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资本寒冬”言过其实 投资人手握重金感叹好项目难找

第一财经 2017-01-12 15:06:00

作者:任小璋    责编:李秀中

一位业内资深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项目永远都在,钱也永远都在,只不过是优质的财务投资人和好项目匹配的问题。

随着资本的偃旗息鼓,很多人预言,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进入了新一轮的寒冬之中。

IT桔子发布的2016年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三季度国内创业热情继续大降,国内新成立的公司一共有95家,平均每天新成立公司1.03家,无论是同比和环比都下降明显。2015年三季度日均成立公司2家,2016年一、二季度的数字分别为2.2和1.2家。而相比起其他领域,电商比重下滑较为明显,尤其是曾经被视为创业蓝海的生鲜电商,共有3家公司宣告倒闭。

业界一般认为,真正的资本寒冬有“三少”,即越来越少的新基金数量、越来越少的投资案例数量、越来越少的投资金额。然而,从创业市场看,尽管2016年以来创业投资市场基金的募资活跃度相对2015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平均募资规模、超大额基金数量、种子期和初创期募资案例依然表现不俗,说明在经历2015年的喧嚣后,资本供需双方都逐渐回归理性。

一位业内资深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项目永远都在,钱也永远都在,只不过是优质的财务投资人和好项目匹配的问题,这个道理在每个行业都一样。其实,拿钱以前也没有容易过。三年前就有人说是寒冬,现在还有人说寒冬,明年肯定还有人说寒冬。”资本寒冬“是个比较大众化的说法,标题有点耸人听闻了。

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电子商务年会上感叹好项目难找,“大家从创业角度感觉到资本市场所谓的寒冬,但从作为专业投资人角度来讲,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找项目是件容易的事情,非常辛苦,非常累。”

李磊认为,所谓的资本寒冬,很大一个原因是资本市场对电商企业整体的监管和要求提高了很多。

鼎晖在选择投资企业时就会比较关注两点,一是企业有一定规模以后,其业务现金流或者盈利的前景是不是能够通过规模效应确定起来;二是投资的企业是不是有一个整合者的气质,也就是未来三到五年内能否扩大团队势力范围和团队江湖地位。

这一轮的资本寒冬肇始于2015年的下半年,同以往的资本寒冬一样,此次资本寒冬的出现是在中国互联网井喷式发展两到三年之后才出现的。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资本寒冬有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井喷式发展背后有资源过剩的风险。

“前几年互联网或者电商获得资金渠道太多了,也太方便了。有可能搞个商业计划书就有人投你,就能融到很多钱。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故事很好讲,跟我们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一结合,马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宝象金融服务集团联合创始人、董秘杨张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时代变化很快,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市场上其实不缺钱,但投资人变得更理智、更谨慎了。

杨张兵也表示,现在的行情跟前两年不一样,这当然跟经济周期也有关系,实体经济受影响后也会反映在资本层面。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缺项目,特别缺优质的项目。

“现在基本已经没有与互联网相关的未开发区域,像互联网+专车,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宾馆+旅游等等,但现在基本上都加完了,要在存量中寻找独角兽就很难了。行业里永远都是认第一、第二的,你要有新的东西才行,这就要看谁有预见力了,比如像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但是如果起来晚了,再想要有一个新的平台去跟饿了么竞争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消费者已经形成习惯了。”杨张兵补充道。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主任苏军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道,狂躁之后就会冷静,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热钱变少了,二级市场不景气,这种效应会直接传递到一级市场,同时,电商创业公司死亡率不断上升也会动摇资本的信心。但这背后揭示的是烧钱模式的电商发展遇到瓶颈,电商野蛮生长阶段结束了,商业开始回归本质,投资人对项目的可行性保持高度警惕,对项目的品质要求提高,投资自然会变得更加谨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