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风文化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周荐书】“幼升小”焦虑中,如何重新思考教育本质?

2017-05-10 13:10:00

作者:彭晓玲    责编:吴丹

当中国家长被“托升幼”“幼升初”所绑架,由此引发的各种疯狂、焦虑和吐槽,也在朋友圈频频刷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适合自己的孩子?

从刚刚过去的上周末开始,上海、广州等地陆续进入幼儿园入学登记、民办小学入学面试。“托升幼”“幼升小”引发的各种疯狂、焦虑和吐槽,也在朋友圈频频刷屏。知名幼儿园、民办小学门前家长们的紧张和焦虑,俨然就像高考提前来临。不过,一年赛过一年的名校热背后,有多少家长思考过教育的本质,什么样的教育适合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屈于盲从让孩子到处“赶考”?

以下这份书单,或许能让人在焦虑、迷茫中,有一点小小的清醒和收获。

《教养的迷思》

朱迪斯·哈里斯[美]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9月

《教养的迷思》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也是极富争议的十大心理学研究之一。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中,她的核心观点是,那种认为父母对孩子的个性影响深远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而真正有影响力的,是儿童接触到的同辈群体以及他们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当然,遗传基因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过,哈里斯同时强调,父母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拥有“选择孩子同辈的权利”,比如搬到一个不同的社区,或选择一所不同的学校,你就可以改变孩子的生活轨迹——看到这里,很多中国读者可能会哑然失笑,并想起熟悉的“孟母三迁”故事。但不管怎样,就像《时代周刊》的评论,在这个人们对父母教养产生高度焦虑的时代,《教养的迷思》中的一些研究信息,有助于缓解人们紧张的情绪。毕竟,当下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用力过猛。

《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任杰慧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

大概十年前开始,出于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失望或不满,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家长勇敢地选择让孩子从学校退学,在家自己教学。《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就是这样一本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作者试图从R学堂中管窥中国式“在家上学”的原因,面临的困惑,以及个案出现,对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

作者基于田野调查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业时代的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教育正逐渐被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所替代。这是世界的整体趋势,也是中国未来的教育趋势,中国式“在家上学”是对这种趋势和需求的反映之一。家长们在家教学、反抗分数至上的背后,是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芬兰教育 全球第一的秘密》

陈之华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2月

“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这几天,上海民办初中的录取名单已经公布,相信那些孩子没有面试上好心仪学校的家长,看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这句话,肯定会感慨万分。北欧小国芬兰教育为何世界知名?作者陈之华的两个女儿都在芬兰接受多年教育,她发现秘密在于一是平等,二是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比如城乡差距小、教育资源共享、各地校舍与建筑品质优良状况相同;学校与地方图书馆分布、藏书丰富情形相似;不论出身和家庭有何不同,绝对保障享有高水平基础教育等。

这些关于教育的道理非常普通,也可谓众人皆知,要实践起来肯定有难度。但如果真的实践了,相信中国的家长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了。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西莫斯·可汗[巴基斯坦]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热门民办小学、初中每年学费动辄四万,家长却趋之若鹜。背后是中国社会对“精英教育”的追捧。《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是一本对美国知名精英中学调查的书,观点相信会引起中国家长的共鸣。

作者西莫斯·可汗父母来自巴基斯坦,母亲则来自爱尔兰的偏远农村,虽然他们在美国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了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但20多年前,作者成为世界名校圣保罗中学的学生、接受美国最好的精英教育时,却因为少数族裔身份,面临过或明或暗的歧视。正是这种不平等,促使他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到这里,聚焦新式的“精英教育”和持续的“不平等现象”。

作者在书中通过考察圣保罗中学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还谈到美国精英形成的历史,精英学校的身份转变,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精英对于财富的来源变了。本书曾获美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2011年度图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