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成都打造“双创”新高地

第一财经 2016-06-23 21:45:00

责编:任绍敏

除了资金的扶持和平台的搭建,成都在创新创业方面更深层次地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简政放权、改革科技体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这不仅促进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也大大地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

徐一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手机大小的盒子打开,“这是一个无人机,市场售价只有1800多元。”他认为,这种口袋无人机产品未来将会迅速普及,而这款无人机搭载的就是通甲优博公司开发的无人机视觉模块。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公司在机器人视觉、无人机视觉、智慧城市与物联网、虚拟试穿戴与购物辅助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徐一丹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他是国防科技大学图像测量视觉博士,之前在军工企业工作,现在则开始出来创业。

目前,通甲优博开发的TopUav 无人机视觉模块和TopGlasses 虚拟眼镜试戴模块,市场占有率、技术含量和专利申请量均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与腾讯、Intel、高通、舜宇集团、零度智控建立了业务伙伴关系。

通甲优博在成都创新创业平台“菁蓉汇”评比中成为优胜企业,成为首个获得四川省商业银行无抵押贷款的初创公司,并获得国内外多家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徐一丹也获得首届十大“菁蓉创业之星”称号。

像徐一丹这样的创业者迅速在成都聚集。2015年以来,成都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线,通过搭建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打造双创引领区、双创集聚区、双创特色区三类载体,激活资源、集聚要素、强化保障、营造环境,使成都成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今日,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成都开幕,将以高端论坛、成果展览、要素交易、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首个全要素展示交易平台。

为什么去成都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其中包括1.1万户科技型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数均位居中西部首位。这些数据反映出成都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

徐一丹创业之初由5个博士组建成团队,除了他来自四川省泸州市,其他都是外地人。不过外地成员们从一开始对成都的不了解,到融入、喜爱成都,只用了半年时间,他们目前已计划在成都置业定居,长期发展。

通甲优博对外招聘广告语就是“一个月工资能在成都买一平方米的别墅”,这个广告语收到很好的效果。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都以其相对较低的房价和舒适的生活赢得了不少创业者的青睐。

通甲优博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演示新款口袋无人机

在高房价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工作的年轻人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走还是留?以深圳为例,今年5月,深圳新房成交均价55817元/平方米,深圳二手房价为55333元/平方米,而成都新房均价只有一万元。
生活成本便宜、生活相对舒适使得成都的流动性相比沿海城市要低很多。如果工作环境舒适,符合自己的要求,是很愿意长期待下去,这样也变相地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成都高校云集,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使得人才聚集。不仅如此,今年5月举行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圳行”显示,当天来招聘现场的人中,非四川籍的超过了一半。

政策上的促进措施也让创业者加速向成都汇集。精艺墙衣新型材料创始人钟庚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听说郫县的创业优惠政策,在这里办公免收3年房租,他和好友杨华山就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钟庚他们申请到4套房间,一套作为办公室,另外的作为样板展示。

免收房租可能是对初创企业最大的吸引力,这能为创业者节省不少成本。钟庚说,入驻园区之后,创业者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信息互通,甚至发现商机,找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配套上下游,比如他就在园区内找到了广告和美工。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为例,2015年该区共扶持企业2866家31018.17万元扶持资金,其中大孵化资金扶持1862家,支持金额15073.17万元,高层次人才企业419家,支持金额15029万元,补贴平台148万元,补贴585家企业768万元。

成都还着力打造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菁蓉汇在全社会营造了推动创新创业的大气场,更好地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想法的脑袋”结合起来。2015年共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超过160场,吸引了40多万创客参与,获得意向投资超100亿元。

徐一丹认为,“少不入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蓉漂蓉创”正当时,成都的城市形象、创业环境、整体竞争力会快速提升,包括通甲优博在内的企业也因此受益;高效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会让更多的鱼儿游到成都的源头活水里来,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通甲优博自身的良性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虽然说创业是市场行为,是个体的事情,但是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那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成都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过程中,首先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在规划、政策、资金保障、配套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好作用。

实际上,除了资金的扶持和平台的搭建,成都在创新创业方面更深层次地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简政放权、改革科技体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这不仅促进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也大大地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

成都系统推进“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税务登记网上自动赋码,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试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放宽企业名称注册登记条件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设立“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窗服务、自动赋码、网上查询”,办理证照平均时间从4~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

2014年9月1日,成都发出首张西部地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营业执照。随着“一窗式”受理以及放宽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成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改革叠加效应逐渐显现。

目前,成都拥有56所高校、3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4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截至2015年底,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35.5万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还拥有16家技术交易登记机构,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9家。2015年,成都技术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42.5%。

如何把这些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动力呢?成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2014年,成都出台了被称为“成都十条”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十条”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打破了束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的制度藩篱,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成都有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领)办企业,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900余项,带动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7858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在此基础上,成都又从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载体、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扶持、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高校院所内部配套改革等方面入手,对“成都十条”进行调整完善和优化升级,最近又出台了《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是“成都新十条”。

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表示,和两年前的“成都十条”相比,“成都新十条”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在全国城市中,首次提出将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发明人,以股份等方式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

 “成都新十条”在推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高校院所与发明人或由发明人团队组成的公司(下称“发明人”)之间,通过约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奖励,对既有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以共同申请知识产权的方式分割新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发明人可享有不低于70%的股权。

另外,“成都新十条”设立10亿专项资金支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对每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不少于2亿元;首次提出成果转化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允许高校院所非正职领导干部等在岗创业、兼职取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不低于10亿元天使基金促成果转化,鼓励高校院所开展配套改革。

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密切相关。“2015年,成都知识产权、商标、版权、公安、检察、法院和成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都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健介绍说,通过对各种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打击,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获批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财富》杂志把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

不仅如此,“2015年,成都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吴健介绍说,首先,成都探索建立了将原科技拨款形式改为投资、贷款、补贴形式的新型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出资2.3亿元引导建立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出资2.5亿元引导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信用贷款等融资服务,取得明显效果。

吴健列举了一组数据,2015年,成都全年专利申请量达775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791件,同比分别增长19.34%和34.83%,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和第3位。全年专利授权量达4485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206件,同比分别增长40.4%和54.3%。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1975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3.6件,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4.9%。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