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改委副秘书长:一些地方仍在以苛刻条件限制农民进城

第一财经 2017-02-27 10:30:00

作者:董鑫    责编:刘展超

城镇化发展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以各种苛刻条件限制农民进城或依法剥夺‘三农’资源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是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逆动,而这些情况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存在,在一些地方表现还比较严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

范恒山在26日于北京举办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上述观点。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是研讨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学术平台,旨在深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建议,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多位参会专家表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存在一系列深层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地区经济分化明显,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不平衡,一体化进展较为缓慢,部分地区发展仍然困难,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范恒山认为,城镇化发展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他表示,城镇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一是来自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吸附与链接效应;二是来自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得益于因农民的减少而使农村人口单位占有生产资料份额的提高和逆城镇化现象带来的城镇资源向农村的转移,而逆城镇化现象既包括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创业,也包括城镇务工人员返乡办厂兴业。

范恒山强调,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不断降低的状况和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的状况都一定程度反映了上述观点。

近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1.2%、57.35%,比2012年底各提高5.9和4.75个百分点。全国城市人口密度从2012年来的每平方公里2307人提高到2015年末的2399人。

在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特别是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范恒山解释道,小城镇亦城亦乡、城乡一体,其特色产业直接源自“三农”,且限制少、门槛矮、进入成本低,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有序市民化的介体与驿站,直接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

去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关于城镇化发展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特大镇改市特别是县城的发展有利于就地城镇化。

“我国人口超过10万的特大镇超过200个,这种特大镇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财力规模可能比县级市还要好,但是它还是镇。中国城镇化最重要的经验是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是农村贫困的平移,虽然中国没有平移,但是中国有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代价是沉重的。” 辜胜阻说。

此外,人才的流动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范恒山表示,要素流动越来越倚重于区域的综合品质或综合环境,包括地区的社会、文化、安全、生态等的状况。人口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重视地区的舒适感。

他以东北为例,说明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的关系。

“在东北的一些地区,用工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处于短缺状态,高端人才更是短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东北长期寒冷的气温环境,不仅南方的人不愿到寒冷的东北去工作,相当一部分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也流向了气候温暖的南方,致使东北很多经济科技条件不错的高端企业也招不到合适人才,不得不在温暖的南方设置分厂和研究机构来吸引人才。”范恒山说。

东北曾经是重要的人口流入地,“闯关东”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深刻的记忆。但人口净流入如今已成为历史。根据辽宁省社科院公布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为36万,十年后的“六普”则显示,东北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