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世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EIU中国研究总监:特朗普对华观念落伍了

第一财经 2017-01-16 15:53:00

作者:冯迪凡    责编:顾乡

任韬表示,特朗普对于中国的看法,可能是在10年前形成的;真正的问题是,他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试探商人的方式来试探政府”。任韬还认为,中美BIT在特朗普任下不太可能达成

在第一财经对《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研究总监任韬(Tom Rafferty)进行专访的前一天,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过渡团队宣布了将在白宫下成立一个新机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并任命经济学家纳瓦罗(Peter Navarro)为该委员会主席的消息。对于任何中美贸易政策的观察者,这都是无法轻易忽视的信号。

任韬

“纳瓦罗是一位强硬派,如果他处于前文提及的位置,那么我同意你的观点,即这一信号意味着贸易将成为特朗普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优先处理事务之一。”任韬表示。

而对于国会是否可以中和特朗普政府过于极端的贸易政策这一问题,他表示,贸易政策直接属于总统权力范畴,国会想有作为是比较困难的,而上述新成立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也带来了不少在贸易方面的总统控制,“贸易是特朗普的优先事务,在这方面他拥有不少权威可以腾挪。”

任韬认为,特朗普对中国货币的看法有些过时了,他对于中国的看法,可能是在10年前形成的;此外他在中国产业政策和补贴方面的发言虽有一些真实之处,但真正的问题是他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方式,而且“还使用政治方式来提高他要价的杠杆,他是个商人,他使用试探商人的方式来试探政府”。

在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可能发生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一份有利于中美双边贸投的《中美双边贸易投资协定》(BIT)在任韬看来“不太可能了”,他说,这有些可惜。

特朗普的贸易团队,散发的到底是什么气息?

与以往积极倡导自由贸易的人选相比,特朗普亲手挑选的贸易团队散发出彼此矛盾却已然足够令人忧心忡忡的贸易保护主义气息,而且其中许多候任高级官员都是对华贸易强硬派。

其中最高调的莫过于纳瓦罗。早在特朗普当选之日,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就指出,目前可知的一位在中国经济政策方面有可能对特朗普产生影响的人士——加州大学厄文分校经济学教授彼得•纳瓦罗,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倾向。

纳瓦罗

纳瓦罗此前在中国方面有三本著作,其中最后一本《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被制作成纪录片。特朗普在任命其作为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的声明中表示:“我在许多年前读过纳瓦罗有关美国贸易问题的一本书,并对他的论证的清晰性和他的研究的彻底性印象深刻。”

“他已经预先记录了全球主义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并为恢复美国中产阶级铺平了道路。作为我任内的贸易顾问,他将承担重要角色。”特朗普说。

任韬表示,纳瓦罗是一位经受过训练的经济学家,曾经就读于哈佛,从哈佛拿到经济学博士,“此人应具备严肃经济学家的条件,不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令他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

而按照纳瓦罗的自述,他是在教学中得出了他对于中国的看法。“我在21世纪初开始注意到,我的许多有工作的(前)MBA学生都彻底失业了。随着我开始更深入地观察,所有的缘由都指向中国。”他说。

同时,特朗普的任命也有自相矛盾之处。

譬如特朗普建立了新的白宫下的贸易委员会,预计该委员会将得到不少授权,但白宫本身就有全国经济委员会,本身就在白宫,目前特朗普任命更倾向于自由贸易的前投行人员科恩(Gary Cohn)担任负责人。“我不太清楚这些机构将如何实现相互互动。”任韬表示,同时商务部和财政部的候选人在经贸方面并不具有相同主张,譬如候任商务部部长罗斯在贸易问题上的发言较为和缓(包括与中国相关议题),他说将不会有贸易战等问题。

任韬解释道,罗斯是一个破产重组之王,擅长处理美国破产制造业资产,因而罗斯可能认为他可以理解目前美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他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当然这不可能仅仅是通过关税就实现的,还关乎美国的生产率、制造业成本等。

的确,罗斯的立场令人疑惑。直到2016年9月加入特朗普团队之前,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亲华派:他称赞中国的五年计划具有远见卓识,曾与中方企业合作并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甚至在选战期间还为加之于中国身上的偏见打抱不平;当然,这一切亲华看法在他加入特朗普团队之后就消失不见了。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挑选了三名具有丰富对华钢铁反倾销经验的律师加入美国新政府的贸易团队。

任韬对此表示,有这样的贸易律师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看趋势的话,奥巴马政府在中国的贸易问题上,特别是同世贸组织(WTO)相关的问题上,变得越来越严厉,奥巴马政府此前越来越频繁地在WTO起诉中国。

奥巴马政府在即将结束任期之际,还跑到WTO就中国铝补贴问题发起诉讼,这是他任期内第16次在WTO起诉中国,距离其政府下台仅剩8天时间。

仅在2016年一年,奥巴马政府就在WTO针对中方起诉了3项新案件。而在过去8年中,美国在WTO针对贸易伙伴发起的24次法律行动中,超过一半目标都针对中国。

美国副总统拜登此前则表示,在推行美国贸易法方面,这届政府“比史上任何一届政府都要更积极主动”。

任韬表示,那些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方面较为柔和的看法有误,实际上他也变得越来越强硬,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继续这种趋势。

“我不认为特朗普上台后将100%改变所有事情,但他会加强目前存在的这种趋势,这有可能意味着更多的针对墨西哥/中国的贸易行动。”任韬表示。

特朗普对中国的观念“落伍了”

特朗普在选战中坚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这是一大争议话题。

对此任韬认为,特朗普对于中国的看法,可能是在10年前形成的,也许在10年前他可以说中国是个货币操纵国,但是当下虽然中国仍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但他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积极进展,但特朗普看到的却是负面的发展:特朗普想对他认为是货币操纵者或者是贸易操纵者的国家采取更严厉的贸易政策,明显他将中国视为货币操纵者/贸易操纵者。

“他对于中国货币的看法是有些过时了。”任韬说。

就在第一财经记者截稿之时,特朗普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又指责中国虽然称人民币正在贬值,却是“故意让人民币贬值”,不过特朗普改变了此前称要在上任第一天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说法,表示可以先进行对话。

当然在中国的产业政策和补贴方面以及外资对华市场准入的问题上,任韬认为特朗普的发言有些真实之处,不过问题是他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方式,而且还使用政治方式来提高他要价的杠杆。任韬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个商人,他使用试探商人的方式来试探政府。”

任韬并称,虽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但事态发展至今,已经变得有些清晰了:看起来特罗普将要执行那些他在选战中承诺过的内容,譬如在国内经济方面希望采取经济刺激,金融市场目前对此已经有所反应;在贸易问题上,重新恢复美国本土制造业的能力,阻止美国企业的外包行为,并试图让美国企业对本土进行更多投资。

消除贸易赤字就能促增长的主意“很愚蠢”

纳瓦罗在选战期间同罗斯共同撰写的白皮书中,阐述了他对于贸易和中国的看法。这份经济计划本身的逻辑非常简单:改革美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犹如一剂“十全大补丸”,既能令美国达到政府收支平衡,又能大幅增加美国就业,还能将美国的GDP增长带回3.5%的水平。

任韬斥之为:“其基本的理论是如果能够消除贸易赤字,就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这很愚蠢。”

“如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而中国本身占美国进口货物产品的20%的话,这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的通胀影响,而美国经济70%都由消费拉动,这将导致麻烦。”任韬称,“民粹主义(论调)对于那些丧失了制造业能力的州的美国人而言听起来不错,但是当真要制定经济政策,产生令经济增长的结果时,这些想法就不那么美妙了。”

“在我看来,美国面临的难题不是试图为中间地带州重振丢失的制造业(比如钢铁业),而是确保美国仍然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领导者,”任韬指出,此外“我不知道,美国要怎么试图重振类似于钢铁业这样的低附加值产业,如果不为它们提供补贴的话。”

不过如果特朗普确实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话,“美国经济有可能在短期实现增长,对进口货物需求增强,对于不少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商业机会,譬如在基础制造业领域,中国产品非常有国际竞争力,产品价格也便宜。”任韬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将投资飞机空港等基础建设,这对中国企业来说都存在机会,“不过是否在政治上也可行,对于我而言不是特别清晰,如果中国不做,那谁来做呢?也许是日本等国家。”

中美BIT或被搁置

自2008年开始,中美BIT谈判已经进行了8年之久,并立志要达成一份“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议,且在2016年奥巴马政府任期结束之前屡次传出加速消息。特朗普的胜选则扰乱了奥巴马政府的正常脚步。

任韬对中美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内缔结BIT不太乐观。“虽然不太可能被取消,但有可能搁置并在未来某个时间重新开启讨论。”他说。

“我的理解是BIT原本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有些可惜,因为已经谈判了很久了。”任韬表示。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了美方眼中为何未能在奥巴马任期内达成该协议的原因。这份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谈判仍在进行中;当中方全力同美方进行BIT谈判时,中方仍未能够决定是否可以“充分减少其投资限制,以便顺利完成这些谈判”。

此前在特朗普胜选后,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曾预计,BIT谈判将在2017年末或2018年初完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