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政策密集助推分级诊疗,谁的市场机遇最大?

第一财经 2016-06-22 19:28:00

责编:陈姗姗

首诊的慢性病病人去了社区,未来的分级诊疗,社区就是第一站。而对于在大医院已经诊断治疗的患者,他们会需要到社区做后期的改善、保健、跟进的治疗。

作为“十三五”规划中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地区之一,青岛将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计划。青岛市卫计委主任杨锡祥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与其他试点城市一样,青岛市的这次改革最重要任务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而在两周之前,国家层面曾密集出台相关措施,意欲通过医疗大数据以及家庭医生的政策双推动来加速分级诊疗的落地:6月6日,包括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在内的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的目标。两天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并提出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

从家庭医生到医疗大数据,以及即将实行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新的政策在瓦解盘根错节的体制“硬骨头”的同时,会给哪些医疗子行业带来发展契机?

信息系统供应商的蛋糕

数据不通,从社区到三甲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就无法合理分配,在包括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人员的眼中,医疗信息化能否打通成功成为了此次分级诊疗改革的关键。

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目前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内医疗行业每年投入IT的规模约占卫生机构支出的0.8%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3%~5%的水平。

“一个医院要想信息化做得成功,必须要院长亲自带头才行,否则步步难推进。”在提及医院信息系统普及化的难易程度时,山东省级医院的一位信息科人员说。

企业闻风先行,可以看到的是,包括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创业软件等上市公司都已经开抢这一业务的份额。

在青岛案例中,作为此次改革的承载者之一,在青岛拥有2所三甲医院、3所专科医院,27所基层医疗机构的青岛市立医院集团成了摸索改革的先行者。在青岛,市立医院集团每年的门诊量约为200万次,承载了青岛市诊疗量的四分之一。

由于市立医院集团拥有了从三甲到基层的各级医疗机构,如果试行集团内的“分级”可以成功,那么这样的模式就有可能在全市、甚至全国来进行复制。

“我们的第一步是打造所有机构可以公用的平台。按照青岛卫计委的规划,我们先是与青岛银行合作,率先实现了诊疗一卡通和全市区域诊疗平台的对接。然后再打造智能化的云平台,将结构化电子病例全面上线,这样各医疗机构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医疗中心诊疗信息也可以协同与共享。”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总院长宣世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承接此次云平台项目的是隶属于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菩提医疗集团,作为青岛的“本土企业”,在医院资源和政府沟通上,相比较其他的机构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

“主要是通过电子档案和电子病例的云端共享记录打破院间的信息壁垒,分级诊疗就有了绿色通道。”菩提医疗集团董事长付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全国范围内,承接某一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或多或少与企业的“本土渊源”相关,由此带来的难题是,未来这些数据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打通,解决医疗数据信息孤岛的问题?

在市立医院集团的尝试中,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专门设立了一个HIP集成平台。在这一平台下,不管医院内部有多少系统,都可以用HIP连接,以此消除医院内的信息“孤岛”,让医院内部的信息完整起来、流动起来。

 “一个医院正常的运作需要电子病例,又需要影像、病例、供应链等各个系统。而中国最大的供应商占有市场份额不到10%,是非常分散的。医生想运用这些数据和信息,要打开不同的系统很不方便。由于大量的信息‘孤岛’存在,医院的管理者难以对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所以我们通过HIP不仅可以打通我们服务的医院内的信息,未来与外界医院的信息也可以链接。”付钢表示。

数据打同,市场也就随之打开。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总裁王昕表示,在未来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将成为医疗信息化细分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上市公司代表包括卫宁健康、用友软件等。与此同时,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也将步入快速通道。医用医学影像(PACS)系统在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由于存量巨大,也会在短期内得到高速发展,包括卫宁软件、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制药企业掘金家庭医生

通过医院信息建设对患者进行分层,继而将慢病患者、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大病、疑难杂症交给三级医院,这是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最核心诉求之一,在窥探包括移动医疗、制药企业的布局时不难发现, 把握未来定位为“家庭医生”的社区入口,已成企业规划的关键。

自去年以来,包括赛诺菲、阿斯利康在内的巨头制药企业纷纷宣布牵手本土的移动医疗企业,其最终目的是获取绑定其中的基层医生资源,进而获取布局基层慢病市场的主动权。

这一战略规划救活了曾经难以变现的移动医疗企业,众所周知,由于三甲资源难以撼动,移动医疗企业曾经因为只能在基层医院徘徊而备受诟病,但如今,这一资源却反倒让他们成为了香饽饽。

但在基层医疗资源方面,真正的需求方——制药企业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只有你的患者能够信任这个医生,他才会真正选择在县域或者是基层医院进行首诊,并一直待下去。”赛诺菲中国制药运营总经理彭振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赛诺菲自五年前开始布局县域、城市社区的基层规划。根据他们的规划,到2020年赛诺菲的社区项目要覆盖全国的42个城市,8500个社区中心以及3万名基层医生。他们预计在四年后,这42个城市的慢性病病人数量将达到2300万。

“2011年开始,我们在县域开始做基层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接下来另外一个新的重心,就是放在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慢病管理的水平,这将成为我们未来新的战略的重心之一。”他说。

之所以如此重视基层社区布局,与与之带来的巨大的慢病市场不无联系。根据赛诺菲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作为目前在慢病市场排名第一的跨国药企,中国区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接近18%。

“首诊的慢性病病人去了社区,未来的分级诊疗,社区就是第一站。而对于在大医院已经诊断治疗的患者,他们会需要到社区做后期的改善、保健、跟进的治疗。我们需要通过社区来发现这些病人。”彭振科说。

“在我国推进分级诊疗,改变医疗习惯,涉及人才、医保、法律、政策等多种政策引导与杠杆调节,需横向多部门协调,才能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王炜对此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