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数据印证“权威人士”观点:4月CPI平涨 物价风险仍在可控范围

第一财经 2016-05-10 19:08:00

责编:秦新安

正如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中所强调的,当前“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4月的物价数据显示,CPI所显示的通胀风险仍然是平稳可控,而PPI所显示的生产端通缩风险继续得到缓解,整体物价呈现平稳状况。

正如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中所强调的,当前“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

消费端鲜菜涨价缓解、猪肉价仍高位徘徊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的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2.3%;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下降3.4%。

其中,随着天气回暖产出提升,蔬菜价格的如期回落让年初以来食品价格推升的通胀风险已经有所缓解。

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看来,CPI环比下滑主要是受受鲜菜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4月份正值春夏之交,气候适宜,应季鲜菜大量上市,品种丰富,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2.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3个百分点。

高盛高华的经济学家宋宇进一步计算称,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幅持平于3月份的1.5%,4月份核心CPI环比折年增幅为1.8%。整体的消费物价基本符合预期。这也意味着当前物价仍然稳定。

不过,就同比指标来看,同一年前相比,中国今年4月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3.5%,鲜菜的同比涨幅达22.6%。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表示,经历了连续数月的上涨之后,猪肉和蔬菜的绝对价格仍然较高,对整体的物价水平仍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加强对短期变动的预警检测。

特别在居民关注的猪肉价格上,影响价格涨跌的双方向因素近期已经有了新变动。

在推动涨价的因素上,当前猪粮比已经创历史新高,处于红色预警过高盈利区。来自搜猪网的检测显示,2016年第19周(5月2日-5月8日),全国瘦肉型猪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连续6周在千元以上,即将全面突破1200元大关,继续创历史新高。养殖户仍有惜售情绪,短期内给屠宰企业收购带来了影响,也给短期内的猪肉价格高位维持提供了支撑。

在带动降价的因素上,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行动补充猪肉供给来稳定物价。北京地区从5月5日开始至7月4日,以降价销售的形式连续投放两个月、总量3050吨的储备猪肉。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预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可能会带动随后有更多的地级市效仿北京的方式投放储备肉,保民生、保菜篮子。高位震荡仍是猪市的基本基调,需要理性、冷静、平常心看待猪市涨跌。

在消费物价之外,外界也关心生产端的PPI所出现的降幅收窄的状况。

分析收窄的原因,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PPI环比上涨,同比降幅超预期收窄至-3.4%。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对此功不可没,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等行业改善明显。

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基调

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对物价仍起到明显支撑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也关注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

按照权威人士强调的观点,要“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全面、准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权威人士还强调,“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顾潇啸认为,此前央行称物价绝对水平较高,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房价的较快上涨等都会强化通胀预期,且1季度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利率下行趋势受阻,预计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将继续趋于稳健。

申万宏源10日发布的报告称,目前物价上涨温和,核心通胀保持稳定。剩余产能的存在制约物价持续大幅上行,不会出现暴涨。若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则PPI更有可能是波动中跌幅收窄。在增长和物价双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再采取新的措施之前仍处于观察期。申万宏源维持大周期底部盘整、小周期向上脉冲3-6个月的观点不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