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CPI暂回年内最低点 PPI持续回稳显供给侧良好预期

第一财经 2016-08-09 16:29:00

责编:汪时锋

专家预计,未来几个月内,CPI可能会处于震荡的区间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7月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下降1.7%。

CPI温和上涨 消费企稳回升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CPI环比上涨0.2%。这是该数据连续三个月回落,且连续两个月处于“1%”时代。1.8%的涨幅与1月份持平,为年内最低。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价的走势具有延续性,温和上涨的态势没有变,涨幅有所回落。胡迟表示,一方面,夏季生鲜食品供应充足,鲜活食品价格回落。猪肉价格环比连续上涨三个月后转为下降2.1%,鲜果和蛋价格环比继续下降,降幅分别为1.9%和1.5%。另一方面,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部分地区鲜菜价格影响较大。7月份,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汛情,强降雨对鲜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较大影响,致使部分地区鲜菜价格上涨较多。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暑期因素导致部分服务价格季节性上涨,也是影响CPI的因素之一。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的影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1%和6.5%,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13个百分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PI和前值比下降,主要是受到猪肉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下行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大部分抵消了洪涝因素造成的蔬菜水果价格上涨的影响。而由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剔除了食品和石油价格影响的核心CPI指数同比上涨了1.8%,较前值上涨了0.2%。核心CPI更多地反映了日用品和日常消费的供需关系。7月份核心CPI的上涨反映了消费企稳回升的迹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未来几个月内,CPI可能会处于震荡的区间内。历史数据显示,洪水汛情对蔬菜鲜果价格的影响往往在后面几个月反映出来,有一定的滞后性。鲁政委表示,在全球通缩的背景下,1.8%算是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内。因为低于1%会有通货紧缩的压力,超过3%则会有通胀的压力。

刘哲也认为,未来数月CPI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继续在低速运行的区间内运行。

PPI好于预期 市场对改革期望高

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环比由降转升,由上月下降0.2%转为本月上涨0.2%,保持了今年3月份以来环比价格为正的总的态势。

余秋梅分析,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由降转升,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本月分别上涨2.5%、0.4%和0.2%;二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纺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0.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9和0.5个百分点;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PPI降幅在持续收窄,反映了去产能、调结构、产业转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少了无效供给,需求端翘起来。此外,高铁等大项目也刺激了钢铁等生产资料的需求。

刘哲表示,PPI数据好于预期。从结构上来看,降幅收窄主要受到了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改善。PPI降幅持续收窄,表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工业经济也出现了企稳的迹象。

鲁政委也认为,PPI降幅的收窄,体现了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乐观预期,市场对改革抱有很高的期望,接下来关键是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PPI降幅持续收窄是未来几个月的趋势,但是PPI数据在年内转正的希望不大。

物价涨速吻合但价格水平已然较高

胡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经济学者提出当前的中国经济不是通缩,不是通胀,而是出现了“新滞胀”的现象,即经济相对稳定下行而物价高于表面温和的物价指数。传统经济学所谓的滞胀,是指经济增长持续不前、物价指数猛涨。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短期趋稳,中长期依然将持续下行,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没有出现持续猛涨。

胡迟认为,目前物价上涨指数是温和的,但是连续的上涨使得物价的绝对值已经很高,真实的物价水平已经高于表面的物价指数。同时,统计部门在样本调整、新经济和互联网消费纳入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