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追问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如何持续保持“温度”

第一财经 2017-05-09 11:14:00

责编:罗懿

未来5年,上海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很多上海人今天都有点小激动,纷纷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未来5年,上海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这段很有“腔调”的描述,出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今天开幕的中共上海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

魔都上海着实有点魔性,它不在乎时不时被调侃一把,深知你只要一沾上就会“路转粉”。

大江东工作室也想追问:上海这热乎乎的温度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如何保持?

5月5日,“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市民用自己的视角,讲述心中的“上海5年成就” 屠知力摄

党心民意同热:中央深改组开会,上海话题频闪;喜欢上海的理由,网友举不胜举

上海党代会上,这句“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句话,温暖了所有上海人。

“有温度”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是人,要将人的需要、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身为全球超大城市的上海,如何温暖她6300多平方公里上的2400万居民?大江东工作室第一时间解读韩正报告中阐述的未来5年发展路径,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之路如何演绎以人为本。

中共上海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会场 葛俊俊摄

先看报告标题: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中央交付上海的使命。

全国“两会”,习近平与上海团十年不见不散,屡用“先行者”鞭策上海。总书记更连续5年在上海团耳提面命,要求上海立足全局、突出重点;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千叮咛万嘱咐,最终归结成一句: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开会,上海话题频现,交办的改革任务是系统集成的,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群团改革到规范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经商办企……

中央重托,上海责无旁贷。百姓期待,上海不敢轻慢。

有人在网上征集喜欢上海的100个理由,答案眼花缭乱:

交通便捷,换几辆地铁就行;

出门走几步就有便利店;

晚婚晚育的特别多;

梧桐树;

网红青团网红冰淇淋网红粽子;

新天地淮海路田子坊,每天都能看到好多游客,原来我拥有的上海有那么多人喜欢;

只要你努力就能生活得相对体面;

不爱打架,难道动手就真的男人了?

春节不让放烟花爆竹;

很多疯狂的创意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左行右立,先下后上;

坐车的时候有人提醒我小心把包看好……

这简直就是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具体注释,也是这五年上海变化的具体写照。

交通整治期间,每天千余辆警用摩托动态街面巡逻执法。 屠知力摄

习近平要求上海城市治理要像“绣花”般精细化,这五年上海真做了不少“绣花功夫”,让老百姓颇有获得感:拆了违建,禁了鞭炮,整顿了交通轶序,通了更多地铁公交,老年人有了“家庭医生”,街道不再招商引资、更多服务居民了……

继续“保温”靠啥:敢做先行者,继续唱好深化改革诸般“重头戏”

听听市委书记韩正对这座超大城市未来5年的“承诺”。

报告说,上海未来五年要充满活力,要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体来说,就是全球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和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越发扎堆沪上啦;建筑、街区都可以和市民直接“对话”,漫步哪里都舒服,都彬彬有礼;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魔都始终“保温”。

说这话是有底气的。过去五年,上海经济实力在调整中上行。

五年前便在全国率先踩刹车、调结构的上海,被全国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点赞:上海经济增速“降了一挡”,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破釜沉舟,意味着这五年上海迎来转型阵痛。2011年以来,上海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至2016年,经济转型终尝胜果,增速逐步回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来之不易的0.1个百分点。

最给力的是,中央着眼全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再次打出上海这张“王牌”,交付“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任,要求率先探索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先行先试的自贸试验区、“营改增”、证照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取得重大进展。深改“组合拳”助力上海走出“阵痛”,迎来勃勃生机。

未来5年,上海自然要把“保温”继续做在质量效益。几个重头戏还会浓墨重彩:自贸试验区的综合改革,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让政府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还有科创中心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系列改革……上海经济的华彩乐章正持续奏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标志格外醒目 柏可林 摄

创新如何升温:让上海接近“全球城市”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用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话说,“目标确定意义重大!”就在上海党代会召开的同一天,《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科创中心承载区,张江瞄着的是美国硅谷、新加坡玮壹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源工程二期、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这些高精尖的设施,吸引的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以后你走在张江,没准儿冲你微笑的那位,就是将来的诺奖得主呢!

报告说,未来五年,科创中心建设要加快推进。以后你没个大学文凭,都不好意思在上海找工作,因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在40%以上呢!

过去五年,上海的创新转型,着眼于做好“减法和加法”:减少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拉动的依赖;同时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医疗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取得关键突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正加速成长。

鼓励去做创新英雄,让机构、个人、企业都成为创新的弄潮儿——这才是上海今后“好日子”的原动力。

魔都沸点何在:文化软实力,人居好环境,才能让上海魔力四射

有位海漂姑娘,谈到为啥不愿离开上海:我就喜欢上海的历尽沧桑、风华绝代,喜欢夜上海的绚烂,喜欢百乐门传出的老歌,喜欢历史博物馆的琳琅收藏,喜欢人民广场的白鸽,喜欢城隍庙的小笼香……

文化,才是上海最有魔力的软实力。

报告说,未来五年,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城市精神充分彰显,文化上海更显魅力。这意味着,在上海,你将看得到来自全世界最精彩的演出、最激烈的比赛、最渊博的讲座、最优雅的展出……

外地人到上海,必得去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见证百年巨变。现在,更多游客走进上海里弄,寻找城市文脉。上海目前有44片面积达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2016年,又增加了119处街坊和23条道路,从外滩、老城厢、衡山路-复兴路到枫泾、新场、朱家角古镇……

每2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公共图书馆238家,总量赶超纽约。从2013年起,上海几乎每年都有一处重大文化设施落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自然博物馆——更多的文化地标,给城市最大的滋养。

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启动年度国内巡演(资料图片)

魔都的温暖,更在于让居民生活便利、安心。

在绣花般仔细勾勒的城市治理版图之上,人始终被放在第一位。让4000多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区书记享受事业编、4.3万名基层人员纳入首批社区工作者队伍……都是为了更好服务居民。

未来5年,上海城市致力将更多增强社区自治共治,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管理水平。以后,中心城公交出行比重达55%以上,上海与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可达。

报告承诺,未来五年,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40微克/立方米以下,消除劣V类水体,平均期望寿命保持在83岁以上。

做上海人,就意味着健康长寿——有“家庭医生”制度、不断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的基本社保制度、越来越干净的水和空气,为你的生命保驾护航。

好日子,好时代——未来五年,值得期待,就像在上海市井,传唱的那首小歌: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大家都在……

(本文转载自5月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