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井宏:清华产业的创新之路

第一财经 2016-07-19 14:36:00

责编:孙祺

《首席评论》2016清华控股第一财经夏季达沃斯主题论坛特别节目,第一财经CEO周健工专访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

2016年7月15日,第一财经《首席评论》专访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详细解读清华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嘉宾

徐井宏:清华控股董事长

主持人  

周健工:第一财经CEO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两大核心能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

周健工:我们看到这些年清华控股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一些并购,我想这是清华产业能够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清华产业发展背后的基本战略的逻辑是什么?比如说是结合清华的一些优势学科和技术支撑产业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整合?或者说是承担了某种国家使命,比如说在芯片技术领域清华产业一定要承担起使命来做出一个龙头的企业?

徐井宏:人们总是希望对一个企业能够找出它的一个逻辑。我曾经说过一个论断: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都会有共性可寻;但是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个性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可以拷贝和移植的。我们看国内的老一代企业家任正飞、柳传志,性格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却都创造出成功的企业。如今的马云和马化腾,一个是比较外向能够四处演讲,一个是闷头专注做技术,但是都不影响他们的企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所以我认为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个逻辑解决了企业的发展。 

对于清华产业来讲,首先我们新的团队对它进行了定位。怎么发展清华产业?我们当时定义了几句话。其中第一句话是要把清华产业发展成为高校产业的中国引领者和全球典范。当然这不仅仅指规模,更是含有一定的方向和使命。第二是要把清华产业发展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标杆。我觉得这才是清华产业,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责任。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要思考怎么能够把自己最优势的东西变成新的价值。

清华产业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依托着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会在几个领域给产业带来很多价值。第一是清华大学有众多前沿的研究。当然我们现在使用学校的专利、技术都完全按市场化运作,是需要花钱和评估的。但是至少我们近水楼台,我们可能比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更早地获得最前沿的技术信息。第二是清华的人才优势,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清华校友可以给我们带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技术、合作等等。第三是清华输入给我们的品牌和影响力,使得我们在获取一些发展机会时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但是清华产业必须做出自己的价值。这些年清华产业真正积累的经验是两方面的能力。第一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我们已经转化了几十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很多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产业,像同方威视、辰安科技、博奥生物等等。我们这次启动的“基石计划”,希望联合政府、产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推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第二就是我们从建设清华科技园开始,积累了20多年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丰富经验。我们这次启动的“星聚计划”,希望能有更多的基金、更多的创业服务机构能够和我们合作,一起实现对创业整个服务系统的升级。

所以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我们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我们自己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推行三大机制:决策、监督、激励

周健工:在从技术转化到商业中间的机制方面,清华控股做了什么样的探索和创新?因为清华控股是一个国有企业,大家谈起国有企业总是觉得它在创新方面的动力和激励上可能不像一些纯民营的企业那么强。但是实际上在创新方面是很需要机制到位,在这方面有什么探索? 

徐井宏:你问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研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激励。国家已经在今年和15年出台了大量的新的政策,允许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在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持股,而且比例相当高。因为在过去的理念中,科研人员在大学做的都是学校的,都是国家的,现在70%都是要直接给到具体人员。

第二个是从我们自身企业的层面来讲,这几年我们做了大量的机制改革。第一,我们推行了充分授权的业务决策机制,把真正的业务决策放给各支部队的司令员,放给各个野战军的司令员,过去都是要拿到更高层面的会上去讨论。第二,国企的改革有一项就是从原来的资产管理转为资本管理,要去推动国有资本的不断升值,但是在过程中需要监督约束,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最有效的手段:以审计为手段的监督约束机制,而不是干预它的具体运转。第三,我们推行了以增量为原则的考核激励机制,这套机制已经得到了清华大学的批准,我们也把它推行到各个子公司,只要是企业有发展,只要是比原来做得好,就一定是股东、员工和团队能够共同有收获。

对待人才: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周健工:当时看到清华控股在规模上跟其他兄弟院校还是有一点差距的。那么经过这四五年的时间,我的理解是你现在已经把它做到数一数二的一个水平。 

徐井宏:我们叫全球最大校企。 

周健工: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把它做到现在的水平? 

徐井宏:所有的事情第一重要的都是人才,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到了清华控股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能够让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人才在这样的系统中如鱼得水。

我把人才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才叫专才,像工程师、律师、会计等等。一个企业要能够成为比较卓越的企业,专才的水平一定高于这个社会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这几年我们完全按照市场化推动了整个薪酬体系的变化。今天清华控股已经足够吸引专业人才了。

第二类人才我称之为全才。全才就是能够运转一个系统,能够有领导力的人。

第三类人才我称之为奇才。我们中国在国有体系里可能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奇才,我曾经问很多人,我说比如像马云这样的人,要是在咱们国企里,他能不能待下去?很多人都说这个人,早把他给踢走了,他不可能在这里成长。但是我想在清华这样一个包容开放的产业系统中,我跟我们当时学校的领导也取得了共识,我们要能够让奇才在系统中去成长和发展。奇才有很多的思维是非逻辑的,很多东西不是用道理讲话的,他对商业具有天然的超前的意识和极度的敏感。这几年我们发展最快的两个企业,一个叫紫光集团,一个叫启迪控股,都是从原来的十几亿和几十亿迅速发展起来,去年年底紫光集团总资产到了700亿,启迪到了510亿。到今年的6月份,启迪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的科技服务公司,它以科技服务业作为最主旨的业务。我们希望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清华平台上如鱼得水,我们叫八仙过海,就是允许那些奇思怪想的人、那些有独特才能的人,能够在我们的载体上生存发展,释放潜力。

其实大量的业务是他们做的,并不是我做的。我能做的是支持他们去这么做,承担我该承担的责任,敢于决策我应该决策的事情。

搭建开放平台  支撑创新创业

周健工:我想有清华背景的一些学生或者毕业生,他们创业肯定是被追逐的对象。清华控股也搭建起从孵化到支持企业成长的整个生态体系,你用什么方法让一个清华的创业者选择来这个平台而不是去其他的平台? 

徐井宏:其实我们并不太在意哪个创业者选择哪个平台。我们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同时我们并不是非要死乞白赖地说你到我这来吧,我一定要投你。实质上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现在说很多创业好的项目被追逐,那我想反问一句:被追逐的那些项目难道真的是好项目吗?并不是被追逐的项目一定会成为好项目。我们的目的不是说一定要针对哪个具体的项目,而是希望我们搭建的这套系统真正地能够对创业的发展起到更大更加全面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是,我们的理念从建清华科技园的时候起就一直都是不做保姆,应该让所有的创业企业在真正的市场的风浪中去创造。

发挥互联网优势  助力实体经济

周健工: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大家在谈创业创新时更多地讲一定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你觉得清华控股也好,或者清华也好,怎么在这个领域能够把自己做强一些? 

徐井宏:我更多地觉得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就是一个工具,就是一项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的应用,就像当初发明了电、发明了蒸汽机一样。互联网带来的是什么?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几件事,一件事是让整个的包括商业在内的这个世界,计算和传播都更加快速、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人与人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通过网络变得更加能够直接地沟通。它实际带来了我们传统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一个突破。但是互联网并不可以代替一切,比如这个水,它好喝不好喝,它里面含的元素到底是什么,还是它决定的,因为你不会去喝互联网,你喝的还是水,所以实体经济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实体经济怎么跟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要利用互联网为它的传播、为它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数据的形成来服务。大数据技术其实就是通过数据的分析让市场定位更精确、产品的设计更精确等等。这些我们是要用的,但是它并不是代表一切。

(一财网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