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消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 | 人均寿命再增三岁背后:十年时间,十万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16-10-25 22:42:00

责编:乐琰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此次的规划纲要与以前卫生服务行业的规划不太一样,以前说医改主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这次是围绕健康来发展这个行业,意味着以后发展卫生行业的投入,包括健康政策的支持都会围绕健康产业来做。

据新华社10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对2020、2030以及2050年的国家健康规划作出了总体说明,并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显著提高至79岁,这比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预期寿命76.34岁增加了大约3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最为亮点的是以下一组目标数据: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030年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从这些数据来看,与之相关的慢病管理产业、民营医院、医疗信息化、体育产业、老人照护以及商业保险等产业都将肩负这3岁的增龄重任。

十年时间,十万亿产业

“此次的规划纲要与以前卫生服务行业的规划不太一样,以前说医改主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这次是围绕健康来发展这个行业,意味着以后发展卫生行业的投入,包括健康政策的支持都会围绕健康产业来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周子君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在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6%左右,而在德国、法国、日本均约为11%,英国为9%,美国的这一比重接近18%。

“不是说卫生费用占GDP越高这个东西越不好。以前我们的概念里,病人得病了就要去消耗资源看病,所以觉得占比高了不好。但是在全球唯一一个将医疗健康运作成产业的国家—美国,他们的计算方法就不是这样的,而现在我国的规划正在希望将治病从社会负担变成健康产业。”周子君透露,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从4%增长到5%大约用了12年,从5%到6%用了五年时间。

“我们预测未来大概10到15年时间,国家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会达到10%,按照现有价格水平计算,也就是10万亿到12万亿的健康产业。”周子君说。

而在投资者眼里,推进到资本层面这一产业数值同样可观。

在此前紫荆资本医疗投资论坛上,中金公司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曙光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如果引用资本市场的概念,2015年A股市场医疗医药的相关上市公司有193家,境外H股、红筹以及美股共计93家,而新三板的相关企业数量亦高达300家。

“从市值上来看,A股有三万亿的数值,占到整个A股总市值接近7%的市值是由医疗医药企业来贡献的。境外还有约一万多亿的市值,整个来看中国的上市的医疗医药企业的市值在五万亿的规模。”王曙光说。

健康产业还需“配套”

事实上,自2009年新医改提出以来,希望借由社会资本的力量来推进基层医疗体制的改革就一直政策不断。也正因此,包括医生集团、专科医院集团、社区医院、养老社区等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在这几年里不断生根发芽。

比如,在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通知》中就曾明确提出,将会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办医:明确了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同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此后关于多点执医放开的配套政策也陆续推进。

“在医改第一阶段,我们解决了看病和治疗的问题,疑难杂症治疗的刚需问题现在基本解决了,这段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公立医院。现在第二个阶段,我们要解决的是便利性的问题,这就要依托基层的医疗服务作用。”周子君说:“民营医疗机构就是基层医疗的重要载体,现在我们的门诊量公立医院占90%,私立医院约占10%,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将这个数字基本颠倒过来,私立门诊占到80%,公司诊所20%。所以这个想象空间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在本次规划中,特别提出了对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的具体目标。其中指出,将会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商业保险不推进,包括三甲医院的国际部门、特需部门以及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就无法真正参与进来,形成分级诊疗的闭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参与程度可以说与商业保险的推进息息相关。”中欧商学院卫生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此前表示。

但可以看到的是,包括平安、人寿、招商信诺在内的国内保险机构都已经尝试在商保领域抢滩驻地。“以前商业保险的保费都在一、两万以上,参保的人群大多也都是外籍人士、企业高层,但是现在很多商保机构都已经推出了针对企业中层的3000元~5000元的商业保险,这些保险除了覆盖基本医保范围项目,还会覆盖三甲医院的特需、国际部门,以及一些定点的民营医院。”大特保CEO周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包括上海瑞金医院在内的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也都相继出台了与特定商保机构的健康管理合作计划,借此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执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