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卖书给阿拉伯民众看,刘震云《手机》抢手

第一财经 2017-04-17 22:38:00

作者:马晓华    责编:方向明

“一带一路”的布局之中,文化传播显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软性基础。

“2009年以前,在埃及,到处是中国的商品,而对于中国人,我们只知道他们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工作起来像机器一样,起早贪黑。”34岁的埃及人艾哈迈德•赛义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除了经贸合作外,人文交流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对于中国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各个层面的合作。

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

“我们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几十年前,中间这段时间我们主要从西方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甚至是带有西方主观色彩的信息,甚至有些扭曲。”赛义德表示。

赛义德说,在他18岁之前,他和他的同学对中国的存在没有任何认知,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要了解这个国家,因为他们没有渠道可以了解中国,仅有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多数是来自西方人写的有关中国的一些报道和文字资料。

事实上,在不少阿拉伯人眼中,中国的崛起出现了断档。

宁夏智慧宫文化传播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马永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的宣传特别少。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人一提起中国,只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从2007年到现在,在智慧宫打造这些图书之前,阿拉伯市场上很少有中国人写的图书或中国人发声的图书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或在阿拉伯国家销售。普通老百姓多数通过电视来了解中国,而阿拉伯国家的电视媒体多数还是受到西方宣传的一些控制,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了解非常少。”

在马永亮做调研过程中发现,在阿拉伯国家一些偏僻的地方,谈到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非常了解,但是谈到近20多年的中国,他们非常陌生。因为当时阿拉伯处于民族斗争时代,而中国的经验提供了很多启示,所以当时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非常好。

事实上,多年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远远少于经贸交流。阿拉伯国家也许对中国产品很了解,但对中国文化不仅陌生,甚至有所误解,而但凡来过中国的阿拉伯人,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就会发生变化,开始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欧美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的文化宣传比中国早,中国文化走出去,近五年才开展起来,但美国他们早就做了,特别是好莱坞。在教育、影视、院线建设,都可以看到美国资本的参与,而这块中国的参与度比较低,投入比较少,也很少有私营企业介入。”马文亮表示,“最主要的就是文化产业,但是投入大、回报慢、周期长,做贸易的收益显然比文化要快,因此,主动去做文化交流的企业比较少。”

可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布局之中,文化传播显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软性基础。

中国崛起的秘密

201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现在的阿拉伯人对中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有人开始知道了中国有个地方叫银川。他们特别想知道中国崛起的秘密。”赛义德称。

2010年开始,智慧宫开始向阿拉伯国家输出中国图书,一共翻译出版了700多种图书。

“这些书有介绍中国政治体制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也有中国模式、中国发展经验,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张维为老师的《中国震撼》已经成了畅销书,现在已经第三次印刷。还有刘震云老师的《手机》、徐泽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因为阿拉伯人喜欢读小说,而这些小说可以从微观层面反映中国的一些现状,很受他们欢迎。”马永亮表示。

随着大众文库把经典图书对外推广后,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开始有了一些基础认识,他们的需求也在变大。

“现在阿拉伯人更关注中国现在的发展,他们想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来摆脱当前阿拉伯国家发展的困惑,对自己的困境有一定的启发。所以这两年我们做了一些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发展的图书。同时增加了一些接地气的小说类图书,让读者通过故事了解中国。”马文亮表示。

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智慧宫开始了动漫和影视平台业务,填补影视传播的空白。

马文亮表示,虽然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也上星,但真正看这个频道的比较少,并不是中国的文化元素少,而是电视节目的编排不太契合阿拉伯观众的收看习惯。

目前有些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影视剧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更多的影视剧并没有进入阿拉伯国家,主要是因为版权输出环节做得还不够。

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而通”的要求下,“一带一路”延伸之处,也是人文交流、聚集和活跃之地,而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