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圆桌论坛:农业与食品科技:价值链重构 | 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第一财经 2017-05-23 16:00:00

责编:王艺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使得优质食品的需求量在上升,需求驱动着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的发展,资本也自然会跟随前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圆桌论坛:农业与食品科技:价值链重构丨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主持人:

杨宇东 第一财经日报执行总编辑

对话嘉宾:

王铁 艺康集团执行副总裁及大中华区域总裁

游春苹 光明乳业研究院科研中心总监

刘岩岩 嘉吉中国动物蛋白事业部研发总监

刘箐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特聘专家

文字实录

主持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使得优质食品的需求量在上升,需求驱动着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的发展,资本也自然会跟随前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农业和食品行业和人类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跟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接下来将会进入下一个论坛的主题,农业与食品科技:价值链重构。

有请各位参加对话的嘉宾,艺康集团执行副总裁及大中华区域总裁王铁、光明乳业研究院科研中心总监游春苹、嘉吉中国动物蛋白事业部研发总监刘岩岩、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特聘专家刘箐。这个环节的主持人是第一财经日报执行总编辑杨宇东,有请。

杨宇东:听了一下午,肯定是非常辛苦,所以我们接下来谈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关于吃的话题,相信大家可以放松一下神经。但确实吃这个问题也是跟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也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在长期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第一财经作为一个媒体也长期的高度关注农业食品、科技食品安全这个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有幸请到几位专家,有些是专门做研究的专家教授,有些是专门在行业里面的非常权威的企业和负责人。

首先问一个问题,是一个个人消费的问题,比较感性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告诉我相对于20年前我在市场上买到各种各样的食品,我们现在是能安全的买还是更不安全?听听刘教授,给我一个答案。

刘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反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环境污染,就现在和20年前是什么区别?

杨宇东:一定是污染越来越严重。

刘箐:没有安全的环境,没有干净的土壤,没有优质的水源,就无法生产出绝对安全的食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化问题,绝对不是中国特色,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工业化程度的进程,它是永远伴随着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谢谢。

杨宇东:听听王总您的观点。

王铁:跟刘教授不一样的观点,从农业的角度来考虑,我觉得刘教授观点是对的,因为农业跟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我们的粮食还是我们畜牧业。但是从食品加工储存和消费的过程,我认为现在和20年前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中国在过去20年里面我们的食品工业从一个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到集中化;从以家庭作坊为基础的生产加工的过程到现在是以大规模工厂为基础的一个加工生产过程;从以前没有冷链的概念到现在基本冷链运输最后到超市和餐桌,大部分餐厅现在都有基本的食品安全的保障。所以我认为如果从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了很多的进步。

杨宇东:刘教授,您怎么看?

刘箐:完全赞同,但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哪里,在农业的生产环节,那么食品和农业是怎么一个关系呢?是鸡和蛋的关系,鸡在农场是养殖业的问题,在市场,蛋是食品的问题,源头问题不解决,有机物超标、化学品超标,你加工过程中如何去除这些东西?土壤中重金属超标、有机物超标,或者水质污染的一塌糊涂,你加工过程是无法去除的。加工过程刚才提到冷链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对在源头,而不是在终端,不是在检测不是在过程,谢谢。

杨宇东:游教授,您是做食品的,光明乳业是体量非常大,您对刚才这个问题从牛奶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关注,我20年前、30年前如果喝一瓶牛奶和现在喝的牛奶哪瓶更安全一点?

游春苹:这个问题跟在座的各位嘉宾分享几个数据,第一个数据就是我们中国2016年的GDP总额大概是在74.4万亿,中国的食品产业总产值大概是在11.1万亿,可以大概算一算已经超过或者是接近15%,在食品工业整个的产值来讲,那它是中国第一大的制造业。

第二个数据是中国的乳制品,刚刚提到乳制品,光明是做乳制品的。光明的乳制品还包括我们中国整个的乳制品行业,有一个数据是在最近一次中国食品科学技术会议上发布的,是乳制品的检测合格率在所有的食品里面是排名第一的,合格率超过99%,我如果没有记错大概是99.5%,大概是这样一个数据。

从这几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食品整个的发展增速,中国GDP增速大概6.5%、6.7%这样,而食品的增速过去从2015年以前大概是10%,2016年大概是在百分之八点几,它能够有这么快的一个增速,这当中可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从它的合格率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它是逐渐的慢慢地是在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这里面我觉得可能一方面有国家的法规的加强,比如说像2016年最严的《中国食品安全法》发布,还有我们各个大的制造型企业,它也在不断的加强它的加工过程的环节。像光明的话,一方面2016年加强整个的产业链整合,“2+1”的、牧业、乳业还有冷鲜物流,整个产业链的融合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做到整个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的追溯,设备安全的管控。

另外还有就是在加工这一块上,我们有工厂也有切分,有世界级制造,以前在光明的8厂已经拿到了世界级的制造,也拿到了日本TPM的大奖,在4厂也通过了。现在要向全国推广,在牧场这一方面我们也有牧场切分,也在做升级,所有这些努力和工作也会体现在我们各方面的表现上。2016年的话,我们也有几个数字,有7个数字吧,“1234567”,这几个数字怎么来展现,第一是2016年全年的总收入是202亿元,然后第二个数字是同比增加是4.3%,第三个数字是获得总的利润是6.75亿元,是同比增加36%,这个里面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分二三四五六七,而没有一,允许我卖个关子,后面跟大家分享,谢谢。

杨宇东:刘总,您也是从事中国食品行业非常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关于刚才提的食品安全问题,您这个角度可以给我们一些具体的分析吗?

刘岩岩: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一些不同角度的想法,我觉得作为嘉吉是一个来自于美国的企业,又是一个全球化能得到很多全球化食品安全信息,并给我们中国这个平台上一个共享的企业,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品安全。大家说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怎么关注食品安全,我们是做动物蛋白,动物蛋白那就是有鸡,老百姓每天吃的鸡到底安不安全,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顾虑。嘉吉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境遇,就把我们的产业链进行透明化,我们开发了一个叫360度AR和VR技术,加入这个动物蛋白的公众号就可以清楚观察到我们农场从饲料到产鸡,农场到我们的初加工工厂和深加工工厂,以及最后的供应链,全部包装的各个过程都非常透明化。所以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身来增加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了解度和透明化,让大家感觉到今天科技怎么帮助我们理解食品安全问题,然后让大家感觉到每天我吃的东西,我身边的所有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杨宇东:您提到科技问题,就是刚才的话题背后思考的想法,其实食品安全背后很多专家也说了,可能是最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在监管、在技术、在流程方方面面其实有很大的一个提升,我听下来可能很核心的问题是科技问题,科技和食品。所以这一块关于科技的问题,目前我们在提高食品安全方面,同时还要提高食品的产量,刚才也说到中国的食品加工业的产值规模的这么多以及世界人口需求,是一个矛盾,既要大规模的提升食品供给能力,同时要确保安全,在这当中我们的技术到底起到什么作用?相当于国际上的先进国家,中国在食品科技方面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刘箐:关于食品科技这个方面,可以分这么几个阶段,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是一个引爆点。从最早的时候,我们投入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到哪一块?第一块国防,第二块农业,第三块是医疗,那个是农业占45%的科研经费投入,包括现在所用到的化肥、农药、激素都是当时我们重点支持提高我们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的提升阶段,把农药品做得更好,或者是低毒性,或者是激素低毒性更好,而且效率更高。第三个阶段是源头控制阶段,也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我们跟科技部司局在制订科技政策的这些人去做交流沟通,包括学术之间交流沟通的时候,食品的安全不单在检测,而在源头的控制。为什么在源头控制?食品我们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植物性食品,第二类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最大的问题是农药残留问题,动物性食品最大的问题是激素残留的问题。科技部已经在调整科技方向,“十三五”期间很重要的一条是什么呢?就是说源头控制,农药就是在植物农药这方面我们尽可能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尽可能多开发一些农药的替代品、生物制品,农药这些是量和时间点的问题。在兽药里面,比如说举一个例子,我们水产品里面,抗生素的问题就很严重,为什么很严重?因为水产品里面如果不用抗生素,鱼类会大量的死亡,尤其我们国家的水产品。我们人口确实太多,确保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提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粮食安全,就确保老百姓能吃饱肚子,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水产品的养殖密度是国外的10倍,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水产品不够消费,因为水产品密度很高,容易造成各种病害流行,怎么办呢?就必须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农业部、科技部解决这个办法是什么办法,研发疫苗,全世界总共144种水产品疫苗用到水产品上面,而中国只有4种。

现在科技部包括我们的一些相关的农业部审批部门,已经在加快的审批,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从源头上控制到一些降低农药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包括现在科技部正在起启动国家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土壤基因组计划,包括土壤的修复,修复我们的抗生素或者是去除我们的重金属污染,相信再过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的时候,我们的食品安全管控技术或者是管理措施会上一个台阶,谢谢。

杨宇东: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不得不追问一句,一方面我们是需要产量、需要规模,老百姓需要价廉物美的食品,同时在源头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得不去放低一些标准,甚至用非法或者不合理的一些,无论是抗生素也好农药也好,抗生素也好保证我的产量。我们目前首先是不是已经有一些非常好的技术已经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你所说的替代抗生素的问题或者无毒农药问题。第二如果有这些技术的话,目前在推广过程当中有什么问题和难点?是不是这些技术有,就这些专家已经研发出来了,是束之高阁还是这些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广大的生产商那边去,以及生产商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没有成本?意愿怎么样?会不会提高成本影响使用的积极性?这个肯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刘箐:非常好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食品安全源头遇到的比较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都有一家企业研究类似于植物疫苗,在审批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被归到化学农药里面去了,因为国家审农药审批非常非常严格,如果归到化学农药的时候,就对应这一种生物制剂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只能归到化学农药里面去。应该是生物制剂或者是生物类的农药,或者是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最后也是一个专家,通过绿色通道,通过中组部的协调最后特批,我们做这个动物疫苗比如水产品疫苗,全球144种,国内只有4种,其中2种还是从美国来的,这个审批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在坚持原有的一些程序规范性做的,动物疫苗就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其实也在国家考虑层面,我相信再过3年或者更长时间会放宽审批,我们的疫苗会多,抗生素哪怕降低30%,那安全风险就会降低。不管是农药还是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媒体有时候会也一些误解,觉得好像是有农药不可以用,兽药不可以用,没有这些农药化学制品的时候说实话我们老百姓的粮食和肉也不够吃,我们严格限定你必须水产品养殖的时候,必须按照一亩地多少鱼的时候,市场鱼不够卖的时候价格就会提高,老百姓也会不满意的。

杨宇东:接下来问问艺康的王总,艺康为很多食品企业做服务,刚才谈到食品科技问题,不只是在源头生产环节,在整个运输环节包括最后的使用环节,最后到端上餐桌或者食品加工环节,你们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在你们的从业经验当中,怎样去理解中国在食品科技方面这些年的进步以及在整个监管方面到底有哪些努力使得我们的食品安全有所改善。

王铁:还是回到刚才刘教授讲的两点,一点就是首先是食品科学食品安全技术的进步问题,我们在三聚氰氨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是在人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过程,面对一些不法、违法的添加物。然后我们现在新的食品安全很多是人和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因为根据统计90%以上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跟微生物感染有关,这些东西从我们大老百姓的眼中反而觉得比较次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我们整个的食品安全,科技是在往这方面转变。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技术也在做很多的提高,我们本身食品的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其实在检测方面有很多应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用的是用培养菌,可能要大概24到48小时培养,到一定时间做检测。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rDNA检测技术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很快的检测,跟微生物有关。这是整个的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基因工程可能将来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不管是食品供应安全还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包括我们今年看到中国化工收购瑞士的先正达。在中国可能要引发的讨论就是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到大陆,其实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是基本上已经是被整个的社会接受,但在中国很大一块还是属于禁区。有一大块原因是因为中国自己本身没有很大的跟转基因有关的种子,有关的技术,那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先正达的并购,是成为全球前三位的种子公司,转基因技术公司。这时候如果你要真正要发展食品工业,我们是不是需要把这个转基因的技术真正用起来,刚才刘教授讲我们消费者包括一些媒体他对食品安全的概念和技术中间的差距,我觉得接下来要真正让技术能够驱动食品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要做很多的公众科普,让消费者真正的接受一些基因工程和最新的技术。

杨宇东:游博士您作为光明的首席科学家,光明乳业在运用先进技术解决食品安全过程当中到底有些什么很好的做法和体会?

游春苹:光明首先是更多的先跟我们的消费者跟社会公众做风险的交流,其实大家可能觉得技术就是实验室做的,或者是工业上用的。其实交流和沟通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在2015年首次发布行业内食品安全白皮书,向公众承诺我们的食品安全的责任,还有包括我们整个的食品安全体系化的构建。这个体系化构建就像我刚刚提的一个是牧场,一个工厂,还有包括前端后端配料还有原料,还有后端的加工还有营销、运输的整个过程,以及到商超到消费者手里整个过程的体系化构建,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风险角度来讲,更多地我们需要怎样去预防风险?在现在这个阶段来讲,事情发生了以后我们怎么再去控制它,这个其实是很难的,而且也只是说作为修补,但不能说完全的去消除它的影响。但是预防的话是有可能可以起到这样的功效,所以我们一开始可能是更多的会先去关注在生产过程当中有哪些关键风险控制点,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操作流程GMP的系统,还有世界工厂的管控标准,这是一方面。

再提到具体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技术,这个点就像我们提到说食品安全风险大概会有哪些,一个是生物风险,一个是化学风险,还有是物理风险。物理风险比如一些异物或者是一些残留异物或者是硬物或者是金属碎屑,这种可能在工业过程当中其实还是会有剥离等其他的手段可以控制的。化学的风险就像几位教授提的,比如像一些违法的添加物或者是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的化学物质积累的,这些也是大家见的比较多,报道的也比较多。其实微生物风险是一个在世界范围之内,在国际上来说是更应该重视的风险,这个风险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看得出来的,它可能有一些不是人为的因素,比如像违法添加或者是掺假,有可能就是自然过程当中发生的,要怎样在过程上去控制它。这方面我们可能要做微生物的预测模型,我们要做生长过程是怎么生长的,然后可能会产生哪些比如说像讨论时候提到可能会产生一些毒素,这个微生物大概会有什么样的适应环境,会不会有耐药性,会不会跟其他的微生物之间有基因水平转移等等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未来或者是在不远的将来的过程当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因为这些风险慢慢的在往我们靠过来,而过去我们可能认为的那些掺假,更多的比如在媒体,在我们沟通过程当中在消费者的不理解或者是在知识的鸿沟,就像刚刚王总提的可能会有理解上的不一样,这方面我们可能更多的去交流,在技术的研究这方面,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偏重那个方面。

还有一个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来讲,可能大家前面提到基因组、转动组、蛋白组、代谢组、微生物组。那么微生物组可能有人体的微生物组,就是人体跟吃的食物或者药物的相互作用跟环境的作用。还有一个微生物组是环境的微生物组,乳品这方面研究其中一方面是肠道的微生物组,吃进去的食物希望对它进行怎样的营养干预。另外就是环境的微生物组,怎样影响人的健康,还有就是环境的微生物怎样影响我们的乳品质量。这一块我们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有做这样的工作,研究牧场里面随着季节的变化,从全年一月份到十二月份,上海地区或者是周边的地区或者是更广的地区的微生物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菌群是怎样的结构,这里面有哪些菌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乳品质量。比如产生一些不好的风味,可能是造成一些乳品质构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致病菌,整个过程都会做预先的风险分析,之后再来看怎样在不同的节点控制这个风险,让它在产品里面在货架期内不影响货架期,器也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主要是这样。

杨宇东:您这样一说让我们外行听着非常放心,原来整个安全的管控是非常严密的链条。三位都提到了沟通和透明度的问题,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好像目前来讲对于整个食品安全,我听下来在座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听下来是三角的过程,政府在管控在监管,企业在生产,消费者在消费,这个当中好像我认为无论是食品安全的透明度,觉得企业也是有一定的责任或者有一定的义务,要去把这些问题能够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我是怎么做的,咱们的专家、政府部门也是应该把政府在怎么管理,标准也好技术也好,也应该有更多的透明度呈现出来,包括纠结,大部分的生产要保证质量之间怎样平衡,消费者怎么理解。比如我现在听了很多词还是很担心,因为是外行,抗生素、转基因、添加剂,看了这些东西至少你心里会打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方面听听嘉吉的刘总,你刚才提到增加透明度的做法,对于我刚才说的想法和建议,从你们的角度你有什么想法?

刘岩岩:我觉得建议谈不上,是分享一些自己的例子,比如说我是做动物蛋白的,可能大家对于鸡一谈到某一个月份就会很敏感。你去饭店点菜,大家会说我们这段时间没有鸡供应,那是什么原因?可能会觉得说这个本身跟鸡的安全。跟鸡肉安全没有问题,因为消费者本身造成一些误解,某些季节因为一些疾病的出现,他们就会觉得那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吃鸡肉就好了,导致的就是饭店他们也会不去进鸡肉。

所以对于嘉吉就想拿到消费者第一手资料,所以我们创立了一个自己的B2C品牌叫“太阳谷”,这个品牌创立有一个什么好处呢?给我们在上海嘉吉中心创立了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窗口,举个例子,上周末我们这边太阳谷就有了一次母亲节活动。在这个活动上可以从母亲到孩子来给他们讲白羽鸡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听到大家说白羽鸡会不会就是胖胖的,这种鸡不健康,可能有激素,平时也不活动的?VR会展示照片,会透明化的展示鸡厂是什么样子。之后在上海创新研发中心也会采用VR技术,大家戴VR眼镜现场感受看到这个鸡厂怎么操作,作为一个工人怎样跟鸡进行接触。其实我们在鸡厂,鸡都会被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你知道鸡每天就跟人一样,人整个成长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时给他提供一个健康的鸡,最后到大家的饭桌上是一个健康的食品。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第一手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科普我们什么样的鸡是安全的,鸡肉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到你餐桌上的鸡肉是不是完全透明化和安全性的,我们是在找一个窗口更多的接触消费者。

同时,我们也会在线上进行一些售卖,这个售卖的好处是说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实时的需求,再反馈到鸡肉生产当中。举个例子,中国消费者都喜欢吃小一点的就是有骨头的鸡翅膀,美国的鸡翅膀你去麦当劳、肯德基都是没有骨头的,在中国大家会说鸡翅肯定都是有骨头,这是消费者的理解。反馈回来你去海外了解说消费者到底认为我们的鸡这个翅膀到底要多大才是符合你自己中国人口味的。举个例子,美国人认为肉越多越好,中国人其实不是这样认为的,反馈到全产业链生产的时候要替消费者考虑说怎么养出最健康、安全又合适大小的鸡,适当的调整这样的一个产业链的过程,所以这也是我们会愿意分享给大家的。

杨宇东:王总,作为为整个食品行业提供服务的角色,更中立更第三方,对于刚才我说的增加政府、企业、消费者的透明度方面您有什么观点和建议?

王铁:我们觉得首先要帮助中国整个食品行业提高,包括媒体包括我们的政府,要宣扬正能量。报纸上讲负面的新闻太多,讲三聚氰氨,讲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加上现在目前的网络、手机,就很多东西可以很快的传遍。真正讲正能量把我们好的企业,他们做的事情我们讲的不够,我们在5年、6年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跟一财一起合作,一起创立一个食品健康七星联盟的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和我们的政府以及消费者、媒体四方建立一个相互之间沟通做科普,宣扬正能量的平台。这个平台每年会评出大概30家左右的在食品安全方面有贡献的企业,从生产到农业到餐厅到超市,有贡献的例子,对好的例子多宣报。每一年都会有好多科普跟消费者跟企业之间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好的正能量宣传,来帮助整个的消费者来更好的认识食品安全在中国,在过去应该说20年食品工业取得进步。

杨宇东:我们是财经领域的论坛,最后不可避免的会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哪些比较新的技术或者趋势,能够对于未来的食品工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想听每一位在座的嘉宾提出一个领域或者一个方面,当然涉及从生产环节到运输环节到最后的包括检测,包括商业环境。

刘箐: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我的专业角度去讲。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13年的时候我们去云南有一个活动,我专门跑到褚时健的褚橙,就想看一下他是如何做出来的。去的时候就开车,半天赶到那个山庄去以后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第一他没有任何先进的一些东西,第二他现有的一些技术,比如他不用农药不用化肥,只用有机肥,怎样控制病虫害?一些现有的成熟的产品和技术,老先生就在严格的执行,没有化肥他是自己做的有机肥,为了证明是有机肥,我们就到旁边采集了拿回来,到实验室分出来6种做有机肥的品种。他是实实在在的在执行我们企业生产企业应该做的一些事,他说到做到。因为当时橙子已经过季节,在树下捡到这么小的橙子,就特别甜,包括在山上面就特别甜,老先生从6000亩已经扩大到10万亩。我们生产企业事实上不是说检测或者是流程监管没有方法和技术,而是重在贯彻和执行。

第二个其实就是说比如说我们山区的企业养牛,我们在牛身上装一个芯片,这个芯片就是从这个牛一出生开始就记录它的饮水、取食,记录它的每个礼拜体重的增加情况,同时记录它每一天就每一个礼拜或者每一周的周期,检测水质,有没有重金属超标,饲料里面有没有添加其他的东西,还有有没有发生疫病的情况。我希望与地方政府合作之后,将来你卖牛肉的时候二维码再扫一下,就整个过程是不是我们彻底的可以贯彻执行下去。如果实实在在这么去做,这个牛吃的饲料、饮水包括生活环境如果没有源头污染这个牛的质量是可靠的,就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很多重在贯彻和执行,一些媒体是在宣传是在炒作还是在实打实的做,如果像褚时健那么去做,那OK,这个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太大的问题。

刘岩岩:我觉得这个话题其实涉及到畅想的问题,所以就大胆的畅想一下,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是消费者角度,最理想的状况希望有一天在家里面通过手机,自己通过各种各样的选项去定制一款你最喜欢的食品。其实这些也涉及到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叫个人定制化,每个人都不希望有一个系统化出来的东西。能不能通过一些个人定制化的东西直接拿到厂里面,可以直接选择,甚至从最初的业链到最后的食品加工流程是什么样,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食品。

另外一方面,现在我们在农场方面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农场怎么健康安全的养殖,我们用了很多大数据做预测,对于养鸡厂里面的温度控制,周围的水源各方面控制,做很多大数据的精准预测。但是未来我们畅想是说,有没有可能我们有一个实时监控系统,我们的人员只要在手机上随时可以提醒,今天温度有点下降,要立刻到农场把这个温度进行调试,实时监控,这在农场里面就会有体现也是一种大的趋势,希望真正落实到全球每一个农场里面,帮助大家把食品安全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

杨宇东:王总可以考虑一下,帮助食品企业增加一个安全监控手段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游春苹:今天真的是非常感谢第一财经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样一个交流和分享,在这个交流和分享过程当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启发,也有很多的灵感出现,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今天到这个会场的主要学习目的就基本达到,非常感谢。

提到关于技术的畅想,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粗浅的想法,刚刚提到安全,其实安全是我们食品一个最基础的保证,在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说在人的需求层次上讲是最基本的需求。再往上,尤其是像现在我们已经在奔向一万美元人均GDP的关口,在突破的路上,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人群会更多的去关注营养和健康,会更多的去关注适合他的营养和健康。这就是我们现在一个比较热的叫做个性化的营养,或者是前面的专家前面的论坛提到精准的治疗,或者是精准医疗,在农业和食品上面其实也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精准农业或者精准食品。其实我们更具体说,那个是比较宏观比较经济的层面,在我们技术角度来说,就是个性化,我怎样实现个性化。

杨宇东:这好像非常难,农业食品就是大规模产业,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去定制,好像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游春苹:是,其实这当中可能过程是曲折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希望是光明的,希望就在前方。

杨宇东:你可能第一位提出精准的个人食品的这么一个解决方案。

游春苹:这不是我首创的,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可能跟精准医疗来比可能提的相对少一些,但是我们国家“十三五”计划其实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去靠,科技部已经意识到了。

杨宇东:这跟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你一个小机器往身上一搭,你的体质什么样的情况,缺少什么样的维生素,到对应的供应商那边解决问题。

游春苹: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的是整合的创新,全产业链整合,还有包括刚刚提到的牧场或者农场的奶牛或者是其他的农作物,每一个都有一个身份识别,都有一个数据信息,落实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消费者也有自己营养身体状况或者个人喜好消费习惯的数据信息,在整个云平台或者是在我们的后台,会去进行这样的数据交互,会结合现在的人工智能,或者可能会在某一天,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像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这样一个很聪明的机器人,会给你去做营养的调配,会给你做口味的调配,或者是你喜欢的形式去调配,会帮你找到适合去帮你给予你这种供应的食品的来源,这样的供应的地方,或者是这样一个机构。

杨宇东:前面一开始讲大数据城市,智慧出行,现在是智慧个人食品解决方案,也和大数据有关。

游春苹:消费者更多的可能是希望我能够健康的慢慢的衰老过程,因为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希望是健康的衰老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享受生活,也是我们光明今年应该是前不久就新升级的理念,叫“乐在新鲜”。以前是新鲜我的生活,现在这个概念有更多的升级,“乐在新鲜”,很重要的就是“乐”字,就是我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体态,健康的生活的状态,然后这当中可以去享受我的生活。作为企业更多给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营养的食品,甚至是未来更具个性化的营养食品。在过去像光明已经做到了刚才说的二三四五六七,还包括技术上,比如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常温酸奶。在过去可能大家都觉得酸奶就是要低温饮用,由于中国的范围很广,新鲜的或者是低温酸奶冷链以前没有那么容易达到,也有的人不适合低温食品的饮用。所以后来我们就是创新的应用,就创造了莫斯利安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创新也带来了整个乳液品类新的变化。下一个变化在什么地方,可能就是在新鲜和营养这一块,这也是我们可能近期或者是在不远的将来会做这样的技术的创新和交流。

刚刚卖了一个关子,这个“1”字在什么地方,刚刚前面已经提到,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刚刚已经讲到就是整个体系化,产业的一体化,产业链的一体化;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一带一路”就是要走出去,我们的技术不仅要自己创新,还要利用外面的技术更多跟国际交流。光明2010年已经开始做新西兰的收购,2013年成功完成收购,正好那一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概念,2015年的时候完成了对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公司Tnuva的托管工作。以色列也正好是我们“一带一路”一带上一个很重要的国家,近期光明也得到了以色列的经济的奖项。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以后会更多的去跟国际合作,有资源的整合,跟国际专家做技术交流和创新交流,把世界上先进技术引进过来,为我们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最后就是100%,就是我们在这个改善的过程当中,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二三四五六七已经过去,或者现在已经完成,一就是我们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目标,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是在不断的去完善,不管是创新、安全还是营养,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王铁:其实你刚才讲的个性化的食品不是未来,是在现在。这个最终的核心是基因技术,举个例子,有一个知名运动员他在两、三年前做了一个改变,就整个身体结构做一个敏感的检测,改变了他的身体结构之后,就变的耐受了。专门有一篇文章就讲他在改变身体结构之后对他成绩的提高,这可能是未来中国全球食品在技术方面,不管是食品安全还是食品的开发。

还有一个,就刚才刘教授讲的,我认为是跨界的食品应用,就是因为未来的食品工业包括我们蛋白,就中国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蛋白的动物蛋白方面需求为什么大,动物蛋白需要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发展最大的掣肘是环保问题。

杨宇东: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嘉宾,谢谢一个小时的精彩分享,食品安全食品科技跟各位在座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不能做一个幸福的吃货也是需要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