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容:多家股份制银行 少数城商行加入阵营

第一财经 2017-02-15 22:07:00

作者:张菲菲    责编:后歆桐

去年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以国有大行为主,第二批试点银行将扩容至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业内预计,今年零售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容。

重启一年后,不良资产证券化阵营有望进一步扩容。去年2月,五大行和招行获得了首批试点资格,重启了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一财经获悉,近期监管层放行第二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一位评级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容至兴业、浦发、民生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不少于3家城商行也获得了试点资格。另有机构人士透露,国开行也在本批试点范围中。

去年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以国有大行为主,第二批试点银行将扩容至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这意味着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后,将形成国有大行、绝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的阵营梯队。业内预计,今年零售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容。

去年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56亿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不断上升,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正是缘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承压。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为15123亿元和1.74%。借助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本,分散风险。

2016年2月14日,央行、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这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打开了政策阀门。

2016年2月,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总额度500亿元。4月1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和配套表格体系,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加速推进。

同年5月,中行和招行分别发行了一单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八年后正式重启。与一般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础资产为已经违约的贷款。

时下正值本轮首批不良资产试点一周年。从重启后的情况来看,据联合资信发布的《2016年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运行报告及展望》报告统计,2016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了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156.1亿元。

从证券端来看,各单产品均采用了优先档和次级档证券的两档分层结构,优先档证券的评级结果均为AAA级,平均占比为72.32%。各单产品优先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0.13年至2.24年,发行利率区间为3%至4.5%;次级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1年至4.24年。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这种交易结构设计的原因在于不良贷款回收金额和回收时间不确定性大,简单的分层结构有助于缓释证券兑付风险。

“目前市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认购热情很高。”一位评级公司结构融资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所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来看,资产折价严重,市场议价能力强,不良资产证券收益率比标准化的债券产品收益高,很多外资机构、合资机构和基金公司对于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次级类债券很较强的认购需求,但是从去年已发行的证券情况来看,基本上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所认购。

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认购热情并不如预期高。优先级证券收益率与普通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率相当,次级端证券依旧是资产管理公司认购,风险偏好高的私募管理机构在债券市场力量薄弱,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有力的市场买方。

从14单已发行的不良资产基础资产来看,涵盖了对公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小微不良贷款、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和个人抵押不良贷款等五种类型。

其中,对公不良贷款产品有7单,发行规模为79.82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1.14%;信用卡贷款产品有3单,发行规模合计为10.58亿元;小微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有2单,发行规模共计9.3亿元;建行发行了唯一一单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发行规模为15.6亿元;工行发行了一单个人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发行规模为40.80亿元。

联合资信报告称,已经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兑付情况良好。截至2017年1月底,2016年已发行的1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已有6单产品开始兑付。该6单产品中,优先级证券利息和本金均兑付正常。

对公资产为主 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扩容

去年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以国有大行为主,第二批试点银行将扩容至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这意味着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后,将形成国有大行、绝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的阵营梯队。

前述券商人士则表示,在MPA考核体系下,银行未来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将放缓,因此,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资产腾挪出表动力很足。加上监管部门支持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预计随着发行主体范围的扩大,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新增发行规模还是以国有大行为主,标的为对公类贷款为基础资产为主。

“2016年银行间市场通过证券化方式消化的不良贷款仅有510.22亿元,累计发行额度也仅占首轮500亿额度的31.22%,未来仍有发展空间。”报告指出。

联合资信报告称,首轮获批试点的5家银行在2016年顺利完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后,预计2017年发起机构将会扩容,且银登中心作为新兴市场也将为发起机构提供更多的发行场所选择。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的增长。

2016年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发行规模主要以对公贷款为主,但是这一趋势恐将不会延续。联合资信报告认为,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需要采用逐笔尽调的方式进行估值,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较高,且发起机构可以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处置对公不良资产,因而通过发行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处置不良资产的动力有所不足,预计2017年发行规模或将有限。报告同时预计,2017年零售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有望继续扩容。未来如车贷、消费贷等其他同质性较强的零售类不良贷款可能也将陆续出现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继续丰富基础资产种类。

不过,上述评级公司结构融资部负责人认为,从去年6家试点机构来看,中工农中建交行均以对公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试点,预计今年新试点机构仍将对公贷款项目为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对象。

他进一步分析,这是因为对公贷款项目的资料齐全易收集、资产估值比较一致,而信用卡、车贷等零售类资产对银行系统建设要求较高,第三方评级对现金流情况评估需要以不同维度选择样本,每个维度均需要选取多个样本,尽职调查只是与对公项目的抵押物、质押物评估方式不同。“随着不良资产的扩容,发起机构将逐步向消费类不良资产靠拢,零售类不良资产市场品种将更加丰富。”他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