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看海”阻止不了房企进军武汉的热情

第一财经 2016-07-21 16:12:00

责编:任绍敏

武汉楼市多年蝉联全国销冠,主要得益于外来人口的增长,享受着多重人口红利。预计未来五年,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约为10%

即使常常开启“看海”模式,有些小区被泡在水里,中部核心城市武汉还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

21日,世界500强企业苏太华系创始人严介和对外宣布,拟将华佗论箭组委会旗下六大经济板块落户武汉,开启“九中心两基地两家园”的PPP运营,将用10年以上的时间,投资上千亿元,保护性整体开发武汉市黄陂区武湖片区。

不止于苏太华系,最近5年,中建三局、华侨城、泛海、越秀、新世界等加大在汉投资力度,东原、旭辉、华发、蓝光等陆续到来;2015年8月,融创进入武汉,而绿城、龙湖、中信等众多房企亦在择机进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落地,武汉房地产市场已经由一个区域性市场变成全国性市场。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分析称,2014年以来武汉楼市蝉联全国销冠,主要得益于外来人口的增长,享受着多重人口红利。

预计未来五年,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约为10%,武汉楼市将形成改善性需求、刚性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增长的局面。

严介和拿下武湖开发权

为顺应五百强战略布局,严氏家族拟将北京的华佗论箭组委会、上海的苏商集团、南京的太平洋建设、淮安的华佗集团、蓝黄红文化、雅仁和教育六大板块陆续落户武汉市武湖,在这片零工业、零楼盘、自然生态绝佳的处女之地开发武湖生态新城。

武湖生态新城由“九中心两基地两家园”构成,分别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论坛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世界知名企业的培训中心、会诊中心、整合中心,全球成功人士的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养老中心,五百强企业总(分)部基地、新材料和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国际风云人物家园、动植物家园。

为避免陷入填湖造城的争议,严介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九中心两基地两家园”将采取PPP模式运营,将用10年以上的时间,投资上千亿元,以北欧最著名的哈默比湖城和马尔默生态城为绿色标准,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321模式”,即智慧商业(65%),绿色工业(25%),休耕农业(10%),对武湖片区实施保护性开发,“我敢保证,武湖水质只会变得更好,绝不会做污染湖泊的粗放型开发”。

“白菜”地拍出“肉”价

严介和此次拿下的武湖片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热门核心区域,其位于武汉远城区黄陂区。而戴德梁行近期发布的《武汉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的几个区域,其土地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

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武汉土地市场共计推出79宗地,成功交易76宗,成交面积为35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4%;成交金额为288.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39.2%。

从区域角度来看,蔡甸区、东湖高新区以及洪山区成为2016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成交主力,三区占全市土地成交面积总量的62.8%。而中心城区和远城区成交面积占比同比分别下降14.8和5.0个百分点,次中心城区则上升19.8个百分点。

本报粗略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落地。仅2016年第一季度,通过收购、合作在武汉获得项目的企业就有万科、金地、碧桂园、新城控股、蓝光、华润置地、融创等,涉及的交易额至少在44亿元以上。

随着品牌房企陆续登陆武汉,优质地块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武汉半年已诞生三大“地王”,而本月8日的土地拍卖现场再次刷新楼面地价纪录,个别片区的地价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翻了一倍。

房地投资额年均增速10%

武汉房地产市场为何如此火爆?李国政分析称,武汉目前既能吸引三四线及周边城市人群,也能吸纳从一线回归的创业就业人才,享受多重人口红利。2014年以来武汉楼市蝉联全国销量冠军,主要得益于外来人口的增长,其中,今年上半年统计显示,湖北省居民购房占武汉成交的近5成,武汉本地人占4成左右。

湖北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湖北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也证实了李国政的观点。《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1日零时,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60.77万人,在湖北省总人口数中所占比重,从5年前的17.1%提升至18.13%。

李国政说,预计未来五年,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约为10%,而随着武汉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980~1990年)人群陆续迈入“而立之年”,以及湖北省不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武汉楼市将形成改善性需求、刚性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增长的局面。(本文图表来源:中国房价行情平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