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州民间投资调查第二回:楼市降温 民资回流实体期待稳定预期

第一财经 2016-07-18 22:32:00

责编:李燕华

2000到2013年,温州楼市从两三千元/平方米迅速飙升到4万多元/平方米,涨幅超20倍,开发商的腰包肥了,民间投资却被埋下了巨大隐患。
温州:楼市降温 民资回流实体期待稳定预期

记者:赵怡闻

摄像:顾伽奇、沈赐韵

曾几何时,“炒房团”是温州民资的全国性“标签”,而他们对“炒房”的钟爱,在温州本地同样如此。2000到2013年,温州楼市从两三千元/平方米迅速飙升到4万多元/平方米,涨幅超20倍,开发商的腰包肥了,民间投资却被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温州四天,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他们发出的感慨惊人的相似:“人贵!地贵!”

温州杰亚迪服饰的总经理陈鹏清晰的记得,五年前员工工资只有3500-4000元,现在已经拉到4500-5000元,五年时间,增加了1000元。同样是制造业,温州嘉泰激光的人力成本则涨幅更剧,总经理潘洪武说,近年来,企业的人力成本每年增加20%以上,原因是温州的高校太少了,大学本科、硕博人才的招聘成本居高不下。他说:“我们最缺的就是中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温州当地招,太难了!”

另外,土地也是陈鹏的心头痛。因为地价太贵,过去11年来,服装厂一直不敢买地,只好租赁,导致工厂隔两年就要搬迁一次,始终稳定不下来。

地价之忧可不单是制造业的专利。在温州市的另一头,鹿城区,温州新邦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响应着温州市政府“退二进三”号召,投资了1.5亿元开发了一个名为“米房”的创意园区。负责人王奇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再有二期建设,赶一把时髦,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但他担心,如果地价再这么涨下去,那每年的利润都无法保证,还怎么追加投资?

在前温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眼里,地价贵的问题一直是温州经济的顽疾:“这不是新问题,过去更贵啊!以前企业之间互相转让土地,还有高达500万一亩地,现在还好点了,总的来说,温州的土地成本就是比其他地方高。”

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罗守贵则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将是高地价的消化“神器”。他说:“现在的上海,可以看到亿元楼,一幢楼一年税收一个亿,后来变成五亿元楼

现在有十亿元楼。所以将来可能对土地的依赖,就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逐步减少的。就是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样用地就不会像过去扩张时候,感觉土地不够用,实际不是这样的。”

在温州四天,我在路上很少看到豪车,有一次实在忍不住问出租司机:“以前不是说,温州满街豪车吗?”司机说:“最近两年少了。你看,炒煤不赚钱,炒楼也不赚钱,弄弄地下钱庄,上面抓的也严了。钱来的难,很多老板不会乱花乱买了。”

温州嘉泰激光的总经理潘洪武虽不是温州人,但在温州干了二十几年实业,目睹了无数温州企业家的荣辱起伏:“早些年有很多做实业的企业家,把资金抽出来,投到房地产,实业空心化,损害了实体经济,现在大家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资金回到了实业。”

脱虚入实,钱回来,做实业,投什么?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感慨,一些民企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而是没门。要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对于嗅觉敏锐的温州民资来说,找“门”谁不会?但在经济下行中,他们更期待稳定的政策预期、政府支持和透明的市场环境。

温州新邦文化的CEO王奇是个归国华侨,和很多温州老板一样,想投资家乡,荣归故里:“比方说我做养老,政府能给我什么样的优惠政策?他能不能兑现?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杰亚迪服饰的陈鹏,则渴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温州的企业,最早就是抱团做生意的。现在经济不好,所以希望政府帮助我们一起走出去,一起到美国、一起到欧洲,去参加一些展会,去引进更多的客户,这比我们企业单打独斗好多了!”

见证数二十年温州经济发展的马津龙,无比信任温州企业主的敏锐和智慧:“政府还是主要是在制度上、政策上、投资环境上做些工作,政府不应该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实际上产业投资的选择,还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企业比你政府更懂!”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