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知老人青睐医养结合 险资加快布局高端养老社区

第一财经 2016-07-22 14:12:00

责编:李秀中

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具有天然的相关性,最近几年随着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保险资金也加快了布局养老产业的步伐。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险企投资医养产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长期的资金优势;二是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三是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等待四个多月之后,黄本新拿到了泰康之家申园的钥匙。此前,黄本新在一家外资的养老机构生活,今年3月合同到期之后她没有续约而是选择申园作为今后养老之处。

2016年7月18日,泰康人寿斥资43亿兴建的国际标准大型综合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申园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运营。黄本新和其他100多位老人们一起,成为申园首月入住的居民。

作为高端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面向的是“三高”老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干人群。当机构养老成为这一代中国老人养老的重要选项之时,像黄本新这样的高净值人群对养老机构有哪些期待,养老机构又该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高知人群偏爱医养社区

相比于传统观念依赖的“养儿防老”,选择高端养老社区的居民,更尊重子女的独立生活性,偏向自理养老。记者实地调查时发现,这些老人经济实力比较强,对养老护理、专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非常看重养老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和便利性。

泰康是保险行业首个投资养老实体的企业,泰康之家•申园是其在长三角区域布局的首家旗舰医养社区,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200户养老单元,容纳约3000位居民入住。

随着申园开业,泰康养老社区将在运营管理、服务流程、医疗配套、建筑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的服务运营模式,逐步完成在全国八大城市的规模化、连锁化运营。

85岁的同济大学教授王素琴和老伴也是申园第一批居民,她选择申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重申园配套建设的康复医院。像其他大龄老人一样,看病成为他们居家养老所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医生不能上门就诊,通常老人们小病在社区医院就近治疗,大病则要到三甲医院排队等号,耗时较长,拖累、捆绑家人或保姆。

“以前我们生病住院满两个星期,医院就要求必须出院,我们就只好重新找医院,找医生看病和换医院对我们来说非常艰难的事情”,王素琴说,现在申园里就配套一家医院,将来可以用医保卡老年卡,还有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这些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医疗护理是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但现实中医疗供给却是养老产业中的一大痛点。近年来,养老机构总床位缺口逐渐收窄,但结构性短缺没有缓解。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左右,可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及文娱需求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床位供给严重不足。

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介绍:“养老体系真正的成功是做好医疗服务的定位,改变传统医疗人才的思维定式,泰康养老社区就是要将传统的以疾病治疗为核心转变为以预防康复为核心,将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起来。”

像北京的“燕园”一样,申园将泰康养老社区创新的“医养融合”、“文化养老”、“一家社区+一家医院”等特色服务逐一在上海落地,并以美国CCRC持续照护体系为蓝本,为入住的老年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尊严的退休生活。申园养老社区规划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四个基本业态,在此基础上,配建具备二级资质的老年康复医院,并计划在2016年底运营。

康复医院以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全科诊所24小时响应,方便居民就近看医。围绕高龄长者的健康需求,由医生、护理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人组成“医养融合工作小组”,提供从“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

从“燕园”“申园”的客户群来看,泰康所推出的这种“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在高知人群接受程度非常高。

在运营一年的泰康燕园养老社区,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陈汉元先生等社会知名人士先后入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对泰康燕园社区的居民调研,其中院士、高知等人群、企业高管等人群占75%,高知高管人群占到社区居民的七成多。

对泰康申园养老社区签约客户的统计显示,客群依然呈现为高知、高管人群占主流的特征,其中不乏有高级知识分子、外交大使、国家公务员、企业高管等,拥有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的居民比例高达66.2%。

记者在申园开业现场与这些老人交流时发现,当钱不再是规划养老生活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时,他们愿意在更年轻时进入设施完备的高档养老社区生活。

还不到七十岁的王阿姨已经决定和老伴7月末就搬到申园来住,虽然申园的费用比其他养老社区要贵,但考察一圈之后,王阿姨还是选择了申园。她对记者表示最看重两点,一是有配套的医院,二是居民的知识层次比较高,大家在一起生活会有共同语言,不会孤独。

“我们迟早都是要进养老院的,早来还可以趁着身体好的时候多享受这里的生活,否则等生活不能自理了,再好的设施对我们也没什么用了”,王阿姨说。

王阿姨夫妇选的是申园社区一间60平米左右的房间,两个人每个月的花费1.3万左右,王阿姨的老伴说,“这就等于把我们两个的退休金交给泰康来做养老费,还是可以承受的”。

机构养老提供的养老服务也获得入住居民的认可。入住泰康燕园养老社区的居民、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公开表示:“我将书房搬到养老社区,要在这里安心写作。”钱教授入住燕园不到一年时间便又出版了新书《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险资布局高端养老社区

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预计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17.2%。同时,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数已达4023万。

庞大的老年群体一方面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新的商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在7月18日的申园开园仪式上表示,养老产业是今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医疗、养老、健康、文化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25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行业。

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具有天然的相关性,最近几年随着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保险资金也加快了布局养老产业的步伐。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险企投资医养产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长期的资金优势;二是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三是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医疗与养老的融合是资源整合的过程,重资产投入会带来规模影响力。目前,泰康在全国医养实体总投资已达203亿元、占保险业总投资1/3,历时9年,先后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八城养老社区布局,地上总建筑面积逾128万平米,全部建成后可提供1.3万个养老单元。

养老产业与医疗健康行业密不可分,在全国布局养老产业的同时,泰康近年来着力投资医疗产业,形成了“保险+医养”新型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除了北京燕园、上海申园配套的康复医院之外,泰康还控股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携手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建设医、教、研一体化医学中心;联手同济医院,建设泰康同济武汉国际医院;在北京小汤山打造集“创新研发、临床应用、高端诊疗”为一体的生命健康城。

陈东升说,泰康的战略是以大健康为核心,围绕保险、资管和医养三大核心业务推进,其中战略协同的核心是医养。在医养领域,泰康做的是商业不动产的投资,不再仅仅是提供虚拟的与生老病死相关的金融方案,而是提供可以落地的一流医养服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