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焦点众议丨“新一线城市”能否横空出世拯救春运大军

第一财经 2017-01-26 07:44:00

作者:孙维维    责编:孙维维

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奔波在跨越半个中国的路上,国务院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新一线城市”可能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均、人员异地就业的出路。

春节将至,在外工作的人们纷纷踏上了可能从南到北、也可能从东到西的归途;在家乡工作的人们则忙着置办年货、打扫清理、辞旧迎新。在这新春之际,小编也想和诸位聊点“新”东西——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之争。

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7.92%增长到56.1%,数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也带动了中国大城市的繁荣,特别是人口超千万的“北上广深”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为远超其他二线城市的“超级城市”。但享受着“一线城市”殊荣的北上广深同时面对着人口负担尾大不掉、房价飙升、资源接近极限的状况。2016年,北上广深也纷纷提出了2020年的人口控制线。

而每年春节,浩浩荡荡千里迁移的“春运大军”也是城市规模和能力发展不平衡的体现,鉴于此,只有发展接班北上广深的“新一线城市”、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布局,才是解决的出路。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城市的争夺战似乎有了眉目。

但武汉、郑州是否有机会发展成一线城市呢?除了北上广深外,中国的一线城市该有几座呢?

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准有很多——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根据GDP指标,中国目前GDP达万亿元的城市有11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小编综合GDP、区位、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资本聚集程度、创新能力等指标,选出七名“新一线城市”的“竞赛选手”。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些选手的准备情况吧。

选手一:杭州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虽然单就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杭州的自然禀赋不必说,G20峰会大大提升了杭州的世界性影响力,接下来杭州还有2022年的亚运会。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目前第三产业比重接近6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0%以上是在杭州的企业。杭州市长张鸿铭说,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第一,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绍这是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第二,峰会以后,杭州正逐步成为人才的洼地,各路精英、海归人员、高端人士向杭州集聚;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外资都愿意到杭州来投资发展。”

选手二:苏州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张贵祥】:苏州靠近上海,一方面可以疏解上海的人口,另一方面紧跟上海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和上海逐步同城化,相比南京更为开放,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灵活。

财经评论家叶檀】:苏州几乎是最受惠于外向型经济的城市。从新加坡工业园区,到目前兴盛的工业园区和新区,苏州几乎被打造成了东亚发达国家的某个新城。可贵的是,苏州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古城,几乎是我在国内唯一看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留下了丰富的资源。苏州的GDP低于深圳,但苏州的投资远高于深圳,而消费远远不如深圳。这是苏州之痛,当地的经济结构与创新能力不如深圳,必须经历一次凤凰涅槃。

选手三:南京

据悉,南京市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5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南京成为江苏省第2个、中国第11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除此之外,南京文化底蕴丰富,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几乎可以跟上海等地媲美。加上安徽等地人力与人才资源东移的倾向,对于南京发展是个不小的推动。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省会城市的科教文化资源雄厚,各种高端生产要素在省会城市的聚集度比较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资源必须要配套,在这个过程中,省会城市比非省会城市往往更有优势,省会城市的服务业占比也会比较高,具备了更强的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

选手四:天津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薄文广】:天津最大的优势是紧靠北京的区域优势,“从区域平衡角度,或者区域协同发展角度,天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

叶檀】:京津冀一体化,北京不能独立支撑一个城市群,北京周边的卫星城与天津是最受益的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天津定位非常清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其本意似乎是想要回到曾经的北方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上。我曾经去过天津高新区,政府效率还算不错。天津普通高校55所,比成都仅少一所,教育资源算是相当的丰富。

选手五:武汉

学者罗天昊】:若以增速、成长性和战略重要性而论,未来中国最有可能成就大器的两大新兴城市,非武汉和重庆莫属。无它,未来中国最大的新增长极,一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是武汉,一个是成渝城市群,核心是重庆。中国未来最大的动力,来自国内的产业转移。随着中国广阔内陆产业转移的完成,中国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的产业核心区,以及最终产品的销售中心,而加工制造这个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

选手六:郑州

同样作为中西部城市,郑州也被国务院提名为“中心城市”。

罗天昊】:郑州是黄河流域腹地崛起的最大变数,华北腹地崛起的龙头,“一带一路”的大陆中心,战略重要性几可与武汉抗衡。从地理和交通而言,郑州也是武汉的最强劲对手。中国传统上以河南为天下之中,郑州在河南之中,也算是天下之中。郑州的战略外延,则可以西接中亚,与“一带一路”战略挂钩,这是武汉没有的优势。此前数十年郑州强压北京和广州,雄踞中国铁路交通中心。

叶檀】:郑州跟武汉一样,是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城市,有七条以上高铁经过。得益于产业转型与制造业西迁,郑州工业发展引人关注。2005年,郑州GDP为1650亿元,2015年为7315.2亿元,十年增长了44.3倍。郑州高校数量56所,不如南京、武汉,但高于天津,大学生在校人数高于成都,低于武汉。换句话说,郑州拥有人口与人才两方面的优势。

选手七:重庆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节点上,是衔接和联动几大战略的重要枢纽。

重庆科技学院兼职教授王秀模】:重庆直辖快20年,有了一定的积淀,重庆的经济基础、经济活力、环境吸引力等都在不断的增强,应该说这些都是重庆实力的表现。

罗天昊】:在西部诸城市中,重庆具备大规模的工业化的条件与可能性,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最大的物流业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虽以新疆为前沿,却最终以重庆为驱动。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么多选手虎视眈眈想要跻身一线城市,那么中国的一线城市应该有几座呢?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新一线城市”?如何培育“新一线”?

问题一: 中国的一线城市应该有几座?

秦朔】:美国有十多座“世界城市”,分布在东西海岸、中北部、中部、南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中国未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这要求中国的城市建立新的“世界观”,尽早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展开新思考,促进新发展。城市服务于人,也依赖人,“世界城市”要建成,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和向着世界市民、世界公民方向的努力。

问题二:怎样的城市称得上“新一线城市”?

对于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除了硬性的GDP指标外,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环境状况都应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秦朔】:目前中国居住在城市的7.7亿人口中,大约有2.4亿左右没有城市户籍,进城不落户。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不能和户籍居民有同等待遇。这是中国增长的另一面,即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欠债的、没有和城市建设更加同步的那一面。

问题三:如何培育“新一线城市”?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为打造新的一线城市,需要创新现有的央地政府关系,向相关城市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一是提高相关城市的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市享受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需上缴省级财政。

二是根据经济、历史、自然等因素,做出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一线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三是赋予相关城市更大的立法权。

四是在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养老制度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

五是在制定交通、物流、能源等规划时,向相关城市倾斜。

六是调整金融监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七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八是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

目前,中国诸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人员纷纷涌进一线特大城市,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城市一房难求、居民生活压力大、幸福感低等大城市病,缺少就近就业的机会也是春运这场全球三分之一人员大迁移的原因。

单靠限制人口并不能解决超级大城市的问题,如何培育“新一线城市”,使其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劳动力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为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是治疗大城市病的基础。

说到底人们还是向往美好生活,如果人们能够在“新一线城市”甚至于二三线城市获得想要的生活的话,何必要苦苦挣扎在“北上广深”?

小编觉得,既然发展“新一线城市”是一条出路,专家也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条建议,那关键就看资源这块蛋糕怎么分了,小编也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了!

最后,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小编在这里祝大家鸡年大吉、万事如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