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万美元离开地球,太空旅行迈入平民化时代

第一财经APP 2016-09-28 16:27:00

责编:吴丹

私人太空之旅作为一项高端旅游项目已经声势浩大多年,但各家私人太空旅行企业摩拳擦掌、不断出招之际,太空旅行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视点 | 埃隆·马斯克:票价20万美元 十年内带你上火星

电影《地心引力》里的浩瀚宇宙对人类有永恒的吸引力

9月27日,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站上讲台,打开视频,像开启一场苹果新品发布会一样,细致而缜密地公布了他的火星移民计划。在这个惊世骇俗的超级计划里,立志于把人类送入火星的“太空狂人”马斯克给出了一个普通人都能接受的价格——如果火星计划形成规模,每人只需花20万美元就能来一场火星旅行。他甚至已为第一艘飞船取名为“黄金之心”,这个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名字,预示着未来40年到100年间,人类将成功登录火星并建造起另一个文明社会。

事实上,随着美国2011年耗费1.98亿美元建造全球第一个特制商用“太空港”,英国也紧随其后,国内高端旅游品牌逐步将私人太空游引入国内市场。看上去,太空旅行几乎近在眼前,个别富豪已经实现了去太空走一遭的梦想。但各家私人太空旅行企业摩拳擦掌、不断出招之际,太空旅行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这些年不断有相关新闻出来,但迟迟不见实质进展,终归让人焦心。”铁杆“太空迷”齐烈文一直将太空旅行列为人生梦想之一,“尽管如此,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一看浩瀚无垠的宇宙,在外太空,甚至在其他星球上跳一段霹雳舞,就像那些科幻电影里描述的一样。”在天文论坛和太空旅行相关贴吧上活跃多年的齐烈文,本职工作是公司普通白领。平日生活简素,闲暇时多半选择宅在家,搜集太空旅行的讯息和电影,生活节俭的他存钱的目的就是为了积攒太空旅行的费用。

就像电影《地心引力》开篇十几分钟长镜头所描述的,静谧唯美的外太空对人类始终有永恒而神秘的吸引力。那太空旅行到底需要花费多少?

两年前,荷兰SXC太空旅行公司在中国推出私人太空旅行预订业务,其中国代理商在天猫上开设了一家名为“探索旅行旗舰店”。旗舰店价格最低的太空边缘游产品“先锋宇航员”为60万元人民币,包含前往美国发射基地的来回机票和一天住宿。离地103公里,带体能训练项目的“优先宇航员”套餐则高达138万余元。而且,这些套餐的真正飞行时间都仅为1个小时。

高昂的价格自然会令人望而却步,但事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在产品上线出售的1分钟内,305位买家悄悄拍下了60万元的太空边缘游。之前还担心预热不够的代理商,也没有料到产品的火爆程度。和太空迷十足的诚意形成反差的,是他们给出的不靠谱的旅行时间表。在开卖之时,代理商标注的成行时间在2015年、2016年。如今,2106年快要迈入第四季度,SXC太空旅行公司迟迟未有对应的消息放出,天猫上的这家国内代理商也早就渺无踪迹,无法被搜索到。

齐烈文坦言,这并不是“太空迷”第一次被“爽约”。之前,另一家名为“火星一号”(Mars One)的非盈利组织,曾经也以类似众筹的方式在线组织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火星移民申请活动。但结果,也并没有什么结果了。所有“太空迷”捐出的钱都打了水漂。同样,面对这样一场很可能没有结果,即便成行也很可能有去无回的太空旅行,全球有20万像齐烈文这样的“太空迷”照样对此趋之若鹜,志在用生命完成这次“单程”旅行。

一面是众多粉丝对太空旅行强烈憧憬,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来他们的狂热的心跳,另一方面,各家太空科技公司的载人科研进展“如履薄冰”,并不顺利。

就在本月初,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在发射过程中爆炸,导致猎鹰9号所运载的再利用火箭和卫星解体。虽然,后者只是Facebook计划用于向非洲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互联网卫星设备,但这个消息还是被齐烈文等人视为噩耗。“今年,各家太空科技公司都发布过一系列的发射测试计划,这个惨烈的失败肯定会让后面的计划受影响,被拖延甚至冷藏。”不过,齐烈文也表示,他和很多死忠太空粉一样,一旦有机会出现,仍愿意尝试太空大冒险。

本月初,SpaceX猎鹰9号火箭因平台故障,在发射过程中爆炸

拼死吃河豚,是因为其具有难以抵御的鲜美。太空旅行究竟又有什么样的魅力,值得冒着生命危险,拼死一试?在天价太空游不断在挑逗“太空迷”敏感神经,让他们望梅止渴时,普通人何时能以平民化的价格完成这场旅行呢?众多科技机构和旅行机构抛出的旅行计划会不会只是“真实的谎言”?

伟大旅行还是真实谎言?

“一言蔽之,就因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旅行啊。”按照之前做过海外私人太空旅行机构中国代理的章凌骁的话来说,太空旅行是人类旅行的最高境界。只有来到外太空,人们才能看到极致的景色。“在飞船上向外张望,你能看到三分之一的地球蓝色弧线,映衬在背后的是浩瀚无垠的外太空,这番景象,那幅画面,还有在失重状态下的那种心情和体验,绝对会让你终生难忘。”章凌骁说。

“这的确是伟大的旅行。”在NASA工作数年的中国台湾科学家、科普教育专家孙维新表示,宇宙的风景不比地球,你看到的也许是永远探不到头的深邃暗黑,也许是岩石的荒漠,也许是望不到头的海洋,而且失败的概率也像悬在每个旅行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究生命终极奥秘的欲望却也相当强大。“更何况,能完成这样的旅行,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装备很酷,飞创很酷,失重的感觉也很酷,本身也会让人充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就比如,在外太空边缘流泪哭泣,眼泪就会聚集到眼眶周围,不用化妆就能变身咸蛋超人。离开地球之后,外太空里的衣食住行感受都不一样,就像活在另一个纪元,另一个人生。”

孙维新表示,《星际穿越》中的那些虫洞、五维空间,未必真的存在,但宇宙空间中的未知景象和事物,完全超出人类想象的极限。他在对孩子和年轻人进行科普教育的时候,常常提到太空旅行的时机。“每隔175年,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连城一线,如果真的能有这种机缘,可以选择一次性把这些星球都逛一逛。”他表示,如何科技允许的话,不妨大胆一试,人生的眼界从此完全不同。

实际上,按照天文学家的分类,太空旅行被分为两类。被称为轻度太空游的“亚轨道飞行”,是让游客乘坐小型飞行器达到离地10万米,大气层和太空交界的“卡门线”,在此停留数分钟体验失重,观赏太空景色。目前该项目所需费用约10万至20万美元不等。而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目前还仅停留于轨道飞行,旅行的目的地是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

还有一些旅行公司,则趁热打铁推出了一些打着太空游旗号的“噱头”产品。比如,让游客坐在飞机上,跟随抛物线体验半分钟的“零重力之旅”。又比如,让人们穿戴太空跳伞服,搭乘超级氦气球到达地球的平流层,再跳伞返回地面的“太空跳伞”。“这样的项目更接近于太空旅行前的身体素质训练,”齐烈文坦言。

已经被诸多“太空迷”列入“画大饼”名单的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Orbital Technologies),倒是为人们的太空旅行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既然不在乎花费,那就干脆在太空中住上几天。早在2011年,这家公司就发布了讯息,在2016年会建成外太空旅馆。按照他们的构想,在距离地球35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他们将用四个太空舱组建能够同时容纳7名住客的旅店。

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公布的太空旅店效果图

太空旅店

太空旅店的格局分布小巧紧凑

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针对高端旅客设计的太空舱

从轨道科技公司公布的效果图来看,客房之中分别设有垂直床、水平床,以及密封淋浴空间,大型景观舷窗和双筒望远镜让宇宙星系美景一览无遗。在5天收费60万英镑的太空假期之中,游客的活动空间虽然不大,但可以在房间里尽情享受失重的感觉,还能吃到牛肉、野蘑菇、土豆汤和各式果盘。和各国“国家队”的宇航员所居住的国际空间站相比,这样的客房堪称太空中的奢华五星级酒店。不过,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各种原因,轨道科技公司并没有再度更新太空旅馆的计划进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科幻小说家已经在着力刻画奇幻的太空之旅。然而,直到现在,私人太空旅行的时间表不断被延迟,着实令人遗憾。

平民化时代,美好而遥远

太空旅行潜在市场虽然庞大,但几家科技公司还并没有能力全盘瓜分。

最早宣布进军私人太空旅行行业的维珍(Virgin)航空推出的250万美元产品,就是去外太空体验6分钟失重状态。这样的旅行在预售阶段,就已经吸引了包括汤姆·汉克斯等数百位名人、富豪排队等待。不过,有人诟病,这样的旅行体验,不如在模拟零重力的航天器“呕吐彗星号”(Vomit Comet)里面呆上几分钟。从理论上来说,两种体验并无二致,而后者的花费仅需要5000美元。性价比哪个更高一些无需累述。

霍金在模拟零重力的航天器内

模拟零重力的航天器“呕吐彗星号”,仅需5000美元就能待上几分钟

埃隆·马斯克和他创立的SpaceX还在各种失败的泥沼中艰难前行,而他的同道中人,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创办的蓝色原力(Blue Origin)虽然已经成功发射并回收了一枚火箭,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离真正展开商业旅行业务,“躺着就能大把赚钞票”还有不小的距离。而定位于廉价太空旅行公司的美国世界视域(World View),虽然已经完成了氦气球吊舱模型3万米的高空飞行实验,但其指定的计划,要2017年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听起来也不一定能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与此同时,由于NASA等科研机构的太空探索预算不断减少,这些私人公司反而成为太空旅行技术的研发主力。这些成本当然会转嫁到游客头上。

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项目是由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提出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筹措大笔的太空科研经费,开放了民间资金赞助,按照合同条款,这些赞助人也就活了太空旅行候选人的资格。迄今为止,真正有幸完成这项太空旅行的全球仅有7人。他们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均通过俄国航空局的“联盟号”被送上外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和各国的“国家队”呆上个把星期。当然,此番“深度太空游”从2000万美金到4000万美金不等的花费也令人咋舌。并且,从这份名单上来看,从名声在外的富商、土豪工程师到Word之父,游客光有金钱还不行,名望、各方关系、社会地位哪个都不能少。

至于之前的训练有多严苛,从“半途而废”的旅行者身上就可窥见一斑。50多岁的歌手莎拉·布莱曼,曾经就为了圆自己的太空梦,就曾在俄罗斯莫斯科尤里-加加林训练中心进行了数月的全面培训。每天16个小时的培训中包含了4个小时的俄语通话、失重训练和一些工程测试。据说,因为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仅有3座,“不养闲人”。即使是莎拉·布莱曼这样的“业余选手”,也需要在升空过程中与另外两名宇航员紧密配合,分担一部分工作。

莎拉•布莱曼曾在俄罗斯莫斯科尤里-加加林训练中心进行数月培训

各路土豪为了过一把“太空瘾”不惜使劲浑身解数,苦苦排队等待。相比之下,一小时动辄60万美元,5天动辄60万英镑,仅仅需要“烧钱”的私人旅行,还是令很多怀揣着太空旅行梦想的人愿意埋单。从目前SpaceX 和蓝色原力都在进行的可回收火箭实验的端倪之中,敏感的专业人士又嗅到了一丝潜在的商机。

“可回收火箭技术一旦成熟,太空飞行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所以,太空旅行的平民化时代到来并不是没有可能。”孙维新坦言,现在的太空旅行以天文数字开价,其中包含的是科研经费、一次性发射器装置的造价,以及机票、住宿、训练的成本。各种成本加上去,自然价格不菲。更何况,物以稀为贵,几大太空旅行科技公司具有寡头垄断式的定价权。

“想象一下,如果你从上海到北京乘坐的飞机只能被使用一次,那机票该是什么价格?”孙维新认为,“如果个人太空旅行能被运作起来,研发成本不断被稀释,火箭等运载装备和航天器能被回收后能多次反复使用,而不是作为垃圾留在外太空,几大航空公司展开了完全的商业竞争。那么,你可以算一笔账,到一定的时候,价格就会不断下降,按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说,可能会降到万元以下。越来越多的人就能加入到这场奇幻旅行中来。”

六年前,美国旅馆业大亨毕格罗就宣布,他正积极建造充气式民营太空站,计划于今年升空,每人在太空站住30天的费用为2500万美元,比国营太空站少一半。他计划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15至20趟火箭,将一批批旅客带上太空。而马斯克则在本周二向全世界描述了他的愿景,十年后太空旅行价格将不断下降,他假设有一艘能航行数次的飞船,每次能搭载100名乘客。这样的一趟火星之旅,最初的单程票可能在20万美金,随着时间推移,价格可能出现“腰斩”,再之后则会递减到普通人能承受的水准。

“按照现在的物价,最终的价格会是几千元。”用几千元玩转一次太空旅行,孙维新的大胆设想现在看来是“痴人说梦”。但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真的会有一群普通人经过体验之后,用半个月收入买了一张船票,被可回收火箭送上太空之后,在太空舱里用手机自拍之后发了朋友圈,用波澜不惊的口气说,“哦,这就是太空旅行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