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东莞去哪儿

第一财经 2016-12-01 09:01:00

作者:林春挺    责编:李秀中

曾经创造出“东莞模式”、“东莞制造”、“东莞速度”等令人瞩目的标志性词汇的东莞,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烦恼。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东莞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2016年10月12日和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调研了东莞和深圳。在东莞,其调研重点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这个命题,关乎东莞的未来,也关乎中国实业的未来。

编者按

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迄今已经8年。在此期间,全球经济起起伏伏,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不少传统制造企业在不甘中倒下,而更多的企业正走在转型和升级的路上,以向死而生的勇气,等待破蛹成蝶的一天。

东莞,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产业升级才是出路。但数量庞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民营企业,面对订单锐减、成本上升、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现实,东莞将如何抉择,考验着东莞人的智慧,也考验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基于此,第一财经记者以东莞为样本,从东莞最负盛名的鞋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入手,用具体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故事,力求全面剖析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中难点和痛点,给中国制造业转型提供经验和帮助。“东莞去哪儿”不仅仅是出给东莞的题目,也是供给中国制造业的答案。

东莞去哪儿

广东东莞的产业升级问题,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试点调研后,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至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30年间,东莞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100年、亚洲“四小龙”用40多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县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扬名的新兴城市。

但曾经创造出“东莞模式”、“东莞制造”、“东莞速度”等令人瞩目的标志性词汇的东莞,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烦恼。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东莞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

未来,东莞将去向哪里?

东莞30年等于发达国家100年

30多年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有一大片空白之地,这就是东莞。它位于珠江口东岸,地处港深穗经济走廊中段。这样的地理条件为它后来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最大的工业化城市之一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1978年之前,作为一个农业县,东莞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只有不到400家工业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

当地一个完全劳动力的日收入最低只有几分钱。不少东莞人为了求生铤而走险“偷渡”香港,以至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青年走光,田地丢荒,干部难当,老人惊慌。

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东莞的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当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尽管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东莞利用毗邻港澳,直接面向市场的地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开始了第一次振兴地方经济的创新运动。

1978年8月30日,东莞二轻局与张子弥的香港信孚手袋制品有限公司在广州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规定原太平竹器厂改为太平手袋厂,港方从香港进口15台设备及原材料;太平手袋厂则拿出200平方米的旧厂房,从太平服装厂借调10多名工人加工手袋,产品全部外销。

就这样,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县太平手袋厂于1978年9月15日正式投产。在1978年剩余的3个多月时间里,这家手袋工厂创造了60多万元港币外汇。

一位亲历者回忆说,港商实行计件工资,工人每月能拿到两三百元,比起竹器厂每月28元的工资,整整多了十倍。这使得有些工人第一次领薪时手都在颤抖。一时间,很多年青人争相成为太平手袋厂的工人。

太平手袋厂打响了东莞工业化变革的“第一枪”。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曾经荒废的土地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在土地财政时代到来之前,东莞数百个村庄的农民已盖起了一个个火柴盒似的工厂。

通过利用自身丰富且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东莞很快吸引了大量港澳台投资。到1984年,东莞对外加工、“三来一补”的企业达到1000多家,仅加工费的收入就高达4580万美金,创汇1.4亿美元,摇身变成了当时全国县级市之冠。

从1984年开始,东莞迎来了一系列的政策红包:当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撤县设市;1988升格地级市;1992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系列的政策便利彻底改变了东莞的面貌。1984至1994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10年翻了三番还多,年均增长27%,从而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至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外科手术式植入”、“外资主导”、“外向型”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催生了“东莞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现象令人瞠目。

在东莞,要找到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并不容易。“东莞模式”的影响下,东莞形成了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据报道,截至2013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188.93万人,常住人口831.66万人,外来人口比例高达77%。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东莞的港澳台外商企业有12051家,占全市企业法人的36.92%。即便在金融风暴后,在港澳台外商企业不断迁出东莞的背景下,2013年东莞的港澳台外商企业依旧有8904家,占全市企业法人数量的9.05%。

在外资的带动下,东莞年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亿元飙升至2015年的6275亿元。37年翻了1000倍。2015年,东莞生产总值是同年海南3700亿元的一倍还多,超过了同年宁夏、青海和西藏的总和。

东莞“富可敌省”。

不断被超越之后往哪走

经过多年的高速奔跑之后,东莞这辆跑车早已在十年前就开始慢了下来。与多年前年均20%以上的增速相比,2015年,东莞经济同比仅增长了8%。

2007-2011年,东莞生产总值排位持续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东莞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也快于全国其他地方。5年间,东莞经济总量先后被武汉、大连、沈阳、长沙、烟台和郑州6个城市超越,排名从原来的第16位跌至第22位。

2011-2014年,东莞经济总量连续4年保持在第22位。直至2015年,东莞才赶超了唐山,上升至国内第21位,终于打破了过去4年排位原地跑步的魔咒。

在2016年东莞“两会”期间,时任东莞市长的袁宝成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市在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这些突出的问题包括: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镇村基层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和履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根据报告,东莞“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东莞“经济发展仍是较多依靠传统路径,“四新”经济还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东莞模式”是典型的外源经济,主要靠外资引进,靠“三来一补”发家。通过低廉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但是粗放增长模式和“打工经济”烙印十分明显。外资企业在东莞是传统的加工制造厂,其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均在母公司,造成东莞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东莞创新能力。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东莞就意识到了上述问题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2007年5月, 当年曾为东莞打开了工业化之路的东莞县太平手袋厂旧址被夷为平地。在这家“粤字001号”企业被拆一年后,2008年,东莞开始着手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但过去增长模式的惯性,是如此之大,至今仍在制约着东莞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非常关心东莞的发展。2016年10月13日,李克强在东莞考察时,当地负责人说,目前产业分化明显,传统衣帽服装加工等下降15%,但电子信息等产业增速超过20%。李克强说,这一走势很好说明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希望保持发展势头,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

当天,李克强在东莞考察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时赞扬说,你们从步步高时期的传统产业,跃升到如今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实现了华丽转身、破茧成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范例。

“总理的话一针见血。”曾担任东莞市特约研究员的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东莞制造业之所以转型艰难、缺乏高端制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东莞缺乏现代服务业。他认为,服务业一直是东莞的短板,东莞制造业和服务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持续了多年。“服务业上不去,东莞的制造业很难转型升级成功。因此,包括金融和法律服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它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前提。”

在林江等受访者看来,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将直关系到未来东莞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位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专访林江:东莞转型需提升现代化服务业水平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认为,目前东莞的确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他认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遇到的难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东莞缺乏现代服务业。根据他多年的观察,服务业一直是东莞的短板,东莞制造业和服务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持续了多年,只要服务业水平和规模上不去,东莞的制造业很难转型升级成功

2016-12-01 09:03

外贸明星城市风光不再,苏州东莞等艰难转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已经基本达到顶峰,这些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不少产能向东南亚和内陆地区转移,发展速度因而较慢。

2016-11-16 21:45

东莞鞋业:困境中求重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下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莞鞋子行业目前遭遇了订单减少和利润缩减的困境。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诸多全球有名的鞋企开始迁往东南亚等地区。

2016-12-01 09:01

东莞电子信息业:逆市而成

在东莞,电子产业同样面临困境,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倒闭。与其他相对传统的电子产业不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东莞电子产业的龙头。2015年,东莞市的手机生产的出货量是2.74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相当于全球每6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东莞。

2016-12-01 09:0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