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圆桌论坛:开放数据与中国最智慧城市 | 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第一财经 2017-05-23 15:54:00

责编:王艺

一个良好的开放数据生态,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推动现代智慧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更能够驱动商业创新,基于开放数据的应用级别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反哺智慧城市建设。
圆桌论坛:开放数据与中国最智慧城市丨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主持人:

高丰 SODA理事会理事

对话嘉宾:

邵志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王继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童家威 福特汽车亚太地区智能出行战略总监

柳超 天眼查创始人兼CEO,北京市特聘专家

李志堂 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

王志永 SODA理事会理事

文字实录

主持人:开放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智慧城市的底层支撑,是数据的互联互通。一个良好的开放数据生态,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推动现代智慧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更能够驱动商业创新,基于开放数据的应用级别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反哺智慧城市建设。接下来进入第二场圆桌论论坛,开放数据与中国最智慧城市。

有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业,    福特汽车亚太地区智能出行战略总监童家威,天眼查创始人兼CEO、北京市特聘专家柳超,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李志堂、SODA理事会理事王志永

本场主持人SODA理事会理事高丰。

高丰:各位下午好!这场圆桌的名字叫开放数据与中国最智慧城市。今天我们主题叫中国最智慧城市,当中本身跟开放数据是怎样关系,想必大家都是比较困惑的。因为“数据”这一词大家听得不少,都知道大数据对智慧城市有一定的作用。今天不妨从这个方向切入主题,来看看数据怎样驱动智慧城市。所以我想先有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业先生,由您为我们讲一下国家电网体系当中,我们本身使用这样一个数据怎样来驱动这样一个智慧。

王继业:谢谢高总将第一个问题让我来回答,电网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数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数据成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很重要的支撑。国家电网高度重视大数据,现在已经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基于云计算的大型的大数据平台。那么大数据应用在电网的建设、运行和服务特别是创新发展、新能源和创新模式上都有所转变。

我想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一个是电网规划。这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支撑的典型的场景,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我们以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决策,依托智能电网的信息,调动信息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全检的分析。同时加上国家、政府对于产业运行、产业发展规划的数据、人口环境的数据以及市场需求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多维度、多元素分析计算,形成了精准负荷预测的模型和模式,这个在历史数据的模拟当中获得了较高的精准。负荷率精准提升了,在电网的投资规模上就精准了。第二个,大家知道在春节和极寒天气之下,电网的安全受到极大的考验,我们以大数据的方法设定了历史数据、状态数据以及用电的负荷信息等,再加上工业负荷、地理信息、气象信息还包括人口迁徙,这里面包括移动漫游数据、还有铁路的客运数据等,这些数据融合在一起,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降低供电的过载预警。我们形成了几个大数据对于用电的全景展现。这样就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设备和检修措施,将以往故障的抢修变成主动维护,极大地提高了保障能力。

当然在大数据应用当中,不仅仅是为它用电力自身提供服务,也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我本人负责的科研项目当中就有一项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政府新能源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进行分析,那么运用电网的数据和外部的数据来对政府现在颁布的新能源的福祉政策、激励政策进行分析,对于政府进行决策支持和政策调优的支持。

主持人谈到大数据怎样形成了智慧,我觉得一个是大数据制成了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通过数据剖析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和关联关系,提升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感知,从而形成了智能和智慧。我认为数据驱动将来一定是智慧城市的特色。

高丰:感谢王院长,为我们讲了很多的案例。数据本身它也能服务于老百姓,做民生的服务。那福特的童总也在,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数据在出行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福特是怎样做这些工作的?

童家威:衣食住行是人类四大最基本的需求,大数据也不例外,但是最终还是服务于人的需求。从应用场景里面,传统的制造领域造了汽车去卖,但是现在产能过剩,小汽车95%的时间都是闲置的。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运力越来越不够。因为大城市基于预测,2030年、2050年大概有100多个城市超过千万级人口,上海有沪漂,北京也有北漂,来到以后发现交通、电力都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对于造车行业就是挑战了,我们是否还要造更多的车给城市造成拥堵,同时这个车的使用率这么低,大部分放在车库里,现在一个小小的App可以颠覆这个东西,可以共享,这就倒逼我们做车辆的企业必须要想一下未来是什么样子?

我们坚信两条,一个是共享经济,自行车的共享,汽车的共享,未来的人对于拥有这个车远比拥有使用权动力要小。我们通过咨询公司也做了一些实际分析,如果我们以一个小巴车,大家以拼车的形式,同样你付的钱会少很多大概是1/10,但是路面上车辆的数量减少,这是共享经济是福特公司坚定的方向。

第二个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带来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做无人驾驶?我觉得作为任何一个传统汽车行业,不能为了无人驾驶而无人驾驶。还是要问一下消费者,未来你叫车子用手机也好什么方式也好叫一个车能来,上了车不用开,还都是出租车,这个车还都没有人开。我们想这个车没人开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你想想一个车停在你家门口坐上去没有人开它在路上跑。第一个担心的是撞死人,路上各种突发事件,我们自己都害怕,没人开。

怎样不撞死人,车与车之间不相互撞,这个就靠大数据。原始数据是没有用的,这个算法,车辆到底采集到什么样的数据,光是车上的数据没有用的,还有动态的数据,基础设施、红绿灯的数据。车与车之间也要求互通,所以想想看,一个无人驾驶的车在路上跑,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个数据我们车辆是没有的,只有车上的数据。最近我看到上海交通中心的数据真是吓死人,这些数据包含什么呢?第一个你比如说出租车上海大概有5万辆,上海有一半出租车的数据还有手机,LBS信息是可以抓取到的,其中移动的客户在上海1200万,它能够抓住一半,基本上每个人在什么地方这个数据都有的,包括地铁站实时出入的情况都有,这些是给政府用于管理的。

那作为我们车辆,现在做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对我们太有用了,但是政府愿不愿意开放给我们呢?这种数据是政府自己做交通安全管理,对于企业来讲,你没有数据无人驾驶的车怎样在路上跑。大数据不是我们车辆所解决的,这个数据拿过来还要炒一盘菜出来,人的本性都是贪婪,这个放在我们车辆上怎样解决,不是光数据而数据。

高丰:谢谢童总,很有意思,政府是否应该拿出一些数据支持民生也好,决策也好。上海2011年开始做了一个数据的门户网站今天也是请邵主任过来,聊聊上海在数据开放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为要做这样一些事情?

邵志清:刚才大家都提出政府有很多大量的数据,怎样应用这些数据。今天的主题是数据开放与中国最智慧城市,上海的数据开放建设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国内来看排序不错,连续三年排国内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们建设更智慧的城市考虑了数据,原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是三大支撑: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网络安全。那在“十三五”期间将数据作为第四支柱来支撑我们的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讲到数据,我们也对大数据有一个布局,它的发展属性大概是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和安全,讲到资源,肯定是政府资源,也有市场和社会的资源。现在政府资源掌握确实比较多,因为根据多年的建设,政府拥有的数据量是最大的,政府的数据怎样开放给社会,我觉得发挥它的作用是非常有研究的,我们大体上的现在从2012年开始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对于政府的数据实际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内部,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共享,对于外面是依法合规有序地开放,形成公共数据,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上我们是三个方面做这样的工作,第一个是制度。我们觉得是制度为先,然后我们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意见,包括共享和开放的。第二个是载体。载体的话主持人也提到了,上海有一个政府数据开放的服务网,在这上面我们编了一个目录,大概是1.73万条,数据项有20多万数据项,然后是数据类共享的平台,所以这个是一个数据建设。第三个是应用,政府不直接参与市场的活动,市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我们把政府的数据开放出来。在前年、去年我们的主题是“城市交通”,去年是“城市安全”,今年在策划过程中,从效果来看,应该国内外有很好的反响,因为我们参与的团队来自于国内,我们大概是有几百人的团队。从实际孵化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获奖的有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租赁,也有保费怎样合理地缴纳,还有怎样防诈骗,这有大量的政府数据还有商业数据来融合。比如说手机信号、客流的数据,再一个是银行卡的数据,还有很多气象、交通等,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讲数据的开放它能激发市场的创造力和活力,我们觉得这项工作要做好,要促进我们城市市民生活更加方便,产业发展更好。

高丰:刚才讲到政府拥有大量的数据,数据开放创造极大的价值,特别是靠商业主体的能动性,带动整个城市的智慧。今天在座的也有天眼查的柳超博士,柳博士通过挖掘公共数据、开放数据获得第一桶金,也请您讲讲我们以开放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来做新的商业,这种商业模式您怎样看,您觉得这样的新商业对于开放数据意味着什么?对于智慧城市意味着什么?

柳超:谢谢高老师,您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我读过,就是开放数据与免费数据之间的区别。我认为开放数据尤其是像我们创业的公司,没有什么资源,那么我们可能拿到什么数据呢?就是开放的数据,什么数据呢?就是每个人访问到的数据,并且是免费访问到的数据。

天眼查拿到的所有数据完全是基于开放的数据,有些是政府开放的,有些是媒体发的新闻稿,各种各样的。大家觉得这些数据大家都有到底能做什么事情呢?所以我们天眼查有一个使命,让每个人公平地看清这个世界。有两个点,第一个是“公平”,因为开放数据是每个人都能访问,每个人都有用这个数据的权利和责任,这是你可以使用的权力;第二个你用这个权力干什么,你有这个能力干什么,我们认为公开数据能够让你看清,看清什么?不是像近视了戴个眼镜,而是商业社会上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数据将它看得更清楚。比如说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要知道我面试和准备加入的这家公司是否靠谱?或者是买房需要装修的,要找个装修公司装修,怎样找到靠谱的供应商。这都是需要看清才能做的事情,或者是我想投资,对面的老板说一些比较悬的事情,我想知道靠谱不靠谱。当这个人利用所有的开放数据,并且花很大的精力都去查的事情,他就把这个事情查得很清楚,但是成本很高,你需要访问十几、二十个网站将数据查完。

所以天眼查所做的是降低商业社会上的决策成本,从而使人更智慧。现在不需要到几十个网站、上百个网站,现在通过惠及上千,远超过千级、万级的网站一起都在天眼查,你查一家公司在我们上面全都查出来了,这样就降低决策成本使人更加智慧,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其实大家想想,当我们谈到最智慧城市时,其实我们并不是谈这个楼和路多么智慧,而是谈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多么智慧,以及由这些人组织成的机构多么智慧,成为一家公司或者是一家NGO他们的商业决策是否智慧,这一大堆的智慧都是靠数据驱动的。所以在C端,我们的产品大家都可以用,在B端定位很清晰。虽然我们在网站上汇集1.2亿个企业的信息,但是我们不是一个做企业服务的企业,就相当于京东上面卖酒但是京东不是造酒的企业。那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服务于那些做企业服务的企业的企业,任何做企业服务的企业,它都需要了解很多的商业信息,知道他们之间的关联,从而做出更多的决策。那我们就相当于做企业服务的企业,做他们背后的企业,把这些能力赋能于组织与个人,使大家的生意决策更加低成本,做得更多的决策。

所以开放数据当你整理得足够好的时候,不仅仅是赋能政府、大企业,而且能够赋能于小企业,以及赋能每个人。这就是为什么网站上线一年,每天千万级的访问,我们也看到很多用户写给我们说有了天眼查,他们不再受限了,谢谢。

高丰:谢谢柳总,非常有成就感的公司。开放数据对于大企业是很有用的资源,今天百度开放平台的李总在,我想知道百度地图是否用过其他城市的开放数据作为自己的一块,同时百度自己本身是一家数据企业,在开放数据问题上怎样理解的?

李志堂:百度地图与上海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展合作,比如说上海交警总队和上海交委路政体系都有很好地合作,数据在相互融合和探索怎样更好地为市民出行去服务。

百度地图其实已经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出行平台,它现在是以为公众服务为目标,基于大数据深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在高效能、高效率、规模化地运转,这样一个平台。它深知数据对业务发展的好处,也在想能否把数据拿出来为城市建设,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我们经过这一、两年的探索,发现地图还真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一些独特的价值。首先是提供的关于物的数据,山川、河流、湖泊、楼宇、车辆等这都是物的数据,映射的非常完整。另外还提供了关于组织机构的数据,这个组织机构在哪儿,提供了什么服务,查一个目的地一导航就过去了,这都是组织机构的数据。还有一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也是我们最近各个城市需求非常高的,就是关于人的数据。地图是一个位置服务平台,现在使用地图之外的服务每天活跃的有60万,每天为将近7亿移动用户提供位置服务,每天惠及720万次定位服务请求,这就反映出了我们人口在城市中的变迁、移动、分布的情况。这三个我们汇集到一款服务中,百度地图慧眼服务,受到服务在规划环节,到一些院所。比如说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再比如说宁波城市规划研究院都与百度地图开展了合作。宁波市有一个项目叫宁波市公共空间的评估、对策这样一个项目,那这个项目就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公园怎样建,如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投资哪些公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建设哪些廊道,这些问题遇到了百度地图都解决了,而且比以前更快速了。原来是城市的老城区的公园更受大家的欢迎,然后马上资源投向老城区,很多城市建设是在规划阶段,如果三层大数据帮助到政府的话,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再一个是什么?如果已经发生了城市变革,那地图能否作为大数据手段、工具帮助政府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在智慧交通里面找到了答案。我们知道交通也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拥堵,交通资源的使用,机动车的暴涨成为了很多的问题。

如果规划阶段的问题已经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还开发了几款产品开放给交委使用,比如说大数据+信号灯使用,比如说研判平台,比如说内网专线地图,再有就是优导平台服务。在上个季度与北京海淀交警支队,我们之前治理了后场通路,进行了诊治,确实是有效率。路况大数据综合前后的评估与治理提供依据,包括信号灯调优这一系列的手段以后,我们就发现每一辆车在早晚高峰会减少3—4分钟的通行时间,对大家的出行有非常好的帮助。那我们在这方面看到的数据地图的威力,我们想能否更好地开放出来,除了开放的政府以外,我们还开放给企业,我们发现作为一家提供地图机构服务的厂方,很难说把政府的需求都满足,我们把协议开放出来,让交通行业、企业等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我们发现行业的巨头,西门子、海康卫视等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组成生态圈共同地为政府服务,根本上也是为市民出行服务。还有发现各地的交通广播、媒体、音乐台、经济台,很多司机上下班都愿意听广播,这些电台也对我们提出了诉求,能否将路况信息提供给听众朋友,然后有帮助。我们推出来效果非常好,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可以听到百度路况提醒您,您周边道路畅通,或者是哪边道路发生了交通事故,开放给媒体、政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丰:感谢李总,分享很有意思,不仅仅是企业可以用政府的数据,企业也可以把数据给到政府,或者是个人的开发者和其他企业。这上面在座的好几家都是手握数据资源的。这一块很重要的是国家电网的数据,王院长,在您看来,国家电网能否效仿政府和百度地图来做数据开放和数据合作的尝试,您觉得有怎样的挑战在里面?

王继业: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也确实是挑战的问题。开放数据要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首先第一点不能违背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国家的保密规定和私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根据政府和智慧城市的需求,来研究如何开放数据,开放什么样的数据,同时要结合这几点,要在立法监管和市场流通机制要有相应地保障,这里面此外还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事。

大家知道电力工业涉及国家安全、民生安全,保障电力数据的安全和用户隐私,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所以开放电力数据应该是不影响安全和隐私为前提。

从数据的角度,我个人认为在上述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的条件之下,开放的数据应该是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透明。第二个可能是要经过技术处理和加工去提出趋势性和群体特征性的数据。第三个方面是针对某种政府需要和商业需求来提供经过分析的结论性的和平台性的数据。那么国家电网现在正在积极地贯彻国务院关于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还有国务院发布的大数据规划行动纲要,我们正在和国家发改委协商,将电力的相关领域的信息来接入国家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也说一下,国家电网是高度支持和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年,也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上海电力也做了很多,包括SMG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

对于数据,电网公司同样需要也离不开社会数据,我们中国电力科学院做电力大数据应用的研究,我们也在实践当中非常渴望能够共享社会的公共信息和其他行业的信息,所以借此机会,刚才听了几位嘉宾在数据上谈的想法,我感觉很振奋,我们非常期待下一步在政府的主导下,数据的流通机制能够早日地形成,也期待邵主任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各位嘉宾当然也包括在场的,对于数据市场的一些载体单位能够广泛地和电力和电网合作,谢谢!

高丰:谢谢王院长,自然地这个话题就要抛给邵主任,政府怎样引导我们数据安全的流通,特别是企业数据的流通?

邵志清:今天讲开放数据,刚才是单向的政府向市场开放,现在市场也给其他的主体,政府、企业开放。这非常好。在数据的开放发展过程中,政府是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要鼓励发展、鼓励创。,今天的主题就是技术的创新,在创新里面有很多的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我们上面已经拿到了一些领域的,比如说交易技术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的,在技术上面希望有利于传统的技术方式,实现某些领域的突破。第二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刚才很多嘉宾谈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到商业界的应用。今天我们讲的是电网和地图数据,我们在前面SODA的比赛里面也看到了智慧商圈,以及电信运营商的数据,还有银行卡的数据,经过融合。这里面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的增长,政府首先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然后促进发展。

第二个大家也比较关注的,政府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规范,要保证我们安全、隐私得到保护,大家也比较关注个人信息怎样得到保护,保证不受侵犯。然后这里面有良好的环境,要建章立制,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从法律法规的建设,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什么呢?就是自己顶层架构的设计。还有行业要自律,要让行业通过行业里面的会员之间形成相互的共识,然后形成一种自律,第三个是企业和个人要守法和履约。你比如说我们发展比较多,很多新的业态出来刚开始都是良性发展,但是慢慢地政府要有管理,比如说共享单车,在方便骑行人的同时,怎样让它不影响其他交通的参与者。在交通的秩序方面,应该实际上各个参与方都能遵守规则,然后让社会的资源能够释放的更加好的良性的作用,所以政府在这个地方也要有很好的制度设计,所以我们也出台了大数据的实施意见,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规范大数据的发展。

高丰:谢谢邵主任。SODA在比赛过程中有一些数据众筹和数据实验的经验,我也请我的同事志永来介绍一下,特别是大家感兴趣的是在赛事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模式,行业内制订的约定,来持续地这样一种模式。

王志永:感谢一财给这个机会,让我们更多的公众去了解开放数据这样的概念,或者是开放式创新,那么一财主题是技术与创新论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刚才邵主任所提的,就是模式创新。

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社会创新,SODA一直在推动的是通过开放数据去推动这种开放式的创新,开放式的创新其实对于城市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里面刚才大家提到了,无论是天眼查还是百度这边都提到就是公众,就是市民的参与,其中这里面政府的治理,作为市民讲不仅仅是用户,同样也在参与着城市的治理。我们是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社区,然后后面用一部分的数据吸引人,这个人其实是我们非常关键的,就是有一些大家都提到获取人都非常难,成本非常之高。昨天还有一个板块叫硅谷实验室或者是跨境创新,这一块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缺少人。这一块人其实也是市民,他参与着城市里面的每一点每一滴,其实它是能够做到一些东西。但数据是不流通的,不流通光有想法,就是我们讲创新就很多人有想法但是你发现你做不出来。有两个因素,有想法的人不一定有技术,需要一个团队做出来,这是为什么美国比较顶尖的几个高校,包括我的母校麻省理工,他会把全球顶尖的人招过去,招过去以后有一些人有很好的想法,然后帮助他们落地的。然后还有城市这块,很重要的是产生数据,数据其实也需要流通,就是不同的维度。大家提到多维,这个多维如果数据不流通,因为数据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它是由于业务产生的附属品,而不是因为要产生数据而产生数据,在产生附属品的时候,研究它的价值时就会非常有意思,很多时候它不是为了支撑自己本身的业务而产生的数据,是因为业务产生的数据,而不是因为数据产生了业务。这个时候你需要拿其他维度的数据去跟它碰,产生一些新的模式、新的服务出来,这一块会有很多新的东西,那么我们从另外一个维度知识流动,知识流动是创新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块,知识属性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信息,信息最后提取出知识然后开放出来,知识变成流动的就会产生创新。

在这块,其实我们SODA是想搭建这样一个生态或者是社区,一方面我们能够让有想法、创意和有技术的人能够获取到这样的资源,那么这个资源不一定需要全量的数据,里面非常重要,很多人一开放数据不是要把所有的数据开放,因为很多做应用它需要一个样本数据。比如说人口普查的数据,只要放3%、5%很多了,这个数据足够让我们模拟城市里面的人群分布。光有人口统计数据还不行,还需要社区的数据、建筑的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模拟出需求,这个时候这个多维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然后让大家通过这个平台上能够获取一部分的量,然后我能够有技术、有创意的人,还能通过平台找到所有的团队。那么让知识流通的同时,还有料炒菜,炒出这个创意,同时服务到城市。因为SODA是促进城市数据的开放,所以城市数据开放的同时,希望推动开放式的市民参与城市的治理,所以这也是SODA提倡的理念。

刚才和各位所讲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高丰:刚才讲到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生态,生态是共建的概念。本身在数据开放的过程中,不单单是由政府或者是某一个拥有数据的企业单方面做这样的事情,其实需要外部的推动力共建将数据开放出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之前交通部建立一个数据叫出行云,百度也有参与,想请李总分享一下,对于出行云,百度为什么参与,百度当中学到了什么点,或者是有什么困难?

李志堂:出行云是综合交通出行的云平台,这是它的全称,因为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就是简称“出行云”,便于搜索,大家搜索“出行云”就能搜到这个平台。它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交通数据交换共享的平台,上面积累了130项数据集,有40项的决策支撑服务,还有很多的开发服务,规模还是很大的,在讲为什么要有这个平台之前介绍一下我们的感受。我们觉得从自己业务上的一些案例出发,确实觉得数据交换,像王老师所说的是很有必要性的东西,没有人说为了你专门生产数据,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附属产生的数据,然后再一交叉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很火的共享单车行业,单车在运转过程中有车辆的轨迹,这个轨迹对地图的价值很大,规划出来很多园区、小区的道路,这些道路变更就可以显现出来,我们获取价值,然后变成情报还原到地图上为用户服务。

我与共享单车的老总聊能不能用这个数据,他说凭什么,你给我什么东西?我说我有地图人口大数据,可以告诉你这里投放是否合理,你这里常住人口和单车匹配是怎样的,当然我们不会给他隐私性的东西,都是匿名化的。那这样交易就达成了,其实现在是共赢的小生态,我可以拿到轨迹数据,他可以拿到合理的投放指标。

放眼全国范围之内,并不是所有数据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匹配起来,大家需要一个平台。像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大的开放平台,有机会很多开发者一起打交道,这样就发现很多的数据,特别是交通出行的数据都是碎片化形态的,附属产生的,企业、政府有,需要一个桥梁,这就需要很好的科技实力,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将它搭建起来,需要一个标准。开放数据的意愿我们带个头,我们有这样一个意愿,同时需要国家指导,比如说我标准协议是什么样的,希望国家有一个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也有这样一个意愿,我们一拍即合。虽然这个平台是在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但是我们整整筹划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你要去说服第一批参与的单位,打消它的顾虑,安全性、价格等,包括上线之前还有很多要解决的事情和问题。最终它上线了,上线以后你发现它非常受欢迎,我们也是为了带头,也开放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比如说在圣诞节之前,我们开放了历年圣诞节一些重要城市的人群聚集数据,你们觉得谁会申请?公安局会申请,因为公安局很担心踩踏的事件,虹口分局就申请了去年的一些数据,然后这些是有发布的。我们还上线了一些交通预测、拥堵的历史数据,还上台了很多治理的数据。在我们的带领之下,现在已经有30家企业入驻。在整个趋势的示范之下,有15个省市的政府、交通主管单位也入驻了,他们将数据就像商品一样给挂出来,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规模,我们发现很多政府之间在相互申请,也发现学校之间相互申请。今天我还看到麻省理工在申请国内的一些数据,国内、国外高校都流转起来了。

我们在这上面的收获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事情上愿意往前多迈一步,多有一个担当,你收获的就是一个生态、一个森林。我们提起来很骄傲参与了交通开放大数据的进程,回过头来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肯定很有帮助的,像王老师所说的开放数据并不可怕,不是人们一上来就要你所有的数据,有的时候一个样本的数据、案例的数据就能给对方很大的启发,很大的变化。

高丰:感谢李总,可能今天在座的嘉宾当中缺少一位投资人,我问问柳总,刚刚拿了A轮,想从您的角度问问看,投资人为什么会对开放数据感兴趣,他们对于企业投资,对于开放数据整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柳超: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我并不专业,因为不是投资人。虽然天眼查是初创公司,但是我们最近也投资了一家企业,我们认为政府把这个数据开放出来,整个是开放的做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基于开放数据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确实投资了一家企业。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我们的和我们向外投资来看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及刚才童老师、王老师都提到一个比喻,做饭和炒菜这个比喻。我接着这个比喻往下比下去,假如我们要开一家饭店,最需要找到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找到的是除了地点,需要找一个很好的厨师,那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好的厨师呢?我们就是拿着不同的菜让大家来试,谁能炒的好,其实有些厨师说我只会做海参鲍鱼,我们就想像不出来他炒西红柿炒鸡蛋炒的怎样。

在这个类比上,在数据行业做创业做公司,其实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是没有海参鲍鱼的,有的只是萝卜、青菜、鸡蛋,就是政府开放出来的公开的数据。那我们只能来看,就这些东西能否做出一盘比较好的菜,这样才能显示厨师的水平,就像大家看的那部电影《食神》,最后比拼的不是海参鲍鱼,而是做了一碗蛋炒饭,一碗黯然销魂饭,大家都可以买到的原料,做到让人销魂的饭,达到食神的级别。

其实在数据开放行业一样,大多数企业拿不到海参鲍鱼的数据,只能拿萝卜、鸡蛋这样的数据,那我们赖以生存的是什么?将这些数据很好地归纳、总结、挖掘,并将它产品化,不仅仅产品化,而且将产品服务于百万、千万的人,这样是我们从数据到产品到服务的能力,我觉得投资人可能在看的就是一个团队是否有这样一个能力,并不是说外面有这样一些数据,然后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就好比我们面试一个厨师,我们不会问他你好像能用西红柿和鸡蛋炒出西红柿炒鸡蛋,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别人都有西红柿炒鸡蛋,这个问题类比的话还是比较清晰的,并不是来说我们要不要看原材料是什么,而是看原材料里面加工出来的产品,这种能力是什么。

所以我不能代表投资人,但是用个类比,投资人不能看到的就是一个团队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就相当于一个厨师能从原料做出好吃的菜一样。

高丰:谢谢柳总,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给童总,福特是全球化的公司,数据开放的应用,对于您的观察下来还缺什么,刚才有资本方也有数据开放的模式,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元素在这当中可以进一步地推动数据的开放?

童家威:福特的智能出行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自己的传统业务有一种颠覆,因为共享出行卖的车就会越来越少,目前我们做的智能出行做成为三项业务都与大数据相关的,比如说动态小巴,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现在叫一辆出租车只能载你一个人,但是很有可能多个人叫一辆小巴,小巴把每个人都接上,然后每个人下车地点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住在上海的外环到陆家嘴上班,在路上接个人拐个弯半小时就过去了,大家上班又卡得准,这就是动态数据,每个时间每个数据动点是不一样的,没有大数据我们算得再好,一路接人好像方向一致,但是时间错过很多。现在这项业务在中国开始,我也在负责这项业务。这对实时动态的交通数据我们是有这样的算法,美国我们也请了很好的一些博士去做这个算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在哪里。

第二个是新能源车,国家要求有40多个数据要上传,包括GPS的信息、电池电量的信息、电池的电压等,这些数据是强制性的,但是这个车拿出来干什么用?未来很有可能会做出行共享,就像自行车一样的共享,如果数据不共享出来,别人不知道你的车在哪里。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过程,也是服务消费者,同时你也受益得到别人的数据,未来消费者用车不仅仅只认福特的车,会有很多的品牌,这个数据必须打通才可以。我们有一个肯定是和百度、SODA这些合作,就是多模式的出行规划,比如说消费者下载一个APP在手机上,我今天带家人出去玩,出去路上怎样规划,用什么样的规工具,这段路我骑自行车,下一段地铁,然后开一个共享汽车,这些数据都需要打通,不仅仅是汽车,公交、地铁、自行车都需要打通。这都是共赢的事情,共同来规划的东西。

第三个业务现在是跟我们国内的城市息息相关,我们叫交通智能操作系统,也可以理解像安全手机它是一个操作系统,但是我们有不同品牌的手机,这个系统福特也是走在比较前,就在投资这个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平台,我们有一个车,车队数据传上来,但是到哪里接客户,车在路上跑的时候,与用户对接,与交通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对接,系统我们也在投入开发,但是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了地方没数据,我们也是希望与地方政府合作。

高丰:时间关系,话题很大,但是没聊尽兴。其实智慧城市来自于人,每个人对于数据的开放、智慧,这是留给观众朋友的思考,也希望各位更多地关注开放数据,也参与当中去,最后感谢现场来宾,谢谢大家!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