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握奇数据: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财经 2016-08-28 20:59:00

责编:彭海斌

2015年,握奇的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分支机构,为全球63个国家提供数据产品及安全的服务,超过30亿个握奇产品服务于交易安全与身份认证。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下称“握奇”)成立于1994年,作为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握奇全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至今,握奇的服务领域已经扩张到电信、金融、交通、政府、公共事业等,为数亿用户的身份认证与安全交易保驾护航。

握奇的产品线较为广泛,涵盖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移动支付、金融IC卡、移动通信SIM卡、交通卡、金融社保卡、网银安全认证设备、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读卡器等。握奇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硬件、安全操作系统、应用,到个人化、远程管理、密钥管理等服务。目前,握奇拥有超过230项国际专利,1130余项国内专利,其中85%是发明专利。

2015年,握奇的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分支机构,为全球63个国家提供数据产品及安全的服务,超过30亿个握奇产品服务于交易安全与身份认证。

 

“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握奇的展厅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不断完善个人与组织在信息社会中的安全状况与方便程度,让每一个人每个信息处理设备都拥有自己的可信计算环境。

成立于1994年的握奇,成立之初就将当时国际上尚在摸索的PKI(公共密钥体系)成功运用于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网络授权系统”,这个成果为握奇作为一家创业型企业定调。

从安全领域得到起步的握奇,很快就觉察到了智能卡这一新生事物的前景,经调查与分析,握奇避开了智能卡低端的加工环节,进入了尚未被人看好而又充满技术门槛智能卡操作系统——COS开发领域。1996年,握奇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卡操作系统-TimeCOS。借此,在随后的发展中,握奇逐渐获得了市场的回报。2000年,握奇自主研发的“PKI 智能卡”在中国海关总署“东方电子口岸”计划中得以部署。

在公共事业领域,握奇开发的“基于卡表分离的公共事业预付费方式和ESAM技术”首次在北京供电系统得以应用,为预付费智能卡表之后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0年以后,握奇重点开始了“RF Smart Card”即“射频智能卡”,以及“一卡多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拥有多项相关发明专利。目前,握奇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射频智能卡”供应商,产品在 “新加坡LTA交通卡”、“北京市交通一卡通”等得到大规模应用。

时至今日,从金融支付、电子网银安全、移动支付,到城市交通电子收费、校园企业一卡多用,再到税务缴控、水电煤气的缴费,生活之中这些司空见惯的支付场景背后,几乎都离不开握奇的技术支持。

然而,服务于B端(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握奇对于C端(个人)的消费者而言十分陌生。

“其实握奇的产品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与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被淹没在众多运营商之中,好处在于,我们不用做太多的宣传;坏处在于,产品需要经过运营商的认可,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并不被看好,那么也就不会被使用。”握奇董事长王幼君表示。

 

坚持差异化

直接面对B端的商业模式既是特点也是困境。

回顾握奇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和产品的探索者,商业模式决定了技术的探索者并不能直接接触到消费者层面,必须通过运营商的过滤。据王幼君介绍,与普通的电子消费产品不同,由于运营商对用户有自身的理解,握奇需要通过与运营商进行不断的交互,来产生最终的用户。这使得握奇显得有些被动。

此外,国内SIM卡供应商对SIM卡的采购量逐年下降;银行业的销售板块也出现萎缩,银行卡以及U盾的供应情况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些对于握奇来说影响巨大。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握奇坚持利用差异化进行转型。王幼君解释差异化意味着握奇向用户提供的技术和产品只需要满足其部分的特定需求。

“我们不去想颠覆性的变化,因为时代在变化。”王幼君说道。

对于握奇而言坚持差异化,在产品、客户等诸多方面的策略调整皆有体现。推出可穿戴设备,在原有的业务领域中,开拓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板块。由单一面向企业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企业拓展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新业务。

握奇战略规划与市场部总经理叶新解释道,可穿戴类产品正在向细分市场发展,比如,儿童定位手表、老人监护等;从满足日常通勤族的便捷出行角度而言,支付也是细分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而且,交通支付是一种刚需、高频的应用,与可穿戴相结合非常自然。从技术发展而言,可穿戴的基础支撑技术,如低功耗蓝牙、电池、屏幕等逐渐成熟,且在支付方面,握奇已经在有源射频支付技术领域深耕多年,这些技术相结合,为支付可穿戴奠定了技术基础。

“走出去”的经验

作为较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握奇的分支机构遍及全球11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之中,失败与收获并存。

王幼君回忆道,握奇在2008年之后对市场、产品和业务做了很多尝试,市场方面在美国、法国、印尼等地方进行了区域的扩张;产品开发方面,重点之一是瞄准拥堵收费智能交通类解决方案。

“当时握奇判断拥堵收费是大型城市的必然需求,彼时新加坡明确提出拥堵收费系统升级,基于精确地位、信息服务和实时交易三项新一代技术进行升级,我们觉得这些技术握奇都可以攻克,就投入了很多人力来开发这个技术。”王幼君说。

由于握奇优势在于客户端的安全交易和身份识别。而针对拥堵收费的智能交通类产品并不是全部都反映在社会前端,更多需要后台系统的管理服务。当时的握奇并不具有后端的能力,加之合作伙伴方面也有偏差,最终未能竞标成功,不过却积累了全套的拥堵收费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下行,王幼君认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相比,其制度环境、商业环境更重要。只要产品技术做得好,能够满足其需求,又符合制度环境的要求,基本就可以立足。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去发达国家想站住脚是不容易的,因为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本地的支持服务能力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我们早期出去的时候在很多发达国家,布局了很多的点,但后来发现能力并不具备。”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则是另外的问题,可能他们对技术要求或者产品质量不像发达国家那么高,但是其制度环境的问题也会使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问题。举例来看,2000年握奇在印度找了一个合作伙伴,但不知为何,这家公司就被收购了,他们欠的钱也成了一笔废债。

十几年来,握奇在国外的教训与经验积累逐步明晰。对于哪些产品适合哪些国家的地区与市场,基于经验,握奇也会做出一定的判断与调整。

“比如说,对于美国而言,近几年还不具备能力,因此就撤离了美国市场;而我们进入印度市场比较早,就会在当地设立工厂,直接通过本地化服务将产品投放至当地的市场。”王幼君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