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入世15年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仍处环境意识觉醒期

第一财经APP 2016-12-03 11:11:00

作者:章轲    责编:李秀中

入世后,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制度改革、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与15年以前相比,目前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发展环境,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问题。

中国历经长达15年的“复关”与“入世”谈判,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转眼之间,入世已有十五年之久。

入世15年,中国收获了什么?12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等机构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不曾预见的巨大变化,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制度改革、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与15年以前相比,中国目前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发展环境,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问题。

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改革开放

“从‘新全球化’开启和全球治理规则重构的视角回顾过去,反思当下,展望未来,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积极地把握历史机遇,更主动地应对时代挑战,从而更富有成效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制定国际规则,乃至影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在当日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入世十五周年专题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在论坛上表示,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入世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真正融入全球。”吴晓球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贸易格局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WTO谈判机制正逐步让位于区域及双边自贸协定,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和变化,仍需深入研究。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课题组发布了《新开放战略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过程——中国入世十五周年的反思与展望》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雷达介绍,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不曾预见的巨大变化,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我们积极抓住战略机遇,主动调适,全面参与,拓展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并且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浪潮中,肩负起世界赋予中国的责任与使命。

研究显示,入世15年来,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制度改革、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雷达介绍,全球价值链作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高级形态,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资源深度整合时代,对各国的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主要体现为贸易和国际投资高速发展、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转变。

报告称,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调整,既是实现从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必由之路,使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重要机遇。

数据显示,2001至2015年,中国出口从2661亿美元上升至22765.7亿美元,增长756%,年均增长16.6%。中国商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4.3%提升至13.8%,中国商口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中国对外资的开放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和大部分服务业,其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50%。

吴晓球也举例说,从2001年到2015年,中国的GDP从11万亿增长到68万亿,年均增长9%以上,进出口贸易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外部需求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入世后,中国与世界实现了多赢,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使全球消费者获得了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同时,中国的法治观念得到地明显提升,开始尊重知识产权。

雷达介绍,入世15年来,中国打破了外贸经营权的垄断,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取消门槛限制使所有履行了法定程序的市场主体都可以成为外贸经营的主体,这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改革已走完最后一步。

此外,中国认真履行加入WTO的关税减让承诺,开放型经济从“多边开放”和“双边开放”转向“单边开放”,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促进了各个地区以点带面的发展;我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陆续修改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上为金融市场的充分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雷达介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公认的全球性的经济大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报告称,崛起的中国被推到全球治理的前台,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焦点,一直以来,中国以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先导和中心的总体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作为一个责任大国,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在倡导和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区域经贸安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雷达说,全球价值链的展开和深化是促成过去30年全球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中国正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的机遇,迅速崛起为全球最主要的贸易大国和经济体之一。

仍然处于环境意识觉醒时期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入世15年之际,全球价值链这一阶段的大规模展开和深化过程已告一段落。与15年以前相比,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发展环境,将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问题。”雷达说。

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升。雷达说,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为0.276,其中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导致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前向GVC)为0.112,通过进口国外中间品导致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后向GVC)为0.164。

“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进口国外中间品参与国际分工,即中国制造业仍然以后向GVC为主要价值链参与模式,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并不高。”雷达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为-0.046,该指数为负值,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仍然较为低下。

此外,中国企业面临强烈的外部冲击。报告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仍旧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如经济实力总体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结构单一化等问题还很突出。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需要大幅度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这会使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致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每行每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

报告称,中国仍然处于环境意识的觉醒时期,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有关环保法规尚有待健全,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薄弱,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研究还发现,加入WTO后出口的快速扩张和外资流入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非农就业岗位的增加为青年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变了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教育回报,影响到了个体教育投资决策,大量中青年人口的教育投资停滞在中等教育水平上,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人力资本积累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中国将面临陷人‘中等教育陷阱’的危险,不利于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乡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自发的涌向沿海去从事贸易相关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工作,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

报告说,面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中国坚持认真、积极回应。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构建提供公共产品,谋求全球治理中主导者的角色定位。

雷达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突破了现有规则制定的方法,不强调形式上的多边主义或区域主义,而是依靠现有机制,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区域的,或者是其他的务实推进。这一特点是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状况的,是从发展立场出发的制度构建。

聚焦中国新开放战略的前景展望,报告认为,无论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区域贸易协定,在当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推进全球贸易治理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推动WTO多哈回合。

上述课题组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实力和条件去主动承担多哈回合主要出价方的责任,力促多哈回合尽早结束。其次,中国对“新全球化”的新形态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支持采取诸边的方式进行谈判。这样可以避免协议完全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操纵,同时又可以展现中国积极开放的决心,以及获得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

报告认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实施中仍应有针对性的安排和策略。所有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探索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的建立、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也都具有试错的意味,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接近最优策略,实现内外和谐、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摄影/章轲

2001至2015年,中国出口从2661亿美元上升至22765.7亿美元,增长756%,年均增长16.6%。图为大连港世界一流的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