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伦敦金融城市长:会有过渡期方案以确保脱欧后金融竞争力

第一财经 2017-02-25 07:19:00

作者:胥会云    责编:刘展超

伦敦金融城市长庞安竹表示,英国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的安排,而且会根据伦敦金融城的产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过渡方案,以确保伦敦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激活《里斯本条约》第50条,英国正式启动退欧程序之前,伦敦金融城市长带领商务代表团访华。其目的则是向中国政府和商业界承诺:脱离欧盟后的英国依然是开放型的国家,商贸的大门依然对外开放。

2月24日,伦敦金融城市长庞安竹(Dr. Andrew Parmley)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里斯本条约》第50条被触发之前,英国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的安排,而且会根据伦敦金融城的产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过渡方案,以确保伦敦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庞安竹是伦敦金融城第689任市长,于2月16日至26日带领商务代表团对北京、上海、天津和香港等地进行访问。

访华前,庞安竹在在中国媒体刊发署名文章称,英国脱欧公投后的篇章已经掀开,伦敦金融城期待与英国政府以及全国各地其他机构协作,减少商业领域的不确定因素,确保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增长。而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及其他主要海外市场的合作,是脱欧后的英国发展宏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月8日,英国下议院以494票赞成、122票反对的压倒性投票结果,通过了首相特雷莎·梅提出的脱欧议案,这使英国政府有望如期在3月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市场普遍担心,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将影响到目前伦敦作为全球金融机构进入欧洲市场门户的地位。

金融服务业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10%。而伦敦金融城聚集着近300家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伦敦市场外汇交易量占全球40%左右,处理全球约20%的跨境贷款。

对于伦敦金融城如何应对“脱欧”,如何继续保持竞争力,庞安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以后,英国首相特里莎·梅已经认真听取了伦敦金融城各方的声音,金融城的主要诉求已被涵盖在政府“脱欧”的12点计划中。

这12点计划,包括与欧洲市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与全球其他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等内容。并强调英国将重新探索作为全球化贸易国的角色。庞安竹认为,这些都是对伦敦金融城这个英国乃至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利好消息。

庞安竹说,英国首相特里莎·梅正在研究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替代性做法,“我们也在期待。”

不过,庞安竹称,伦敦金融城是一个非常具有弹性的金融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新的工作方法的实践,比如绿色金融、金融科技。“所有这些都非常有潜力,我们也预期金融城的从业者在未来10~15年增加50%。”

庞安竹在署名文章中称,将与中国同行们探讨如何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英国的金融科技部门拥有逾200亿英镑的市场,产业收入超过66亿英镑,自己希望探索与中国公司和监管机构在这个行业更深层次地合作,同时还将讨论中英两国如何加速推广绿色债券,并更广泛地采取行动发展绿色金融。

庞安竹称,英国希望继续成为中国在西方的首选合作伙伴,以及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我们将在未来的数月甚至多年的时间里争取与欧洲各个邻国谈判达成互惠协议,同时我们也将加深与世界上其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不过,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此前表示,自己不认为英国退欧程序以及锻造新的英欧贸易关系能够在2年内完成。容克强调,在离开欧盟前,英国不能签订双边自贸协议。

陆家嘴金融城是伦敦金融城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平台,2月24日,庞安竹见证了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与英国国际贸易部(DIT)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加强中英高级金融人才发展和促进双边企业合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组织部部长谈上伟表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目前陆家嘴金融城从业人员50万人,其中金融从业人员有29万人,但是与伦敦金融城相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还不够集聚,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伦敦金融城是对标的榜样。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合作引入英国优质的金融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共同开发既契合陆家嘴区域发展特点,又对接企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培训课程,并建立不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就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组织高峰论坛、圆桌会及研讨会;同时,通过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双方金融和专业服务类企业的共同发展。

而在随后举行的专题圆桌论坛上,天安财险、华金证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自贸区基金等企业、机构,围绕中英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中英企业加强双边合作和业务拓展等进行交流。

上海自贸区基金方面表示,中英在PE投资领域的合作现在还处在非常基础的交流阶段,未来的合作空间巨大,可以从共同投资、接力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一方面中英PE投资同行可以在两国具体投资项目上开展共同投资,发挥各自本土优势,实现项目共享。一方面可以互为退出对象,尤其是不同阶段的投资,或在资源、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互补的项目。

“立足上海自贸区,作为有能力整合中国特定产业资源的PE机构,自贸区基金也希望与更多的英国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我们计划接洽、选择5-6家优秀的PE机构,结成共同投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高效、切实可行的共同投资和价值创造模式。”自贸区基金负责人说。

伦敦金融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Sherry Madera)表示,英国政府非常愿意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双方可以共同向市场推出一些新的金融产品,通过共同的培训项目来促进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