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套灌区十年改造已投入37亿,受益农民80万人

第一财经 2017-03-15 22:46:00

作者:祝嫣然    责编:计亚

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37.7亿,土地改造后耕地面积增加了10%

2007年3月,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唯一的全团建议,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被全国人大列为当年10个方面重点建议之一,由财政部负责牵头办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具体承办。

2017年3月,巴彦淖尔河套灌区近500万亩田地即将全部改造完成,土地平整,沟渠畅通,各类农作物种子4500余万斤等待春播。

十年间,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37.7亿,土地改造后耕地面积增加了10%。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到62.7亿斤,比改造前2007年增加30亿斤,受益农民8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瑞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综合开发是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措施,土地改造和流转为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创造了条件,将带来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总投资将达50亿

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北部,是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占有重要战略地位。但由于河套灌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生产条件改善滞后,制约了河套灌区总体效益的正常发挥,同时也影响了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进程。

从2004年开始,巴彦淖尔市政府对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行规划。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实施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交大会。

2007年9月,财政部以财发函[2007]14号文件正式就该项目给内蒙古代表团作了答复。2008年1月30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采取一次性批复10年连续实施的方式批准该项目,并列入各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中,予以单独反映。

从2008年起至2017年,每年实施50万亩,共实施500万亩,总投资估算50亿元。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邢国良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实施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可以促进河套灌区用水结构调整,项目实施后灌区引黄量由52亿立方米减少到40亿立方米,节约了黄河水资源。

邢国良介绍,在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打破土地原有界限,重新规划、重新开挖渠沟、重新平整土地、重新分配经营,使改造效果显著提升,土壤改良都做了工作,这个项目区做完以后,土地给农民重新分配,效果非常好,农民耕作非常方便。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调研员何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9年多来,巴彦淖尔市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抓得很紧,项目实施也很扎实,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以说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落到了实处。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使巴彦淖尔近一半的耕地得到了改造,土地质量得到了提升,也为下一步农牧业规模化发展和农牧业科学技术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粮食增产30亿斤

巴彦淖尔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向第一财经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08至2016年间,改善和新增了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完成土方16984万立方米,开挖疏浚渠道3.3万公里,衬砌渠道3367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119107座,修配、新打机电井1135眼,埋设地下管道3579公里,修筑主干路、机耕路8300公里,修筑田间路18800公里,营造防护林1677万株,培训农牧民60.5万人次,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示范面积88.94万亩。

巴彦淖尔市政府副秘书长格日乐图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种植结构由单一型向市场订单农业转变,二是种植方式由粗放型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种植规模由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

比如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银定图项目区改造前以种植葵花为主,改造后项目区实现小麦套种葵花、小麦套种玉米、番茄梯次种植等科学合理的模式,不断地刷新各种作物的亩产量和总产量,给项目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原隆兴昌镇义丰村村民杨存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低产田改造前村地块有大有小,有渠没路,村民之间因为浇地经常闹矛盾。过去一家30多亩地被分为十几片,改造后集中在4大片,一些大型机械能进去作业了,种地省事,也解放出了更多的劳动力。

“农民增收的效果是很好的,项目区农户亩均收入增加了200元,项目区内人均收入高出非项目区500元以上,有的接近800元。”邢国良说。

“互联网+农业”的探索

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集中连片开发,为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基础。项目实施后,土地条件改善,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如小麦、葵花、羊肉、奶牛、蔬菜等增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格日乐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2016年支持草原宏宝、兆丰等企业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产品,加入京东自营店、支持企业与京东开展农村电商共同建设“互联网+河套馆”,进行“河套”、“巴盟”特色品牌建设。

“把名优特产品集中在一起,产生聚集效应,把巴彦淖尔绿色农畜产品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有助于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日乐图说,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按照各旗县区的产业特点,集中力量扶持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地域优势、品种优势的主导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条件改变,土地流转增加,也为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马瑞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土地碎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制约了农民收益的增加。适度的土地流转可以让多方受益,比如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无力种地,土地流转可带来租金;对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土地产出,让有能力的可以把地种得更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