迪、标普等境外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中国评级,也是胜于雄辩的回应。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提振了民众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在当前美联储加息预期再次变强、新兴经济体普遍遭遇重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企稳无疑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中国领导人就提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李克强总理曾就中国经济面临的局势有过阐述:其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多;其二,中国经济的基数已经很大,在10万亿美元总量的基数上稳定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实质上,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逆市企稳,有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但更为重要的,乃得益于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措施产生了效果。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包括“三大战略”、“六大消费工程”、“PPP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政策。今年年初以来,发改委又批复了多个建设项目,央行、财政部也纷纷出台文件落实稳增长,尤其是2月连续出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成为了投资增速大幅改善的重要推手。

然而,在经济企稳背后,仍旧存在不稳定因素,如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整体库存较高以及企业债务风险等问题。因此,当短期经济已经企稳,更应该把目光聚焦在长期如何持续,以及中国经济长期的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如何持续进行上。换言之,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

答案无疑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新经济”概念首次被提及,新经济需要新引擎,即在传统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出口效用逐渐式微之际,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来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因此,在当前经济企稳迹象逐步显现之际,适时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新经济的新引擎早日壮大,方可令中国经济获得长期向好的底气。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