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推出新加坡、上海、首尔版,米其林指南“脱欧入亚”

第一财经 2016-09-23 09:59:00

责编:沈晴

名单中连锁餐厅多、本帮菜乏力、缺乏个性之选,但这并不妨碍美食爱好者手捧新近发布的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踩点探店。

唐阁成为首版上海米其林指南中唯一的三星餐厅,中间者是其主厨Justin Tan

名声在外的创新菜餐厅Ultra Violet止步二星

9月20日,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前一晚,董可兰(Claire Dorland Clauzel)在上海喜粤8号和逸龙阁享用了两顿晚餐,前者以人均48元新晋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二星餐厅,后者文绉绉的名字,则让这个法国人一时没想起来,只说得出是半岛酒店上面的餐厅。“其实我并不想为任何餐厅打广告。但我觉得两家的食物确实很棒,我很喜欢。”这位米其林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希望有更多“探店”中国美食的机会。

同一晚,美食达人朱国梁的微信群异常热闹,他运营着一个名为“食在十三”的公众号,早在两三天前,就听到了风声,“基本跟公布的一样”,他的一位朋友连着吃了三天唐阁,“把所有菜式都试了,因为再晚就吃不到了”。

米其林指南也被称为“红色宝典”,入选的餐厅往往会获得极大关注,门庭若市、一餐难求。事后也证实,唐阁确实是首版上海米其林指南中唯一的三星餐厅,这是该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级,一同公布的,还有7家二星、18家一星,以及25家必比登推荐餐厅。而去年首发的巴西米其林指南中,没有三星餐厅,二星也只有1家。

美食爱好者的兴奋往往止于根据指南觅食,他们称之为“摘星”,餐厅和主厨则承受着巨大压力。2004年就进驻外滩三号的Jean Georges,其纽约的同名餐厅高居米其林三星多年,此番在上海没有摘下任何星级;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著名的中式餐厅HAKKASAN,传言有二星潜质;名声在外的创新菜餐厅Ultra Violet则遗憾地止步二星……个中原因扑朔迷离,但在发布会现场,的确有个别餐厅无人来领奖。这个不眠之夜,失意与得意格外相依。

唐阁

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

逸龙阁一角

粤菜多于沪菜

发布会的大屏幕上,上海地标东方明珠的三颗球体被巧妙地换成三朵小花状的星星,这是米其林指南沿用至今的评价体系,一朵代表可以停车一尝,二朵意味值得绕道前往,三朵预示打飞的也要专程造访。但新指南公布后,本帮菜“汤色”寡淡,成为最受诟病之处:星级餐厅中,沪菜仅占5席,除了二星的雍福会,均为一星;反观,唯一的三星餐厅主打粤菜,二星也有3家粤菜馆上榜。

“粤菜真的这么好?”上海人朱国梁也有这样的疑问。在他看来,米其林在5月喊话推出上海版,就暴露了一些问题。“同样是今年推出首版,新加坡版从发布消息到最后揭晓,用了十个月,而上海版仅有四个月,有仓促上马的可能。”对此,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在发布会后对媒体表示,整个米其林指南的编撰用时一年多,至少有一位评审员是上海本地人,其他则不方便透露。

董可兰并不惊讶,很多粤菜餐厅会上榜,“粤菜确实全球知名,尽管不知道原因,但就历史而言,广东确实有不错的烹饪技巧,而且将它带到了世界各地,所以这是一个事实。”她说,评审员要接受米其林一定时间的培训,要经过独立的评审,这都需要时间。她强调,在编制上海版时,中国的评审员所占的比重大于50%。

或许,上海版与经营多年的港澳版看似差别不大,没有意外之处,这才是招致质疑的原因——缺乏惊喜。米其林早在2008年就推出港澳版,唐阁、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利苑等餐厅在香港都已获得米其林星,法国主厨Joel Robuchon作为世界名厨,已手握30颗米其林星。“感觉名店都来不及看,更不要说有趣的小店。”朱国梁以7月推出的新加坡版为例,“我想大多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一星的油鸡饭吧。专业且有趣,这才是我期待的红色指南。”

从最初作为免费旅途资讯以期打开轮胎生意,百年更迭,米其林指南成为全球最为权威的餐饮指南,至今共计29本,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它的评选标准是否与时俱进人们不得而知,但公开资料显示,评审员大多从酒店管理学院毕业,平均年旅行约3万公里,在不同餐厅用餐250次等等,“关键他们每次吃完,都是付费的。”艾利斯强调。

尽管连锁餐厅多、本帮菜乏力、缺乏个性之选,但这并不妨碍美食爱好者手捧“红宝书”踩点探店,必比登上的上海老字号大壶春、绿波廊以及阿娘面、韩妈妈等小店这两天顾客纷至沓来。低星和必比登成为人们亲近米其林的绝好机会,不少人发出类似感叹,“公司楼下转角还时常去的店,忽然就米其林了”。

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复制版)

米其林指南原是为了推动轮胎生意,米其林兄弟推出提供旅途资讯的小型指南

米其林“入亚”

独立美食人闻佳在美食大号上写了一篇“上海的唐阁,这两天不吃,可能再也订不到位了”,有读者回复,“他们服务团队和厨师团队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摘星,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这是许多高级餐厅心照不宣的做法。不少外滩的餐厅都是剑指米其林,若有餐厅在海外摘得米其林星,也会成为分店的“标志”或宣传内容。而在千禧年前,“上海大部分高端酒店在五星级酒店,M on the Bund是唯一一家算得上高档、现代的独立餐厅。”名厨让-乔治斯·冯格里奇顿(Jean-Georges Vongerichten)曾向《第一财经日报》回忆。在此之前,上海的高端餐饮业并不发达。

作为最早为上海带来米其林餐饮概念的Jean Georges,此次有失水准的表现有另一解释,这家餐厅闭门翻新,直到4月才恢复营业,考虑到米其林对一家餐厅的匿名评审多达十次,或许可以自圆其说。不过,3月15日开业的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斩获二星餐厅,不得不说又是一出“罗生门”。

名厨主理的餐厅频频落户上海,一些外来的餐厅也做出了本土化改变,不断接近米其林的评选标准。米其林中国区总裁方诺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地区的评审团队在四五年前就已开始搭建。如此倒推,2009年推出首个米其林指南App后,米其林就有目的地在谋求“入亚”。

2014年,一批美食人受到米其林委托的咨询公司邀请,“米其林要进入中国内地”的消息在小范围内不胫而走。作为上海较早的米其林摘星人,朱国梁在2015年也参加过一次多对一的市场调研,他给米其林方建议了三个合作对象:携程、政府以及旅游部门。然而,携程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自己的美食指南食美林,使得米其林和携程的合作变得不再可能。“米其林这次在上海有一些让老用户看不懂的举措,可能和潜在或实际的竞争对手有关。”

对米其林而言,今年一口气推出新加坡、上海、首尔三个版本,看中的是新兴市场的时机成熟。“米其林集团业务在中国、新加坡已有近30年,在韩国也有将近20年,所以亚洲对米其林而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而且,在欧洲、北美、南美,都有中餐馆和亚洲餐馆,米其林对亚洲的烹饪风格并不陌生。”董可兰说。

在米其林的评审工作中,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的厨师会去欧洲交流和交换,法国的厨师也同样会到中国。在董可兰看来,虽然餐饮流派各有不同,但都在相互影响。“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亚洲的烹饪风格,极大地影响了法国的餐饮,这就是全球化趋势。这并不是说全球烹调都会变得同质化,只不过相互影响是确实存在的。”艾利斯则表示,扩张到如此多城市和地区仅仅用了11年,是非常快的步伐。

据调查,在上海,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能够存活8年以上的餐厅寥寥。所以,对本地市民,或是慕名而来的食客而言,在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发布一份权威的榜单。朱国梁在参与那次咨询时曾说过一句话,“你们米其林有改变餐厅从业者、批发商和酒店员工一辈子命运的能量。”深爱日本料理的他,在北陆小渔港冰见旅行时路过一家海鲜小店,年轻的厨师在本地长大,没去过大城市,但他的小店拿到了米其林推荐,他自豪地将米其林的标志贴在门口。“相信在这样的一个边远小镇,就算再米其林,也不会有更多的客人,但米其林对他的肯定会是他继续做好的动力之一。”对于家乡上海,他有着同样期望。

星级餐厅入选名单
三星餐厅 唐阁 粤菜

二星餐厅

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 意大利菜

L'Atelier de Jöel Robuchon 时尚法国餐

Ultra Violet 创新菜

喜粤8号 粤菜

逸龙阁 粵菜

御宝轩 粵菜

雍福会 沪菜

一星餐厅

艾利爵士 时尚法餐

大董(环贸广场) 中国菜

大董海参店(越洋广场) 中国菜

鹅夫人(莘庄) 烧味

菲霓丝 法国菜

福和慧 素食

家全七福(嘉里中心) 粤菜 

金轩 粤菜

老干杯 日式烧烤

老正兴 沪菜

利苑(国金中心) 粤菜 

利苑(环贸广场) 粤菜

迷上海 沪菜

南麓‧浙里 杭州菜

苏浙总会 沪菜

泰安门 创新菜

新荣记(上海广场) 中国菜

雍颐庭 沪菜

(图片均来自米其林指南APP)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