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于教育改革,看看北大和清华校长对总理说什么了

知识分子公众号 2016-04-16 11:14:00

责编:尹磊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改革的关键需要厘清政府、社会公众和大学的基本利益诉求。

2016年4月15日,总理李克强在一天当中分别访问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当日下午,李克强还出席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和清华校长邱勇分别讲话。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改革的关键需要厘清政府、社会公众和大学的基本利益诉求。大学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场所,必须要有独立、兼容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实现政府和公众的要求。他呼吁明确各方职责,释放大学潜力。清华校长邱勇在发言中主要总结了清华在教学、科研以及学校人事管理方面的成绩,称清华已经全面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并制定了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从今年开始将建设若干直属学校的实体性交叉科研平台,努力破除阻碍交叉的体制机制障碍。

我们将林建华校长和邱勇校长的发言收录如下。

李克强与北大校长林建华(后排左一)和北大学子们

以下为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讲话稿:

《以问题为导向,探寻教育规律》

尊敬的李克强总理,各位领导,教育界同仁:

欢迎总理到北大视察工作!

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北大取得了不少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刚才总理视察了学校的工作情况,成绩不多介绍,下面我重点汇报北大发展的思考和想法。

一、面向未来的教育

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取决于创新能力,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教育的目的是启迪智慧。但未来教育不仅要“启而求真”、“立德树人”,还必须“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发现、创新、创造和改变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人类进步。

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这必须改变。教育改革有两方面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只懂标准答案,要学会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批判精神。但这还不够,我们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坐而论道,还要能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务,发现新的机遇,去创新去创造。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教育模式,而要根据中国实际,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发展之路。

北大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启迪学生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义。要通过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鉴赏和理解、对近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变化的思考和体悟,使学生真正能够“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以天下为己任,树立中国自信,担当世界责任。北大专业教育要更加突出“以学生成长为本”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单纯以院系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北大的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究未知、探索未来、启迪智慧的旅程。

总理曾多次强调把创新创业融入到大学教育中。我们相信,这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模式,将会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不仅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和发掘自身潜力,还会给予学生探索未来的专业起点,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新、去创业、去造福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破解发展瓶颈

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教育改革必须遵循规律。

从学校层面看,大学是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的学术机构,学校、院系、教师三方的利益诉求有共性,也有差异。对学校而言,人才培养决定长远声誉,是最核心的使命;对院系来讲,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声誉是第一位的;从教师角度看,个人学术发展是第一位的。大学的综合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源调配机制,把院系的生存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院系把人才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热情,使他们更加用心教学和学术,更加用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厘清政府、社会公众和大学的基本利益诉求,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政府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和人才支撑;社会公众要求教育公平,要求高质量的教育;大学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场所,必须要有独立、兼容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实现政府和公众的要求。因此,应当明确各方职责,释放大学潜力,实现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作为“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将按教育规律和北大实际,推进人才培养、人事体系、大学治理、科研管理和资源配置五个方面的综合改革,为北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尊敬的克强总理,再有两年,北大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我们一定抓住机遇,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双一流”计划、北京市高精尖中心计划的支持下,把北大建设好,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多贡献,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

李克强与清华大校长邱勇(右一)和清华学子们

以下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发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4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率先启动综合改革。学校把最难的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2016年1月15日完成了所有单位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制定,3月10日38个院系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启动。学校通过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来带动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及其它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清华大学在本科招生中坚持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为重要导向,通过落实自强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措施向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倾斜。清华于2011年就推出了单独面向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2015年,清华大学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贫困专项录取的学生已超过招生总数的10%。我们认为这是清华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促进教育公平的主动选择。

在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突出育人导向,要求教研系列教师至少40%的工作量用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等学生培养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教研系列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执导博士生,大幅提高青年教师入职时的科研启动经费,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在2014年启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将百分制改为相对等级制;创立了跨院系交叉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启动本科生培养方案重构工作,增加培养方案的柔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领域。为了推进学科交叉,我们成立了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从今年开始还将建设若干直属学校的实体性交叉科研平台,努力破除阻碍交叉的体制机制障碍。

全球开放、跨界合作是集聚创新资源、取得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2015年,我们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在西雅图建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在美办学实体——全球创新学院,并携手四川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共同展开“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的“2+2”科研合作。

要做到总理所要求的前瞻部署,不仅要有科学的眼光,更要有长期执着的坚守。清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进行前瞻性探索,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经历实验堆和工程商业示范堆的建设,解决了自主建造反应堆核燃料元件主氦风机、反应堆压力容器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目前正在建设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站,是当前最先进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使我国占据了世界核能科技的制高点。上周4月7日,清华正式启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超前部署一批面向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

今天上午,总理到清华大学视察并与师生交流座谈,对清华师生给予极大鼓舞。请总理放心,我们会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在2020年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