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粤港澳湾区跃升“十三五”中国经济第四极

第一财经 2017-03-20 22:29:00

作者:王玉凤 ▪ 冯芸清    责编:任绍敏

港澳居民深圳高铁取票还要窗口审核吗?多个空管区能否整合?粤港澳湾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称,这需要顶层设计。

“未来,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进入3.0时代,区域内的主要城市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创新涌动,出现引领性的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憧憬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他将全球湾区的演变史分成了1.0和2.0时代。“最早的湾区是1.0时代,以港口码头为主。后来是2.0时代,形成3种路径:一是以东京湾为代表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二是以纽约为代表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三是以旧金山为代表的,以科技创新为主。”

早在两年前的2015年广东省两会时,身为广东省政协委员的谭刚就在提案中建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并认为广东在“十三五”时期可以形成以湾区经济为引领的发展新常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还处于概念阶段。未来要如何建、何时建成,都还是未知数,但一个确定的事实是:该区域内各个层面的融合正在加速。就拿筹建以来曾经停滞多年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来说,海底隧道部分即将在今年4月底贯通,预计2017年底建成通车。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

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事实上,“湾区”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我国一些港口发达的城市,如广州、上海、深圳、珠海、东莞、台州等,早已加入发展湾区经济的行列。

湾区,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而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

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以落实此前提出的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在广东省2016年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包括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容。

国家层面上,去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国务院去年正式发布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世界上一般以中心港口城市的名称来给湾区命名,比如闻名世界的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而“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是区域经济的概念。“如此命名意在将港澳纳入珠三角城市群,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等跨省域城市群规划编制。其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珠三角湾区城市群将把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粤港澳地区共同编制,最后由国务院批准。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无论是珠三角湾区城市群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所含的地理范围是一样的,即都是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但是提法不同透露出来的信息不同。

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分析道,对于中央来说,着眼点在于“港澳”,粤港澳大湾区有港澳两个字,凸显了港澳的分量,显示出国家的重视。国家希望香港一直保持稳定,而香港如果能与珠三角很好融合才有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好了才更稳定。香港近年来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需要联合珠三角城市来发展,因而提出这个发展战略是适时的,香港、澳门也会赞同粤港澳大湾区的提法。

对标世界著名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

就在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天,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和洛杉矶、纽约、东京湾去比。相信粤港澳能在世界大湾区竞争中冲得更快一些、更强一些。”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统计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发现,珠三角9市和港澳加起来的经济体量已经十分庞大。2011年到2015年,这11个城市GDP(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6.2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8.44万亿元,约合1.22万亿美元。这一数值与2015年排名第13位的经济体澳大利亚的GDP相当,超过排名第14位的西班牙238亿美元,排名第12位的俄罗斯少1000亿美元。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还曾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过另一组数据:2015年这11个城市GDP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水平;进出口贸易额约1.5万亿美元,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7200万标箱,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5.5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具现实意义,香港应珍惜“国家预留座位”的机遇。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万庆涛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港澳是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粤港澳全面合作乃至深度融合,将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和澳门曾为与英联邦国家和萄语国家连通的重要窗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出去的重要支点。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乃至在全球的竞争力。”

建设难题待解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该如何建设?重大跨境基础设施的构建可谓第一步,诸多设施有待完善。谭刚对第一财经记者举例说:“原来因为航空管制,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区域内飞行效率不太高。因为这个区域的航空管制区并不是统一的,飞机飞行的时候稍稍不注意,甚至在空中盘旋一下就可能从一个航空管制区进入另一个航空管制区,导致后者每分钟起降的航班数量受到影响。”

有学者表示,研究跨境基础设施要跳出跨境,发挥好跨境设施的系统效益。2016年10月,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在深港合作圆桌会议上说:“比如深圳湾口岸,从跨境的角度来讲是跨过来了,深圳湾大桥建设本身没有问题,香港方也没有问题,但是跨过来之后在深圳却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深圳西部通道的功能发生变化之外,恐怕还与当时对与深圳西部地面交通体系的衔接考虑不够有关。”

他认为,在未来,不论是高铁、机场还是其他重大项目,都不能仅考虑跨境的问题,而要综合考虑两个城市内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以全局的、系统的眼光,站在深港两地交通大系统的角度统一规划。

珠三角九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地区融合之间的矛盾也备受关注。“湾区”比“地区”城市间的界限更模糊,更强调融合发展,比如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消费水平相当。

在陈广汉看来,与世界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差距还很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不畅通。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流动的增加,不光是经济层面,整个城市的分工问题都提出来了,“而社会融合比经济合作难度更大。比如,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的国民待遇问题,他们的养老、教育等如何与内地的体系对接。”

旧金山湾区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澳门区委员杨道匡就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港澳居民在通过深圳北站高铁的时候,不能像内地居民一样在自助机上取票进入,必须在窗口审核后才可以。一到节假日排队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为了防止误车,很多居民需要提前一天过关。他希望能“完善高铁的营运管理,让港澳居民享受国民待遇”。

此外,环境问题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另一大难点。胡刚表示,如今高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喜欢集聚在气候环境条件好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就是湾区。但是,珠三角过去的工业化带来了土壤、水、空气污染的问题,这些污染治理起来又很困难,即便是现在仍然有很多重工业,比如造船、电厂等。同时,珠江湾周边很多城市都在填海,从长远来说,这已经对湾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如果强行对其过高要求,GDP会掉下来,这样不行。所以转型升级要慢慢转向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胡刚说。

彭澎也认为,要把“宜居”放在重要位置。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珠三角房价高企、土地与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环境压力很大、交通拥堵严重。但是,湾区不能只给政府带来“高大上”,带给民众的却只是一个概念或是房地产炒作。

企业登陆湾区,深圳有优势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谭刚称,“十三五”规划之初,国家提出了三个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即“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而在珠三角缺少一个国家级的战略定位,深圳就在思考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2014年初,深圳在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将发展湾区经济作为主导型的战略。当然,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说法正式提出来之前,当地对该湾区的称呼也有多个版本,包括深圳湾区和深港湾区等。

随后,深圳的部分行政区开始积极筹划。就以腾讯、中兴等明星科技企业云集的南山区来说,第一财经记者从区政府拿到的一份“南山区打造深圳湾区经济之核研究报告”显示,该区早在2014年就调研和评估在湾区中的优势,以及如何融入湾区的发展。

上述报告称,南山区地处珠江入海口和广深港国际大都会中心节点上,与香港隔海相望。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随着西部通道贯通、港珠澳大桥等重大交通建设的推进,加上万吨级的妈湾港、赤湾码头和蛇口集装箱码头,形成了湾区经济必备的交通网络优势。

当地有风投人士表示,看好整个深圳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机遇,可能会有不少企业以深圳作为登陆该湾区的落脚点。深圳市商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唐安浪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深圳一定会成为投资的风口,这是由它的区位优势决定的。”

深圳拥有备受创业者称赞的硬件配套能力。在深圳,1小时车程内能采购到各种产业配套要件,也能迅速找到工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好产品在手后,也无须为找资金发愁。深圳的VC/PE机构累计近5万家,注册资本约4348亿美元,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约占全国的1/3。

唐安浪补充道:“不过来投资的企业,也要看它们的企业性质,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宜来深圳,比如说传统高耗能的企业就不行。深圳是高新企业非常合适的地方。”

几大核心城市有望齐头并进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倡导者,对于该湾区的建设自是干劲十足,但对于该片区其他部分城市来说,是否也如此呢?

谭刚认为,湾区经济不是行政性的,是这几十年的发展一步一步形成的,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过程。如果一个城市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能抓住国家层面的资源配置,如果放弃的话,可能机会就不会有了,可能发展就会滞后于周边地区。

深圳、广州、香港这几大核心城市如何发展,资源又该如何配置,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他补充道:“湾区不仅仅是这几个大城市,还有其他经济不那么富裕的城市,他们应该会很愿意参与进来,因为至少他们能争取到国家层面的一些资源。如果其他大城市放弃,那么这些小城市可能干脆以深圳为核心,形成深圳都市群。所以,他们不会失去先机。”

也有声音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大城市均具有较强优势的背景下,未来谁会成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谭刚认为,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可能没有哪个城市会成为单一中心。

“自古以来,珠三角的城市规划和长三角以及环渤海的就不一样。在这个区域,没有一个强大到类似上海和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谭刚说,单一中心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好处,周边其他城市会围绕中心城市来进行资源配置,但是多中心也有好处,若干城市齐头并进,市场化的竞争较为充分。

他补充道:“长三角是以国家资源配置为主形成的格局,而珠三角是以市场竞争形成的格局。但是对于珠三角来说,不好的是这些城市已经各自找准了发展定位,比如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是贸易枢纽,在文化积淀和服务业上也很突出,深圳则是科技创新之城。不过,正是这种城市竞合关系可能让粤港澳大湾区更有活力。”

如何让这种城市竞合关系良性发展?谭刚说:“要解决好该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问题,要让大家都能容易接受。下一步,深圳、广州、香港这几大核心城市如何发展,资源又该如何配置,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不然,几个城市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虽然容易出现英雄,但是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报实习生童海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