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消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追求线下体验 李宁未来新店将细分化

第一财经 2017-05-25 15:28:00

作者:刘晓颖    责编:乐琰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真正的使用率正在增加,这样就给真正的体育用品带来了空间。

李宁在上海的日程排得十分紧凑。5月21日一大早,他参加了李宁公司冠名的路跑联赛。跑完马拉松,他就直接到新开业的世博园店巡店。

这家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店是李宁品牌在上海开的最大的一家门店。不同于平常的店铺,李宁的大型品牌店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第一财经记者在这家世博园店看到,店里设有一对一铁笼篮球区域、专业的跑姿测试设备、体成分测试仪。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店内的iRun跑步俱乐部设有跑步课程培训、特色约跑等服务,以此保持与消费者互动增强黏性。

“电商的购物感受和直观性不如实体店,因此现在80%的人还是在实体店买。”李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不仅仅说是一个商品的销售,我们希望在这里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我们商品,能够看到我们商品的体验。”

他一手掌管的李宁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过得并不如意。不过,这当然也并不是李宁公司一家的问题。在本土品牌整体回暖之前,国内的体育用品上市公司都有过一个低潮。

对此,李宁认为这是因为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体育用品有一个很大规模的提升,这里面包括很大量的休闲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国内体育公司在大量销售休闲产品。当更多的国内休闲品牌、国外休闲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休闲产品这一块饼就有很多人分享,所以看上去体育用品公司的销售成长就显得乏力。”在他看来,本土体育用品公司真正该做的是研发、设计、生产体育用品,这才能让公司与那些大众鞋服类公司区分开来,“李宁品牌要从同质化中解脱出来,做专业的产品。”

他乐观地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真正的使用率正在增加,消费者有更多的兴趣、时间、支付能力去参与实际的体育运动,这样就给真正的体育用品带来了空间。“所以讲中国的体育用品是在成长,并没有萎缩。”

李宁的乐观不是没有道理。新店开业的第二日也就是5月22日,他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

在这个高峰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在其发言中提及未来将联合央视等媒体推出体育品牌计划,要打造中国的驰名商标,打造国际知名的体育品牌。而这将作为相关部门的一个长期战略加快推进。

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则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达到 3077 亿元,增长率为11.6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而人均体育用品消费则超过100元。

“运动消费品已经从相对匮乏的“有没有”阶段,升级为消费更加多样、专业、细分的“好不好”阶段,也在产生回归运动本源的品质属性、聚焦细分市场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李桦说,与此同时,体育消费也更多融合80后、90后的特色属性,以及新中产人群的消费习惯特征。

这些消息,对于李宁这样的专业、本土体育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好讯号。李宁公司在过去两年里正在逐渐恢复状态,稳步上升。2015年,公司终于扭亏为盈,而到了2016年,其财报数据显示收入达80.15亿元,较2015年上升 13%,其间的净利润大幅提升至6.43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1400万元。

不同于目前“老大”安踏的多品牌策略,李宁公司目前的业绩基本依靠同名的李宁品牌支撑,这一核心品牌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98.9%。

李宁认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市场情况复杂,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有好的位置,我们未来还会再开以体验为主的大店。”他向记者透露,但公司也在走细分市场路线,“我们开了专门的篮球品类店、跑步品类店等。”

女性运动消费已经是几个国际品牌在争夺的领域,如阿迪开出了数个女性专门店。而李宁也关注到了这一潜力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Danskin品牌1882年创立于纽约,是美国女性专业舞蹈运动服装品牌,优质舞蹈服装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整整10年,Danskin都稳居全美国女性紧身衣消费排行榜之首。2007年,Danskin被全球知名管理公司艾康尼斯(Iconix)收购。

Danskin的芭蕾裤与目前大热的Lululemon瑜伽裤争锋相对,争夺着具有极强消费潜力的女性消费者市场。李宁公司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于主要及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5-10家Danskin试点店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