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吃货们有福了,大量优质挪威三文鱼要来中国

第一财经APP 2017-02-07 21:03:00

作者:李莉    责编:缪琦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三文鱼市场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挪威将优先重视中国市场,并成为中国三文鱼进口的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伙伴。

“在海产品方面,挪威认为中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在1月底于挪威特罗姆瑟举行的“2017北极前沿”大会上,挪威外交大臣布伦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对海产品,尤其是三文鱼有兴趣的话,我个人对此非常高兴。”

挪威外交大臣布伦德

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富含高营养价值,享有“冰洋之皇”的美誉。中国消费者对挪威三文鱼的认可程度也较高。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中国各大主要城市,46%的中国消费者明显更倾向于购买挪威三文鱼,这意味着挪威三文鱼在中国市场需求非常强劲。

来自中国杭州的企业家江瀚嵩佐证了这一观点。

近几年,江瀚嵩代表自己所在的家族企业几次前往挪威,拜访当地的海产品生产商,并开始尝试将挪威海产品进口到中国,包括鱼油、虾、鳕鱼和三文鱼等,同时也协助欧洲的海产品企业和中国市场建立联系。

江瀚嵩说,挪威三文鱼以其优良品质著称。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些商家甚至会用“偷天换日”的手法,把自己的三文鱼产品冠以“挪威进口”的名号进行营销。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挪威三文鱼的认可。

强劲需求

在江瀚嵩看来,挪威海产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乐观,背后有两大原因。首先,中国是世界上进口海产品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有超过113个国家向中国出口海产品。

其次,得益于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未来挪威海产品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约有3亿,几乎是整个欧洲市场的一半。10年后,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7亿左右,因此中国对高质量海产品的需求十分强劲。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查询各大电商网站后发现,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挪威三文鱼并没有占据太大比例。以某电商网站查询结果为例,“三文鱼”相关产品有5000多种,其中“挪威三文鱼”70多种,占比仅为1.4%左右。

目前中国从智利、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罗群岛、挪威等国家进口三文鱼。近几年,中国冷冻三文鱼市场的最大进口国是智利,法罗群岛和苏格兰近些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有所提升。

而挪威海产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的大西洋三文鱼约为7~8万吨,挪威在其中的份额仅为5%。

挪威海产局预计,自2017年1月起的12个月中,挪威在中国三文鱼市场的市场份额或将上升至65%。

优先重视

据挪威工业联合会预测,2017年挪威经济将温和增长。挪威经济将面临四个重要挑战和机遇,其中一大挑战和机遇来自于中国。

挪威希望恢复三文鱼对华出口,挪威海产品局希望三文鱼在华市场份额从现在的5%上升到65%。在两国贸易自由进展顺利前提下,预计2017年将有4~5万吨挪威三文鱼出口到中国。

去年12月中挪关系正常化后,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比约高(Sigmund Bjorg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挪威在华三文鱼和鳕鱼市场将得到极大的提振,而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三文鱼市场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挪威将优先重视中国市场,并成为中国三文鱼进口的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伙伴。

比约高表示,挪威海产局决定将2017年对中国市场的营销预算增加近9倍,从140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17万元)上调至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837万元)。

比约高表示,挪威三文鱼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在每公斤100元至15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和其他国家的三文鱼相比具有优势,并且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也愿意支付这样的价格。

挪威企业界对中挪关系解冻也是一片欢欣鼓舞。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养殖企业之一美威(Marine Harvest)首席执行官阿尔夫-黑尔格•奥斯科格(Alf Helge Aarskog)在今年1月下旬表示,该公司预计在今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向中国市场恢复三文鱼出货。

“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所以我们对中国抱以很大的期望。”奥斯科格称。

另外,挪威第三大三文鱼养殖企业SalMar公司正在中国投资6.9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5.77亿元)建立一个大型海上养殖场,预计2017年8~9月投入运营。

挪威渔业大臣Per Sandberg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说,这个海上养殖场项目开创了先例,SalMar为此申请了8个开发许可。挪威国内有45家企业都想要参与进来,而这个项目所涉及的投资金额、新技术等都是空前的。“对我个人而言,对挪威而言,都希望看到(积极的)结果。”

“去年12月19日,当我得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消息时,心里非常高兴。” 挪威渔业大臣Sandberg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时代的合作开始了,这就是未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