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数读财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乐颂》三观崩坏?阶层固化根本就是残酷现实

DT财经 2016-05-09 18:09:00

责编:盛倩倩

还未播完的《欢乐颂》正在被猛批,编剧为主角们安排的人生:阶级差别不可逾越。群众们不服,可事实是,数据也支持编剧这种论调,阶层壁垒越来越难打破!

评分一路走低,还未播完的《欢乐颂》正在被猛批三观不正。编剧为主角们安排了这样的人生:阶级差别不可逾越,输在起跑线的底层群众,资质确实不行,再怎么奋斗也只能面对不美好的人生,而白富美们怎么过都是人生赢家。人设足够写实,屏幕前的姑娘们,看主角们把日子过到崩坏,憋了好多气。群众们不服,花朵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难道不是奋斗就能改变命运?可事实是,数据也支持编剧这种论调,阶层壁垒越来越难打破!

别人的美国梦,我们的《欢乐颂》

来自不同阶层的女孩子们被《欢乐颂》编剧凑到一个生活平面,草草构成一个小社会,观众们已经备好瓜子准备看5个姑娘如何一路打怪晋升,不同阶层相亲相爱乘着友谊的小船共同进步,最终走向共赢完美大结局。

看了一半才发现不对劲,剧情走势根本不是说好的样子。

来自更高阶层的姑娘就一路顺心事事如意眼见要迎来完美结局,起步低的姑娘们却不那么争气,要么愚笨懦弱能力不足,要么被原生家庭拖到人见人嫌,一眼望去这些姑娘都只能平庸乃至悲惨地过完这一生。

听着《蜗牛》长大,相信“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的年轻观众开始批评编剧三观不正。

可是,电视机前,怀着蜗牛梦的各位,不得不喝下这碗毒鸡汤。

尽管以几位主角的阶层差异与冲突,在电视上被戏剧性放大,但下面这些数据,支持这部剧看似跑偏的“三观”:

社会阶级分化的确存在,阶层固化也越来越严重——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如此。

大洋彼岸也有过一个众多平民只要奋斗就可以成功的美国梦,《阿甘正传》完美诠释了美国梦——只要不停向前奔跑,就会成功。

可是美国也有了一部几番被搬上银幕的著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纵然靠着灰色生意的逆袭完成了财富积累,也并不能进入他心仪女孩所在的上流社会。

真相是:我们很难爬出父辈的天

下面这个描绘代际流动的坐标系被命名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主题跟同名小说一致,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尔斯·克拉克提出。

在图中,坐标越靠右意味着社会收入分配更不平等,而越靠上意味着阶层更加固化。

单从这张图来看,中国人民比美国人民更难以跳脱出父辈的阶层——樊胜美奋斗多年成为业务骨干月薪上万,依旧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的拖累,生活捉襟见肘,这样的现实让她认命:“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这张负能量坐标图告诉你,真实世界会发生的大概率事件是:

辛辛苦苦奋斗了几十年,看到的天也没啥变化。这倒也符合中国传统认知,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

5个姑娘的阶级差别,是什么时候被拉开?

上文提到,姑娘们的差别很大程度上由其父辈决定,那么上一代的的阶层差别是怎样形成的?

阶层之间的差异,主要还是掌握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不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表示,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最终还是经济资本。

DT君简单粗暴地用“钱”来考察一下这个问题:来看看中国家庭收入结构的演变。

感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从1985年至1995年,大家收入差别并不大,非常平等地一起穷着。

但在那之后,群众们的收入分化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人冲过温饱线,并且向上冲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应该就是那群先富起来的人。

DT君也欣喜地看到,低收入人群数量在进入21世纪后便逐渐减少,中产部分实力越来越壮。

这意味着,那十年间的中国,从下到上的渠道格外通畅,大路宽广任君走。

联想下时代背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跟世界大市场连接起来。这十年可以说是黄金十年,经济飞速增长,GDP增速轻松就上两位数,遍地都是机会,不管是通过高考终于走出山门肚里有货的大学生,还是脑袋灵活找门路的普通劳动人民,都行动起来积极为祖国经济建设做贡献,越来越多的底层群众脱贫致富。

不过,经历了这段时间冲刺,广大低收入群众和一小撮富裕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也冲过了过警戒线,中国的收入分配已经非常不平等了。

“新常态”下,樊姐们的投胎已经决定了人生

观众或许还要说,《欢乐颂》是编剧构造出来的个人形象,跳不出阶层局限的盖茨比是美国现象,我们又怎么知道在高度发展的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樊胜美、邱莹莹、关关们不能通过艰苦奋斗一跃进入社会更高层级?

DT君提取了瑞士信贷近几年全球财富报告,看到自2011年往后,财富值在1万美元以下的低净值人群数量反而逐年略有增加,而拥有财富在1万至10万美元的中等净值人群,逐年减少了一些。

不过,从中产晋升百万富翁的数量略有增加,但是跟庞大的基数相比,也是比例极低。

不乐观地总结一下:中国这几年的财富分布已经比较稳定,“阶层固化”这种词语从发达国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基本上是“拼爹”的代名词。“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种论调,也能获得相当多共鸣。

DT君觉得这并不完全是坏事,阶层稳定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嘛。

父母的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教育资本、社会资本等途径反映到子女的收入水平当中,这也表明了社会的体系还挺完善,资源换取都比较公平。

只是屁股决定脑袋,对于父辈财富处在较低阶层的樊姐们来说,这个结构的社会看起来十分不美好。

你能接受的教育,可能也是在拼爹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一轮大规模阶级提升中,受过高等教育成为向上冲的一大利器,一个个读书改变命运的案例活生生在大家身边出现,这直接导致不少人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能变个天地。

很遗憾,时至今日,过去大多数人视之为命运转折点的高考,魔力恐怕并没有那么大。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在中国境况因素对教育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在各个地区、各出生年份队列中,一系列事先确定的、与个人品德和努力无关的境遇对教育获得有明显的影响。

如父母的受教育年限越长、父母的党员身份、非农户口都对个人的受教育年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古代也这么回事……DT君在一篇《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科举的实际选才范围》的论文上看到:唐代有家世资料的74名状元中,出身官僚家庭的69人,占92%,而且其中家世较显赫者就有59人,占79.73%。出身相对“寒素”者仅5人,占8%。

也就是说,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

还有研究专门统计了1952年-1999年北京大学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几十年来占据大比例的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比例逐年上升。

这一研究的统计数据还显示,1949农民子女数在精英大学的增长非常迅速,但恢复高考后,农民子女的比例有所下降。

北大农民子女比例在80年代维持在15%-20%之间,90年代基本维持在10%以上。

事实就是,农民子女进入精英大学接受教育的比例,一直都不高。

一个典型的反差案例是,这部剧里最为光鲜的高智商华尔街精英安迪,如果不是幸运地在五岁被人领养到了美国,恐怕还是在一个X线小城黛山挣扎。

在这个问题上,国外的月亮也是不圆的

阶级固化的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老问题了。

英国一位导演从1964年开始拍摄系列纪录片《人生七年》,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岁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回访一次。

40多年拍下来,富人的孩子基本上一直没有偏离精英“传送带”,从富人区中小学到牛津剑桥,再进入律师媒体之类精英行业;而底层的孩子,从来没有、似乎也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命运。

当然也有例外,其中一个被追踪孩子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与他的合作者从1965年开始对大约一万名法国中学生会考中的优等生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 优胜者群体属于最优越阶层( 61%属于富裕阶层)。

2006年,日本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升学率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呈现较大差距。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的大学升学率达61%,而家庭年收入低于400万日元的升学率为34% 。

如何改变命运?樊胜美要“掐尖”的思路并没有错

美国经济史学家G·克拉克教授在《子孙照样发达》一书中,通过追踪数百年来姓氏在社会的综合地位的起落提出,跨(多)代的社会粘滞性是异乎寻常的高,上层人士以及下层的人要“回归到”社会的平均水准相当艰难,常常绵恒数代、十数代而不可得,不论在怎样的社会氛围、文化条件和体制安排下,都是如此。

这一研究结果,跟“三代也造就不了一个贵族”这句老话十分相称,令想要努力奋斗成为富一代他爸的DT君有些失落。

尽管如此,各位也不能放弃努力,虽然客观条件限制,导致上升的通道十分狭窄,但是下降的大路却是一直都很通畅的。虽然你努力也很难冲上去,但是不努力就很可能再下一档呀。

如果你对于阶层上升有着非一般的渴望,克拉克教授提出的贴心建议可供参考:若想孩子成功,替你自己找个好配偶。

而且,还需要考察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更上代人是否也成功。从长计议,才能确实把握他们的成功是否有坚实的根基。

看到这里,你就可以明白,樊胜美为什么在嫁人一项上如此执着。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