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欧莱雅拟12亿美元收购IT Cosmetics 力拓科技创新与年轻化市场

第一财经 2016-07-24 17:28:00

责编:乐琰

已经拥有诸多品牌的法国化妆品产业巨头欧莱雅又出手了,其计划出资12亿美元现金收购IT Cosmetics,这是欧莱雅8年内最大并购项目。

已经拥有诸多品牌的法国化妆品产业巨头欧莱雅又出手了,其计划出资12亿美元现金收购IT Cosmetics,这是欧莱雅8年内最大并购项目,将增加300多种护肤及彩妆产品。IT Cosmetics是一家美国美容产品生产商,专门生产面向女性严重皮肤状况的美容产品,该品牌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欧莱雅如今越来越重视具有科技创新价值的产品线以及年轻化市场的开发,融合高科技的多层次产品线开发是其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创新性研发

欧莱雅通过自创与收购,拥有诸多品牌,目前其麾下品牌包括兰蔻(Lancome)、卡尼尔(Garnier)、科颜氏(Kiehl's)、碧欧泉(Biotherm)、美宝莲(Maybelline)、植村秀(ShuUemura)、理肤泉(LA ROCHE-POSAY)等。通过资本并购来获得新品牌也是欧莱雅的一贯手法。

据悉,这次被欧莱雅“相中”的IT Cosmetics是在Ulta独家开售的护肤品牌,该品牌以“技术创新(Innovative Technology)”为出发点,由当今技术领先的整形外科医生开发,其将临床经验、技术创新带入彩妆品,将抗老技术、高性能及对肌肤温和的成分代入护肤品。

欧莱雅完成收购IT Cosmetics后将增加超过300种美容产品。欧莱雅方面称,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IT Cosmetics净销售额1.82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6%,收购完成后,IT Cosmetics将保留其在新泽西州的总部和现有领导团队。但该项交易完成还需获得监管批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欧莱雅集团非常重视具有创新科技含量的产品线开发。而此次的收购目标IT Cosmetics也是以技术创新(InnovativeTechnology)”为出发点,非常符合欧莱雅这几年的重点开发基调。

欧莱雅集团研发与创新中心对外传播总监PATRICIA PINEAU告诉记者,欧莱雅这几年正在加大科研投入,其有约三分之一的预算用于前瞻性科研项目,比如3D打印人造皮肤。“在无法进行动物测试的领域,人造皮肤对于新品研发至关重要,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目前通过肌肤图谱和成分配方等,使用生物物料可以3D打印出‘人造’皮肤,未来还将通过最新科技,在‘人造’皮肤中加入毛发和血管等,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

近期在法国举行的VIVA TECHNOLOGY STARTUP CONNECT科技展上,记者就看到欧莱雅展示区正在演示UV Patch紫外线感应贴,通过下载相关App扫码即可知道紫外线是否超标,此外还有虚拟化妆技术和虚拟发型技术等。

抢夺年轻化客源

有业界人士认为,欧莱雅以前给人的感觉是高品质但不够太年轻化,一些低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购买更便宜但具有个性化的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赢得下一个10亿新消费者,这里当然也包括年轻消费者。”欧莱雅内部人士透露。

其实欧莱雅集团如此重视创新科技的研发,包括收购上述具有“技术创新(Innovative Technology)”的品牌,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在欧莱雅集团的法国总部,记者看到了欧莱雅专门创建的BEAUTY LAB研发中心。在这个研发中心,通过感应和3D技术,可以向供应商展示商品甚至是虚拟货架陈列,而其中有一项欧莱雅非常推崇的产品线叫做“Z”世代——即重点研究“96后”人群特点。欧莱雅经过海量样本研究后发现,这些“Z”世代年轻人不愿意被强迫营销,而是喜欢自己探究商品的优点,一旦他们认可则会主动传播相关商品信息,但如果是他们不认可的产品则完全无法接受。欧莱雅认为要牢牢抓住这些“96后”未来的潜力客户。

事实上,这几年日韩系化妆品在市场上大量占据年轻化客户,韩国化妆品尤其“凶猛”。通过韩剧播出,吸引大量粉丝,购买剧中人物同款的BB霜等,比如宋慧乔代言的兰芝BB霜,在韩剧《太阳的后裔》播出后一度卖断货。另外,由于出境游的升温以及海外代购的风行,也使得一系列的低价、实用和设计新奇的韩国品牌彩妆、洗护用品等被更多的中国游客和年轻消费者所接受。此后,悦诗风吟(Innisfree)等韩国主打年轻消费的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大量铺设实体店,进一步占据了年轻消费人群。

相比之下,欧莱雅这类欧美品牌在年轻化市场中的发力似乎还不够大。不过如今欧莱雅也开始意识到“Z”世代“96后”对未来市场的重要性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