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浪尖”市值:泡沫的卷土重来OR新旧经济的重构

第一财经 2017-05-17 21:23:00

作者:钱童心 ▪ 王思琪 ▪ 关健    责编:胡军华

2017年,腾讯和阿里先后冲破3000亿美元的市值大关;苹果、亚马逊、Facebook等美国科技巨头也争先恐后挑战市值记录。市值疯狂的背后究竟是危险的泡沫还是价值的重估?
科技公司表现亮眼背后 节节攀升的科技股存在泡沫吗?

这是科技巨头们的一场疯狂的“你追我赶”。

2017年以来,腾讯和阿里分别以36.95%与41.24%的涨幅(年初至今,下同),先后冲破了3000亿美元的市值大关。而在全球市场中,目前市值前五名均为科技巨头——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分别以35.37%、21.73%、12.38%、28.83%、30.19%的涨幅,继续领跑全球。这五家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7万亿美元。

本次科技行业的大爆发,是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又一次价值泡沫,还是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价值重估?脱离了市盈率、市销率等传统衡量指标,如此之高的资本市值的背后,赋予科技企业们的真正实力与动力的源泉又是什么?

但无论如何,颠覆正在发生。

“疯狂”的市值

走过了2000年互联网低潮,走过了中概股回潮,腾讯杀入了全球市值前十。从发行价3.7港元,到截至记者发稿时的259.8港元,上市十余年,腾讯股价已经上涨超300倍。当初上市时,时任CFO对员工预言的那句“怎么都要涨到10港元再卖”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玩笑谈资。而在腾讯之后,市值一样冲破3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也创下了其历史新高。

“因为投入市场的总资本在一定时间内是维持等量的,‘互概股’上涨反映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看好的同时,也反映传统经济产业里缺乏更好的活力。”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

放眼美股市场,其三大股指在过去的几周内都创下了新高。4月25日,纳斯达克指数一路狂飙,历史上首次站上6000点高位。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也节节攀升。标普信息科技板块今年以来的涨幅超过了14%,好于金融、医药和能源等板块。美国科技公司最大的受益者——苹果、亚马逊、Facebook、谷歌、特斯拉等股价更是轮番创新高。

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本月公布财报后,成为了首个市值过8000亿美元大关的公司。苹果CEO库克表示,今年年内苹果市值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苹果的现金流也已经超过了整个美国通用电气GE的市值。巴菲特曾表示:“苹果是一家非常非常具有价值的公司。”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该公司所持苹果股票从去年年底的价值71亿美元增持至3月31日的价值192亿美元。

而亚马逊和谷歌正在争夺谁的股价将率先突破1000美元的竞赛。截至记者发稿时,两家公司股价分别为966美元和943美元。最新数据显示,亚马逊从上市以来,市场回报率已经超过49000%。但华尔街著名交易员ToddGordon认为,谷歌比亚马逊更有可能率先触及股价1000美元大关,因为从走势来看,亚马逊几次有希望的突破尝试都没有成功,而谷歌的走势更加稳健。

此外,纳斯达克的另一个明星公司是特斯拉,其市值今年已经接连超越福特和通用汽车,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扬言称,用不了多久,特斯拉的市值就会超越苹果。

在这些股票价值上涨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行业的颠覆。“互联网的模式自身在不断升级,同时对于主体经济的改造和颠覆还在继续深化。”云九资本董事总经理邱谆表示。

未来这些模式将进一步跟传统行业相结合:云计算则正在颠覆传统公司整个IT架构;无人驾驶技术将要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而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也极有可能颠覆传统的医疗、金融、教育、安防等各个行业。“以此逻辑来看,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上涨还有很大空间。”邱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泡沫还是价值

此番科技企业市值疯狂的表现,让人联想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的科技股盛宴:20世纪末,美国处于低息周期,资本市场的繁荣带动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路攀升,一度超过5100点。

但这种繁华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美元加息,流动资金变少,企业利润削减导致广告投放量减少,互联网企业现金流被疯狂蚕食,一度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曾经的狂欢演变成灾难。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点。不少互联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

美梦忽然惊醒。这让大众对互联网高市值现象具有一定警惕,在互联网公司纷纷占据市值高地时,质疑的声音也同时响起:千禧年事件是否会重演?

对此,55Captical市场策略师MaxWolff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了担忧,他认为,股价要继续涨,需要巨大的增长和市场信心,但是这两者目前看来都没有完全的保障。“事实上市场上只有那一小部分名字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的股价在疯长。不过债券市场的表现告诉投资者要非常谨慎,因为现在的基本面可能无法支撑股价的持续上涨。市场已经表现出过度买入的迹象。”

不过,大多数业内人士仍然持有乐观态度。IPO咨询师、ClassV集团创始合伙人LiseBuy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人对市场的乐观情绪,主要是因为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健康;此外,特朗普减税政策的乐观前景也助推了市场资金的不断涌入。”她预计市场仍会继续上涨,而且今年IPO的数量也会大幅增加。“投资人尤其看好科技领域的企业,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数字经济的信心。”Buyer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究竟是重新估值还是价值泡沫?判定的标准在于这些互联网企业是否都有抗受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多元的业务架构和有效的盈利模式。

“2001年大家对互联网能有多大作为是没有信心的,当时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主要是门户网站,比如说雅虎、网易都是作为信息分发平台,这类门户网站创造的价值不明显。而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去结合,走向实践。腾讯以前就是社交,而现在已经切入到移动支付金融而且发展得不错,之后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张毅对记者分析道。

从腾讯来看,从单一的QQ社交产品,衍生出文娱、云业务等能够对应传统产业的业务,同时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范围,收入来源广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初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已经成长为巨头,在不断试错中发展出有效的商业模式:除了上千亿元的营收外,截至2016年底,腾讯集团还有181.4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净额。

“股价永远是前瞻的,对未来的预期肯定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性。按照目前的价格来看,市场对未来是大致乐观的,这种乐观能否变为后来的现实,要看很多技术和模式的演进和实施的进度,比如人工智能能否在主流的商业应用上面获得具体落地的模式,规划的技术突破能否按期实现,这些当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是机遇也是空前的,长期来看很难讲究竟是泡沫还是低估。”邱谆说道。

称重机之辩

对于科技企业市值高点的价值判断,亚马逊全球高级副总裁RussellGrandinetti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值短期看是投票机,但长远看它应该是一个称重机,亚马逊团队关注的不是短期市值,而是未来5~7年的事情,“你看到的亚马逊现在的表现实际上是5年前计划的。”据悉,亚马逊当前市值超过4500亿美元,股票价格正处于它1997年5月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据业内人士称,“投票机”与“称重机”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可以理解为,一家公司的当前市值就像是由很多人投票表决出来的,比如华尔街的那些分析师,对某家公司该值多少钱“品头论足”;但公司的长远价值应该着眼于不断增加自身的分量,而不是为拉到更多投票去投其所好。

市值不能被看作一家公司当前各项业绩的加总,更重要的应体现对其未来价值的预判。贝索斯在“称重机”上所做的事,以及那些硅谷巨头对新领域的探索,恰好抓住了投资人和华尔街分析师的憧憬兴奋点。

举例说,在亚马逊投资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不久前获得奥斯卡奖后,贝索斯在内部开了一句玩笑说:“拿到这个奖会让亚马逊卖出更多的厕所纸和狗粮。”投资和自制影视剧看似和亚马逊的电商无关,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方面,影音服务会进一步提升亚马逊的品牌效应,进而影响用户的网购黏性;另一方面,影音服务是亚马逊Prime会员权益中很重要的一块,但出于版权因素,亚马逊无法做到每进入一个国家或新市场,都能像在美国本土那样获得丰富的影音内容,它仍然要靠大量第三方内容供应商,因此自制成了一个突破口。这也是为什么它在印度大手笔投资宝莱坞,做原创电影,并将Prime引入到印度。

不断有新的权益被添加到Prime服务体系,会吸引更多用户成为付费会员,促进亚马逊的电商与其他新业务发展,进一步扩充Prime的丰富度,如此循环下去。亚马逊会员服务Prime全球负责人GregGreeley对记者说,这就是Prime的飞轮效应。

更大的飞轮是由亚马逊不断进入新领域构成的,比如已经在营业利润中占主要分量的AWS云服务、Alexa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解决市郊送货成本与效率的无人机配送、改变线下零售业未来形态的AmazonGo技术等,这些都是环环相扣对亚马逊未来价值的一个个填充物。

同理去看BAT中以生态布局著称的阿里巴巴,目前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在外界惊讶于阿里不断拿下各行业并购标的背后,实际上是马云对公司整个业务构想的一个梯队化战略。从起家时的电商,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接下去是云计算,然后是物流,最后是文娱业务。在老业务增速放缓前,会有新增长点冒出来承担营收支柱。蚂蚁金服现在的估值已经达到750亿美元,阿里云5年后的估值也将达到700亿美元左右,这些梯队成员的成长性是推高阿里巴巴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新技术、新领域之外,新市场也是未来价值的增长空间。比如现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都在大手笔布局的印度电商市场。印度和东南亚的电商环境大致相当于中国7~8年前的水平。当美国、中国这些电商成熟市场人口红利衰退,进而增速下降时,新市场的用户贡献将带动新一轮增长。当一家公司业务的边界放到全球时,价值空间就会被加速放大。

数据革命

今年一季度,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五家公司的净利润总和达到250亿美元。去年,亚马逊几乎垄断了美国一半的电商市场,而谷歌和Facebook几乎占据了美国数字广告的全部份额。

可见,在新一轮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庞大的数据流的涌入给了科技公司前所未有的实力。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宗商品”,改变石油革命时代的经济版图。

20世纪初,洛克菲勒凭借一盏免费的煤油灯控制了整个石油经济的命脉。一个世纪后,历史又开始重演。谷歌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的当日送服务和Facebook的新闻推送都凭借着免费服务获取了数以亿计的用户,这也意味着它们将获得从这些用户身上产生的更为惊人的数据信息。正是这些数据给了科技公司巨大的实力。

石油经济时代的竞争思维已经被颠覆,数据经济时代里,参与者们的竞争武器是无形的,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诞生了无穷无尽的数据,数据无处不在,而且更具价值。无论你是在跑步、看电视、开车还是逛街,你所有的活动都在虚拟世界中被数据追踪,并且能够被分解和提炼。

所以竞争的本质就变成了数据的循环。Facebook的用户数量越多,产生的内容就越多,数据库就会不断扩大;同样道理,特斯拉的用户数量越多,无人驾驶自主学习的知识库就越强大。背后都是由数据所推动的,这也似乎解释了为何一年只卖7万多辆车的特斯拉市值能超过卖好几百万辆车的通用。

无论是新兴科技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都无法逃避汹涌而来的数据革命。正如风险投资家J.B.Pritzer所说:“如果你不像科技公司一样展开行动,那么就意味着可能已经落伍,或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如何用数据资源产生价值,成为数据革命中最核心的部分。

“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已经被很多技术公司的高层提及。为零售物流行业提供数字化支撑的企业斑马技术首席技术官TomBiancull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今我们拥有能够感测来自任何设备数据的能力,这种设备与设备之间连接的本身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商业。因此只有‘看得见的’,并能为之‘付出行动’的数据才具有价值。”

其中,谷歌在2014年成功收购英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此次收购也表明了谷歌在数据时代下抢先一步的意图与决心。谷歌首席经济学家HalVarian曾表示:“算法就好像一种配方,数据是成分。谷歌成功的秘诀是它的配方。”这意味着让数据发挥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件工程师们所开发的算法的质量。而现在最有效的算法就是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谷歌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院教授YoavShoham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DeepMind可能无法简单地通过利用AI程序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创造大量营收,但DeepMind的AI软件通过分析数据所获取的有用信息才是谷歌在与其他科技公司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