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个人和一家上市公司的产业扶贫探索

第一财经 2017-02-15 23:29:00

作者:刘浪    责编:张有义

他看到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市场脱节,产品销售不畅,不懂因地制宜。他也看到农产品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邹爱华刚给自己换了新车,是一辆“真正的越野车”,这将给他长期奔走于山区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他的工作有些特别——以湖南省为核心,自主发掘特色贫困区,进行有针对性地产业引导,解决农产品的终端销售难题。邹爱华的合作方是他昔日的东家——上市公司步步高(002251.SZ)。后者在销售通道、物流等方面提供支持。

邹爱华和步步高的产业扶贫探索,既受国家产业扶贫宏观政策利好影响,又不是那种完全由政府引进推广的项目。但他们完全市场主体地位的角色探索,为实现产业扶贫的精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蹚出了另一条新路。

面对这样的“新尝试”,政府可以敞开大门、打通通道、减少行政审批,并提供税费上的倾斜支持。

扶贫队参谋

“今天飞驰500多公里,跨5市。扶贫之路,迈出第一步!”2016年4月20日,邹爱华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写道。事实上,邹爱华真正全身心将扶贫作为一份全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切入也有些偶然。

邹爱华曾是步步高一个重要板块的主管,后来辞职下海创业,以电商模式销售农产品。因此,他长期游走于各地农村山野,其中不乏贫困地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市场脱节、产品销售不畅、不懂因地制宜,等等。但反过来,他也看到农产品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他找到了之前的老板、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当时是想跟老板聊电商怎么在农产品这块做出一个新模式。”但王填把话题引到了“精准扶贫”上。

王填对扶贫的关注和思考由来已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精准扶贫”提出了专门议案。在此之前,步步高也每年参与扶贫,但更多是捐款捐物的方式。除此之外,王填还经常会收到来自不同政府扶贫工作队(组)的求助信息,都是农产品滞销的,希望步步高利用其庞大的超市终端帮忙消化。

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介绍说,这些临时求助的农产品,几乎都有一些共同点:量小、品杂、价高、规格不统一。“这类产品的成本都比较高,我们把它们接下来经常是要亏钱,一般就只能把它们当促销商品或者商品来处理。”陈志强说,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很多扶贫队很想在产业扶持上做些事,但多数都忽略了对销售的考虑,而销售恰恰是产品商品化中最核心的环节。这是陈志强的一个判断。

王填与邹爱华越聊越深,最终决定双方合作:邹专门负责选择项目,包括产品、地点、模式的选择,基地、厂房的建设等;步步高负责销售、仓储、物流等,并提供资金支持。

王填给了邹爱华一个新身份:步步高扶贫事业总经理。这个头衔更多的实质性作用是“为了开展工作方便”,毕竟扶贫工作与政府、企业、基层的接触很密切,但现实中如果完全是个人身份会带来很多不便。

邹爱华选择了一种较为“省力”的方式切入,就是找各地的扶贫队。“扶贫队在扶贫点有较高的话语权,由他们协调起来要方便很多。”他往往以一种给扶贫队当参谋的姿态出现,由于是以一种从市场终端反观的视角去分析产业布局,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双向可持续发展

严格来说,步步高与邹爱华是一种纯商业合作,就是双方以商业思维考评项目,通过项目的成功运营各自获取一定盈利。这要求在选择项目时必须严格把控两点:一是不能与市场脱节,首先要考虑产品卖得出去,并且有利润;二是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必须适合生产,并能实现可规模化、可持续发展——过于零散化、短期化,将会拖累双方。

邹爱华看到过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在湘中的一个山村,扶贫队将种植荷花、莲子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但实际上当地本来就属于缺水、少地、山多地区,并不十分适合这类种植,而且也未形成规模效应,最终自然是失败。他必须让自己少犯错。

“最好是当地有传统,另外就是要分析环境是否合适,核心就是有市场。”邹爱华阐述他选择项目的主要着眼点。概括起来,就是“商业思维——找到合适的产品;科学决策——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样的思路在他经手的项目中一以贯之。

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主要特点是缺水、田少、荒山多,只能种植极少量的水稻和玉米,扶贫工作队一直找不到产业破解之法。邹爱华找到这个项目后,联合农大的专家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红薯是一种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但如果只是种红薯、卖红薯,产值极低。最终,步步高决定投入300万在当地捐建红薯粉加工厂并包销产品。同时帮助当地拿下生产许可证、注册商标,并招募能人承包运营。贫困户除了获得种植收益外,还能在工厂就业,并在企业分红。据测算,仅这一个厂,一年产值就能达到1000万元,直接帮助塘代村及周边村约1500人实现脱贫。

贵州省黔西南州有一个贫困村环境极端恶劣——环境恶劣是贫困地区的一种常见状态——石漠化十分严重,除了荒山就是荒田荒土,多年来没有任何产业引导。但邹爱华在这里看到了“商机”。通过与专家研究分析,发现人工种植黑木耳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低,因此他决定在此设立专门的菌棒厂,形成规模化种植。

“我们希望形成一种双向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陈志强看来,产业扶贫的一端是贫困户,另一端是企业,要使双方都能够进入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循环之中。“过去的产业引导很多都是随性的,现在更有计划性,要建立循环体,找到其中的规律。”

邹爱华的想法则更为直接,他不希望项目有过多的变更,而是将成熟项目的模式在相近环境下进行延展和复制。“如果不断换地方,或者一个地方今年种(养)这个明年种(养)那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就会很低。”

现实与未来

邹爱华的项目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计划在湘南某县的一个贫困村推行土鸡养殖,向当地100多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50只鸡苗。按照计划,他们将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包销肉鸡和鸡蛋,养殖户将由此获得至少4000元的纯收入。但就在他们发放鸡苗后,当地镇上立即出现了一大批人收买鸡苗——三分之二的人直接将鸡苗卖掉了。他后来修正了这个计划,转而向一家贫困户捐建一座养鸡场,前期放养2000只鸡苗,提供技术支持并对肉鸡、鸡蛋进行包销。

“必须让他们(贫困户)看到真正有钱赚,他们才会跟着走。”邹爱华对此总结。

陈志强也认可“赚钱效应”的重要性。他描述,目前步步高的“精准扶贫”行动共建立了20余个采购基地,采购13大类农产品。这其中有不少项目都采取兜底包销的方式,一些产品前期的采购价实际上比市价要高出不少,但“这些都不要紧。要让人看到希望,有希望才有未来。他希望的未来是步步高能够建立自己稳定的产品基地,形成“一村一品”模式,“找到其中的规律,建立循环体”,从而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邹爱华与步步高的扶贫故事中,有一点颇让记者意外:作为传统流通零售企业参与扶贫,尽管解决了产业流程中最重要的销售问题,但并不享受任何政策优惠。反观产业流程的前端,比如种养殖、投资等,则都能在税收、补贴等方面获得优厚的政策倾斜,而事实上,不少获取政策红利的项目,往往只是刻意为进入扶贫的“政策笼子”而设。

记者查阅湖南省的相关政策发现,对于“精准扶贫”,最明确最常见的优惠政策就是“金融扶贫”,即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有条件发放低息、无息甚至贴息贷款。税费优惠方面,也都是向产业前端倾斜。对于销售端,其实也并不是没有优惠政策,相反的,比如省、市、县都有对于“电商扶贫”的特殊优惠政策,而且优惠、扶持力度还不小,各级各地标准不一。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对“精准扶贫”进行过深度调研的官员评价说:“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方从政策层面进行相应的倾斜,是有必要的,但目前的政策有些错位,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只是湖南。在他看来,销售端是产业扶贫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理应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

“应该把资金、(税费)优惠投到真正有实效的地方,而不是给投机者牟利。”上述官员对于一些“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的乱象颇为愤怒,“比如很多种油茶林的,就是以扶贫的名义套取资金和优惠;一些电商项目,根本带动不了销售,但享受到巨大的政策红利,有的甚至一家公司开发好几个平台,专门套利。”

即使不谈政策优惠,步步高的扶贫还面临一些现实困扰。邹爱华举例说明:对步步高来说,每笔业务必须要有对应税票,但在扶贫项目产品采购时,除了部分是与合作社对接外,个人或没有合作社的地方根本无法提供税票。“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地方政府也不知道。”相关项目的工资支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还有,“我们投资建厂,都是建成后无偿捐赠给地方,这里面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开具捐赠发票,但似乎没有哪里能开出来——找扶贫队,开不出;找财政,开不出;找税务,也开不出。”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