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完美人物志 | 李开新:“360做手机不是玩票”

第一财经APP 2017-02-23 17:32:00

作者:吴丰恒    责编:胡军华

“所有死掉的手机公司,都是到了一定阶段,自己的欲望没有控制住。”

“所有死掉的手机公司,都是到了一定阶段,自己的欲望没有控制住。”

被很多人认为长相酷似张嘉译的李开新,于2016年12月27日升任360手机总裁,负责新兴的360手机业务。

这一年,360董事长、360手机业务创始人周鸿祎,对于手机业务方向,刚刚经历了一场思路的蜕变——“所谓硬件彻底免费、硬件不赚钱,这种商业模式其实不对。”

之前,他称自己是“硬件免费”模式的倡导者——该模式前景在业界尚存在争议。

周鸿祎希望“变”,而新兴的手机业务需要“稳”。于是,身上带着华为老将、荣耀功臣等标签的李开新临危受命,成为360手机新帅。

“我确认,360做手机不是玩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李开新肯定地说。

手机业务难以速成

“我当时问老周(周鸿祎),是认真做手机,还是玩个票?如果你认真,我就来。如果想玩票的话,确实,这不是短时间能做下来的。”李开新回忆道。

关于这位360手机新晋总裁的公开资料不多。李开新出身于华为荣耀,曾任华为荣耀销售副总裁,2016年加盟360后,历任360手机执行副总裁、总裁。

“从2004年开始,从消费者知道、圈子接受华为品牌,到2012年,中间用了七八年时间。360做手机,就算我们赶上这个时代好一点,在互联网上的积累好一点,三年、五年也是需要的。”李开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周鸿祎则看中手机业务对于360公司的重要性,360过去是个软件公司,以后会逐步做硬件产品,不管以后是人工智能,还是智能硬件其他品类,但目前最成熟的智能硬件产品就是手机了,所以,360坚持选择做手机。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作为一家PC时代发展壮大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乃至在向更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演进的万物互联网阶段,软件商对于硬件商底层开放权限和自建生态的担忧。

事实上,在360内部,所有的技术人员都知道,PC时代终端的主流操作系统是Windows,Windows对于工具类软件是授权充分和底层开放的,而在智能手机上,苹果iOS是封闭的,基于Android改进的OS,主流厂商也在仿照iOS自成体系——软件商在硬件平台的生存空间大不如前,这正是促使周鸿祎下决心做手机的关键原因。

2015年以来,不乏其他互联网企业切入硬件领域的其他案例,如阿里巴巴5.9亿美元投资魅族;乐视网宣布做手机并累计投资超过38亿港元持有酷派多数股权。

从2014年底和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科技,持有酷派旗下大神品牌手机业务,到2015年收购酷派持有的奇酷多数股权,并将奇酷大神、奇酷360手机改名为360手机,360在智能手机行业终于有了一片独立天地。

不过,2014年前后蜂拥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创业公司们纷纷偃旗息鼓,乐视手机也遇到资金链挑战的当下,同样作为新晋品牌的360手机,如何跨越“安全线”、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仍是这类公司当前的使命。

“回归商业本质”,无论是公开演讲还是接受采访,李开新在手机业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和周鸿祎的最新观点不谋而合。

“从集团业务角度,必须要把它(手机业务)做起来,只不过,老周(周鸿祎)之前希望它更快地成长起来,现在他觉得,要根据产业规律让它稳步地、健康地成长起来。只有这样,用户对于360才更有黏性、更有价值。”李开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稳步突破“安全线”

“最早,大家对360的关注是基于对老周(周鸿祎)的关注,对他做手机这件事情的关注。老周做手机是做成还是做不成,这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在这两年里,无论奇酷、360手机,还是公司架构、业务方向、人事组织,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随着行业格局、竞争形势、资金形势的改变,以及对行业规律的重新认识,主导者周鸿祎的思路也出现了改变。其中最令业界印象深刻的是,他从一位坚定的“硬件免费”论的倡导者,变成了反对者。

“我一直在反思,硬件和软件的游戏规则不一样。”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周鸿祎曾表示,“硬件本身有良好的利润,企业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我们的手机也要回归初心。不在于它有多大量,做500万还是50万,都是要把‘安全手机’硬件做到极致。”周鸿祎说。

从小米到乐视,互联网厂商企业切入手机硬件领域,都曾经有过主打“性价比”乃至倡导“不赚钱”以追求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从而获得互联网用户,提升公司估值。

但无论小米还是乐视,都先后淡化或降低了补贴色彩。在没有巨大资本愿意持续支持的情况下,对硬件的持续补贴迅速演变成“无底洞”。事实上,在反思“蒙眼狂奔”时,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也表示,烧钱追求规模扩张时粮草不济。

事实上,2016年,周鸿祎的态度转变,以及360手机对手机硬件补贴的刹车,也有上述原因存在。

是用大量补贴和炒作谋求出货量短期突破,还是循环发展、通过差异化和用户口碑稳步发展,继而在品牌和出货量方面“厚积薄发”。

显然,360手机,更确切的是李开新,更多地相信后者。

“如果是到达千万量级,同样一款产品每件亏10元,一千万量级的产品就是1亿元,百万级就是1000万元,这对公司的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开新表示,“短期的声量,带来高的关注度,也只是暂时的,功夫要花在产品上。”

他也认为,手机行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和产业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和五年前的环境相比,产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做手机的公司最后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太冒进、扩张得太快,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越是体量大,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越麻烦。”李开新说,人物接,只不过,从供应链管理角度,达到“千万级”年出货量对于一家手机公司的安全生存也很关键。

“手机作为一类消费品,不存在永远上不了桌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来晚了而上不了桌,关键是,做出的东西符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李开新说。

九问李开新360手机走向何方

第一财经:你们有比较明确的用户群体吗?

李开新:360本身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从360这个品牌来说,更多用户是关心体验、关心应用、偏年轻的群体,我们的手机用户也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财经: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做年轻群体的生意,360手机和OPPO、vivo、华为主打年轻用户的产品有什么差异?

李开新:和我们同样配置的产品,他们在2000元以上,对男孩子来说,会在意配置到底是不是很合适,我同样花1000多元,会考虑是把这个钱花在外观上,还是内核上、配置上。

这个用户群足够大,尽管很多厂家都在做,但我目前的诉求没那么高,这么大的市场,我只要能吃下来一块,有一部分更看重配置的用户买我的产品,这个量已经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第一财经:还会有人很在意性价比?

李开新:肯定是这样的,就像北京到深圳,你可以坐飞机去,也可以坐高铁去。一张机票2000元,一张动车票800元、900元,有很多人坐飞机走了,但同样也会有很多人坐动车,不同的用户一定有不同的需求。

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的,20多岁的人,在学校或刚工作的人,他可能买一部手机能拿出的钱就是1000元或1500元,要买大品牌的机器配置就低一点,这种用户一定也有。

第一财经:你怎样看“安全”对于360手机的意义?

李开新:360本身是个安全公司,对老周来说,不仅是做个手机,如果只是做手机价值不是特别大,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的安全业务在新的技术下、新的需求下延续或扩大,这时候手机作为载体,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也是很明确的。

第一财经:有很多在消费级市场做安全手机的公司,它们做得其实不是很成功,好像安全现在不是用户一个很在乎的痛点?

李开新:不是说用户对安全不重视,而是大家对安全的理解还都处于各说各话的状态下,需求挖掘和场景还不够,一些场景未必是客户真正需求的。

第一财经: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担心,削减或者取消手机硬件补贴后,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

李开新:这个问题不是特别严重,我们1000多元的手机,实际上我们的价格只有同配置手机的50%或60%。我不补贴的情况下,这个差距对消费者来说感知已经足够强烈了。

第一财经: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还有资金压力吗?

李开新:我们现在的资金状况应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我也不指望2017年一年就做到千万量级,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就算按照千万量级来做,有十几亿元资金,对公司的运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不用想着一夜暴富,单款产品做到1000万数量或者百万数量,不要用一款产品做到这个量,用这种方式做,对公司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财经:在供应链、渠道方面,2017年你们有什么样的计划?

李开新:供应链角度来说,我肯定要给上游和下游渠道大家以信心。第一,360是把手机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做,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做做而已;第二,我们是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认为,这是两个层面,一是门槛,资金、技术上我们有能力跨过这个门槛,从我们与上下游合作中间可以得到体现,比如采购的付款都是给对方以信心的体现;二是手机团队结合自己定位对未来产品的判断没有大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忽悠说我开发的这款产品要卖500万、600万台,最后只卖了50万台,而就是实实在在告诉别人,这款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准备到什么样的情况,这样慢慢让别人觉得你比较可靠。做生意和商业角度来说,你说量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判断和风险是不是可评估的。

渠道方面,2016年我们80%是线上,20%是线下。接下来线上还是我们重点要去做的,尽管线上买手机的比例比线下低一些,占整个手机出货量的25%,但也不少,去年5亿部手机,一年相当于1.2亿部手机是在线上卖掉的。线上,360大概排在第四位。

另一方面,要扩大线下,因为至少有70%以上的用户是在实体店买手机,这个市场肯定要长期耕耘。但OPPO做了十几年了,华为也做了许多年,这需要长期的过程,着急也没用,反而不是好事情,需要稳扎稳打。

第一财经:360手机计划向更高端领域拓展吗?你怎样看很多厂商向高端进军?

李开新:我们当然也希望有能力的情况下往高走,因为手机本身的盈利水平是很差的。大家可以通过公开数据看到,全球手机90%利润被苹果拿走,但出货量并不就是最高,高端手机毛利率肯定是很高的。

但高端手机对品牌的要求很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度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这很重要,品牌承载力能到一个什么水平。对我们360来说也是这样的,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产品,认为我们的产品是不错的,逐渐往上走,而不是人为制造一个贵的手机去卖,品牌是承载不了的,对公司也是很大的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